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竅不通的成語故事

  每一個成語的背後都有一個含義深遠的故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

  商朝的時候,有一個非常殘暴的國王叫做紂王,紂王非常喜愛他的妃子妲己,一天到晚跟妲己喝酒玩樂,根本不管國家的事,也不管老百姓的生活過得好不好!他還聽信妲己的話,殺了很多忠臣和無辜的老百姓。

  有一天,紂王的叔父比干看不下去,就很生氣地勸紂王說:“你呀!不可以一直沉迷在酒色裡面,不可以亂殺忠臣和無辜的老百姓,你應該要振作起來,替國家和老百姓做點有用的事情呀!”妲己知道以後,心裡很不高興:“這個比干真多管閒事呀,居然敢管起我和大王的事來,我一定要好好教訓他!”

  妲己就跑去對紂王說:“大王!如果比干真的是一個忠臣的話,你為什麼不叫他把自己胸膛剖開,把他的心肝拿出來獻給您呢!”紂王聽了妲己的話後,說:“對喔!我可以叫比干把心獻給我呀!妲己真是聰明呀!”紂王立刻下令賜比干剖胸而死。

  後來,這件事被記在《呂氏春秋》這本書中,原文是:“殺比干而視其心,不適也。孔子聞之,曰:‘其竅通,則比干不死矣。’”高誘注:“紂性不仁,心不通,安於為惡,殺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竅通則比干不見殺也。”意思是說,如果紂王的心通了一竅,就不會做出糊塗事把比干殺了!後來,人們就從這句話中引申出成語“一竅不通”。——《呂氏春秋·過理》

  相關人物介紹:

  1、紂王

  帝辛***?--約公元前1046***,本名受德,帝號辛王,後世稱商紂王,是商朝最後的一個君主,都於沫,改沫邑為朝歌***今淇縣***。紂王 殷帝辛名受。“紂”是周人給他的諡號。《呂氏春秋·功名》說:“注賤仁多累曰紂。”又,漢代蔡邕《獨斷》中說:“殘義損善曰紂”。總之,紂是一個惡名,是後人定的稱呼。上古之時,夏代稱“後”,商代稱“帝”,周代稱“王”。所以,“紂王”的稱呼絕對不是商代當時的稱呼,更不是帝辛的名字,只是後人通俗的叫法。

  據說,帝辛天資聰穎,聞見甚敏;稍長又材力過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撫梁易柱之力,深得帝乙歡心。時帝乙都沫已十有七載,帝乙崩,帝辛繼位。紂王帝辛,是商朝第三十代君主,也是商朝的亡國之君。紂王除了天資聰穎、領悟力奇高之外,也是少見的大力士。關於紂王的一切,大多僅限於歷史記載,對於紂王的魔性來源,卻決少有人知道。沒有人知道紂王的魔力到底有多強,所以對於紂王的一切只能用空白來形容。

  2、比干

  比干,子姓,沬邑***今河南淇縣***人,商朝帝王太丁的次子,帝乙的弟弟,帝辛的叔叔,官少師***丞相***神靈。

  20歲就以太師高位輔佐商王帝乙,又受託孤重輔帝辛***商紂王***。從政40多年,主張鼓勵發展農牧業生產,提倡冶煉鑄造,富國強兵。

  幹從政40多年,主張減輕賦稅徭役,鼓勵發展農牧業生產,提倡冶煉鑄造,富國強兵。商末帝辛***紂王***暴虐荒淫,橫徵暴斂,濫用重刑,比干嘆曰:"主過不諫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過則諫不用則死,忠之至也"。遂至摘星樓強諫三日不去。紂問何以自恃,比干曰:"恃善行仁義所以自恃"。紂怒曰:"吾聞聖人心有七竅信有諸乎?"遂殺比干剖視其心,終年6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