湖南的中元節習俗是怎樣的

  湖南的民間中元節習俗是怎樣的

  農曆七月十五日,是湖南民間的中元節,相傳那一天地獄大門開啟,陰間的鬼魂會放禁出來,允許他們到人間“探親”,於是有子孫、後人祭祀的鬼魂回家去接受香火供養;無主孤魂就到處遊蕩,徘徊於任何人跡可至的地方找東西吃。所以人們紛紛在七月,舉行設食祭祀、誦經作法等“普渡”、“施孤”佈施活動,以普遍超度孤魂野鬼,防止它們為禍人間,又或祈求鬼魂幫助去除疫病和保佑家宅平安,湖南的“接客”習俗也正是於此。為亡故的人準備一頓豐盛的飯菜,舊時祭祀祖先品嚐新收穫的節日,而現在民間則多是在此節日懷念親人,並對未來寄予美好的祝願。

  湖南人們從農曆七月初七或初十開始接新亡客,初十以後接老亡客,有“前三後七”一說,每日三餐飯茶,禮儀相敬。接客是一件很講究的細緻活,特別是家中的有老人,更是分外的隆重,準備工作也是極為細緻與充分。祭拜的用具,如桌、椅、板凳、餐具以至香爐、燈盞等,都要清洗乾淨;準備好祭品、紙錢香燭;準備好豐盛的菜餚,其中一隻雄公雞是必不可少的,甚至還有一些對祖先許下的諾言或者祖先託夢交代的事情等等。

  接客是要準備兩套祭祀用品的,一套在堂屋,規模大些,並在祭桌下放一隻大冬瓜;一套在大門外,規模小些。所有的祭祀以及貢品,卻是完全一樣的。為什麼呢?因為不是每一個祖先都能進屋享用的,有一些祖先可能因凶死在外,那就不能進入屋內,如此就只能在外面享用了;年內過世的,俗稱接“新客”,那一般辦得更加隆重,燒的紙錢更多,親朋好友也會來一同參與。祭祀的過程是相當的虔誠:先是水果、零食,然後是飯菜,做飯菜的過程一定不能品嚐,否則祖先們就不會享用的。而且是酒要敬三次,飯要添三次,飯後敬茶。在祭祀的過程中,焚燭燒香,點清油燈,特別強調不能移動桌椅,免得打擾祖先的用餐。只有在這一切環節全部完成後,家人才能夠開始吃飯。

  有接客,當然也就有送客,一般在當夜或翌晨送客,每逢中元節前後,不少群眾會在路口或水邊“燒包”,綿延千年祭祖的傳統習俗,“燒包”包括“金銀紙包”、“衣冠箱”,這些“財包”也都是一早就已經寫好收件故人,並且按一定的規則摺好的成捆的冥錢,按親疏關係在祭文中作了分配,在路口或水邊焚燒,讓他們領著後人的孝敬,開心快樂回家。

  每年的七月半,整個城市都是煙霧瀰漫,火焰騰騰,錢紙飄飄,還真像鬼片裡的情節。拋開這些,其實對於如今快節奏的生活來說,每年的這個時候,人們能靜下心來,燒點錢紙,思念離去的親人,回憶逝去的過往,這還真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