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宮是誰燒的

  被稱為“天下第一宮”的阿房宮與長城和秦始皇陵齊名,比埃及金字塔更加壯觀,可惜一把火就把它燒了,那麼你知道嗎?一起來看看小編給大家精心準備的資料,歡迎閱讀!

  誰燒了阿房宮

  ?被稱為“天下第一宮”的阿房宮與長城和秦始皇陵齊名,比埃及金字塔更加壯觀。多年來人們一直認為阿房宮是被項羽燒掉的,但是在阿房宮建造2000多年後的今天,卻有兩位考古學家提出:阿房宮根本沒有建成,也沒有被燒掉……

  史書記載,西楚霸王項羽進入咸陽後,看到如此奢華的秦朝暴君後大怒,一把火燒了阿房宮。從此人們一直認為阿房宮是項羽燒的。但現在不斷有人指出,項羽燒的是秦始皇在咸陽的宮室建築,而不是阿房宮。項羽究竟有沒有燒阿房宮呢,如果沒有燒過,那規模巨集大的阿房宮又到哪裡去了,為何消失了呢?唐代著名詩人杜牧在《阿房宮賦》對阿房宮有著膾炙人口的描寫:“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

  根據近年來的考古發現,專家認為,歷史上有關項羽放火焚燒阿房宮的記載是不準確的。根據考古隊介紹,一年時間裡,考古人員勘探的面積超過20萬平方米,發掘面積也有1000平方米,但是現在的紅燒土只有少量幾塊。如果說是大面積的火燒3個月***此為史料所載***的話,紅燒土應該遍地都是。除了紅燒土外,還有大量草木灰。

  那麼史書上記載的項羽燒的什麼宮殿?有人認為:“項羽火燒的是秦咸陽宮。”而關於項羽火燒阿房宮、大火三月不滅的說法,秦漢時期的文獻資料沒有這樣的記載,可能是後人對古文獻的錯誤理解。他們說,《史記?項羽本紀》中記錄的項羽在咸陽屠殺民眾,“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這裡所說的火燒秦朝宮的地點在咸陽。《史記》中其他各篇更明確地說火燒秦朝宮的地點在咸陽。《高祖本紀》說項羽“屠燒咸陽秦宮室”,《秦始皇本紀》也說項羽“遂屠咸陽,燒其宮室”。咸陽是秦朝的首都,說燒燬的也是首都宮殿,根本不是秦朝時地處渭水之南的上林苑中的阿房宮。這從後來的考古發掘中得到證實,秦咸陽宮遺址曾發現大片的紅燒土遺蹟。

  阿房宮並非毀於大火,那麼到底毀於什麼?

  有人說,阿房宮其實並沒有想象的龐大,它是個未完成的工程,雖然秦始皇有意把它修建為龐大的宮殿群,但他還未來的及修好就死了,考古人員在一年多的前殿遺址勘探過程中,沒有發現一枚當時建房普遍使用的秦代瓦當及其碎片。這說明當時阿房宮主體建築沒有封頂,他們分析說,“阿房宮可能基礎打好了,但宮殿沒有完全蓋好”。當時修建阿房宮不到一年多,秦始皇就死了,勞動力被拉去修秦陵墓,陵墓沒修完,秦二世就垮臺了。這次考古發掘沒有找到封頂的東西也是一個佐證。既然阿房宮只是個巨集大的規劃,基本上沒有建造,那麼阿房宮不見了就很好解釋了,不存在被毀的問題。

  不過大多數人認為,阿房宮即使可能沒完成,但必定已經初具規模。至於這些建築如果不是被項羽燒的,那麼如何毀壞這一問題仍是個千古之迷,有待將來破解。

  拓展:歷史事實

  阿房宮其實未呈建成,在2002年10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隊開始了挖掘。經過仔細探查,專家發現黃土高臺的土層分了三層,第一層就是耕土層,比較鬆散,然後下面就是擾土層,它比較厚,顏色發黃,裡頭有如今的鐵絲、塑料布,還有古代的瓦片,然後第三層就是文化層了,文化層裡面出來的全都是瓦片。

  專家介紹說:這個地方如果曾經發生過焚燒的事件,它這個地層裡土壤中所包含炭化物的數量是非常巨大的,透過顯微鏡應該能夠看到成千上萬個大小不同形狀不同的炭化木屑,但是從阿房宮那個地方採的土樣來看,沒有發現這個現象,在這些土壤的樣品裡面,一個顯微晶片裡頂多能看到二三十個炭化木屑的個體。

  那麼,阿房宮仍未建成,項羽又怎麼能火燒阿房宮呢?可為什麼後人這樣說呢?第一次出現項羽火燒阿房宮是出現在司馬遷的《史記 項羽本紀》,但是證實原來記載的是項羽火燒了只是一所宮殿,並沒有明確地說出是阿房宮,那所宮殿其實是咸陽宮,而讓後人更為誤解項羽火燒阿房宮的是因為唐代詩人杜牧寫下了《阿房宮賦》,詩中極度描寫了阿房宮的壯美,讓後人對項羽火燒阿房宮這件事深信不疑。其實我國偉大詩人杜牧寫《阿房宮賦》的原因是為了諷刺當時統治者唐敬宗大興土木的緣故,極度誇大了阿房宮,其實項羽火燒阿房宮這件事完全是子虛烏有。

  以前一般認為楚霸王項羽率領軍隊入關以後,移恨於物,將阿房宮及所有附屬建築縱火焚燒,化為灰燼。但《史記·項羽本紀》中只是說“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未提及阿房宮。考古發現所謂"項羽火燒阿房宮"是歷史誤傳,當代對阿房宮遺址的考古挖掘中考古人員也未發現焚燒的痕跡。考古人員花費一年多時間勘查阿房宮,勘查超過二十萬平方米,只發現數片燒過的土塊。如果依照史料所載,阿房宮應該是遍地大量的草木灰才對。考古人員推斷項羽焚燒的是秦咸陽宮,因為咸陽宮遺址發現大片燒過的遺蹟。

  相傳阿房宮規模空前,氣勢巨集偉,“離宮別館,彌山跨臺,輦道相屬”,景色蔚為壯觀,傳說阿房宮大小殿堂七百餘所,一天之中,各殿的氣候都不盡相同。秦始皇巡迴各宮室,一天住一處,至死時也未把宮室住遍。後世這種輝煌的想象基本來自《阿房宮賦》,唐朝詩人杜牧的《阿房宮賦》寫道:“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驪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阿房宮變成當時非常巨集大的建築群。可經想見,阿房宮宮殿之多、建築面積之廣、規模之巨集大。但這都是傳說,都是後世臣子借秦之喻,諫當朝帝王。依據當代現有考古證據,阿房宮並未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