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宮賦教案

  《阿房宮賦》是唐代文學家杜牧創作的一篇借古諷今的賦體散文。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阿房宮賦》優秀的教案以供大家學習。

  《阿房宮賦》教案:

  教學步驟:

  一、 導語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高考滿分作文,這篇作文讓杜牧在高考中獲得全國第五名的好成績。此文甫出,震驚朝野,長安學子文人爭讀《阿房宮賦》,一時洛陽紙貴。今天,我們手捧《阿房宮賦》,還可以感受到“惟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盛景。不過,我讀此文,常要問兩個問題:一是人們常常聽說漢賦、唐詩、宋詞、元曲,可見漢賦是一代風流,但我們今天還有幾人讀漢賦?為什麼漢賦不傳而《阿房宮賦》不朽?二是《阿房宮賦》一篇罵人文字,卻是字字珠璣,錦繡輝煌。現在我把這個燙手山芋交給你們,我們一起來探討探討。

  二、 體會課文立意與構思

  課文預測

  1、教師設問:文題一共四個字,一個“賦”告訴了我們什麼?阿房宮是宮殿,是建築物,如果叫我們寫“鳥巢”,你會寫些什麼呢?

  一般人可能就這麼寫“鳥巢”的,但大師不會這麼寫。我們來回想一下我們學過的兩篇課文《岳陽樓記》《醉翁聽亭記》,看看它們是怎麼寫的?

  2、教師設問:那麼這篇文賦寫了什麼?

  3、教師設問:作者想寫什麼?

  細讀文尾

  古人喜歡卒章顯志,教師帶領學生細讀文尾。

  4、學生齊讀,教師設問:“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這句話有點費解,如何理解?

  教師提示:從下文看能否找到答案?

  教師明確:秦不愛其民。

  5、教師設問:從前文來看,哪些事情反映了秦不愛其民?

  教師明確:①大興土木,勞民傷財,奢侈無度,是為“窮奢”,阿房宮就是一個例證。②廣羅女色,是為“極欲”③搜刮珍寶,棄擲邐迤,亦不甚惜,極為浪費。古人總結出帝國王朝滅亡的鐵律:“成由勤儉敗由奢。”

  6、教師設問:我們想象一下,當人民看到秦始皇這樣驕奢淫逸,內心有什麼反應?

  教師明確:秦始皇驕奢淫逸“使天下之人,不敢怒而敢言”,你從“不敢”二字讀到了什麼資訊?暴政人民的內心就像沸騰的火山,它的爆發之日就是阿房宮化為塵土之時,也是秦王朝轟然倒塌的之時。

  教師小結1:一般的文人,想到阿房宮,就會馳騁文采,誇讚其輝煌壯麗,流露出無限羨慕之情,但杜牧立意高奇,洞察偉大建築後面的悲劇,並揭示其悲劇的原因。

  7、教師設問:“後人哀之而不鑑之”有什麼言外之意?

  教師明確:“哀”和“鑑”是後人對待歷史的兩種表現,“哀”是因為悲劇而悲哀,而惋惜甚至痛惜,但是“哀”只是停留在感情層面,它是不能阻止悲劇重演的,唯有拿起理性的明鏡,才能清醒看到悲劇的原因,才能避免悲劇重新上演。唐太宗說過:“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8、教師設問:杜牧文章寫得好不好?道理有沒有說明白?唐人是不是讀了這篇賦?那麼,唐朝為什麼還是滅亡了呢?是不是唐朝的滅亡不是因為統治者驕奢淫逸?那為什麼唐朝還是滅亡了呢?

  教師發揮:所以,杜牧是偉大的,他似乎感到唐朝也會重蹈覆轍,他似乎還感到唐朝後面的“後人”一樣會重蹈覆轍,而且迴圈下去,這彷彿是封建王朝的一個宿命。所以,你再讀讀那句“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看看,是不是感覺到無奈,是不是覺得它好像在詛咒?是不是感到這句話餘音嫋嫋,一直纏繞著我們的歷史?那麼這道咒語,我們這代人能躲得過嗎?

  教師小結2這篇文賦奇就奇在杜牧不僅揭示王朝滅亡的原因,還在於他說出了一道魔咒,讓一個又一個朝代的學子文人讀到這篇文賦時,彷彿杜牧與他生活在同一個時代,這篇神奇的賦才剛剛完成,墨跡還未乾,還溼潤潤的呢。所以文章的高下由識見決定的,是由文章的立意決定的。《阿房宮賦》流傳千古,不僅僅在於字字珠璣,更在於文記憶體有這麼一點魂魄!

  9、教師設問:我有一個疑問,阿房宮不是秦朝的嗎?為什麼作者說“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要牽連起六國來?因為六國不愛其民而亡,而秦人沒有看到這一點,秦人錯在不借鑑歷史,吸取前人滅亡的教訓

  10、教師設問:文章前面有沒有鋪墊?

  教師明確:有。“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剽掠其人,倚疊如山”,六國和秦人一個貨色!

  11、教師設問:還有沒有其他的鋪墊?

  教師明確:有。課文開端就種下一粒種子:“六王畢,四海一。”

  12、為什麼不說“滅”而說“畢”?

  教師明確:因為“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教師小結3:這就是玲瓏剔透的文心,明裡在寫阿房宮,在寫秦人,暗裡跟著一條“六國”之線,若隱若現,似斷似續,直到最後才出來謝幕。總結秦人的滅亡的教訓,帶上六國,文章就更有說服力。當然我們也驚歎作者高超駕馭文字的能力。

  《阿房宮賦》原文:

  六王畢,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壓三百餘里,隔離天日。驪lí山北構而西折,直走咸陽。二川溶 溶,流入宮牆。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鉤心鬥角。盤盤焉,囷囷qūn焉,蜂房水渦,矗chù不知其廣東版教材為“乎”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複道行空,不霽jì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也做“東西”。歌臺暖響,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風雨悽悽。一日之內,一宮之間,而氣候不齊。

  妃嬪pín媵yìng嬙qiáng,王子皇孫,辭樓下殿,輦niǎn來於秦,朝歌夜弦xián,為秦宮人。明星熒yíng熒yíng,開妝鏡也;綠雲擾擾,梳曉鬟huán也;渭流漲膩,棄脂水也;煙斜霧橫,焚椒蘭也。雷霆乍驚,宮車過也;轆lù轆lù遠聽,杳yǎo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盡態極妍,縵立遠視,而望幸焉。有不得廣東版教材無“得”見者,三十六年。燕、趙之收藏,韓、魏之經營,齊、楚之精英,幾世幾年,摽piāo掠其人,倚疊如山。一旦不能有,輸來其間。鼎鐺chēng玉石,金塊珠礫,棄擲邐lǐ迤yǐ,秦人視之,亦不甚惜。

  嗟乎!一人之心,千萬人之心也。秦愛紛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盡錙zī銖zhū,用之如泥沙?使負棟之柱,多於南畝之農夫;架樑之椽chuán,多於機上之工女;釘頭磷磷,多於在庾yǔ之粟sù粒;瓦縫參差cēn cī ,多於周身之帛bó縷;直欄橫檻jiàn,多於九土之城郭;管絃嘔ōu啞yā,多於市人之言語。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獨夫之心,日益驕固。戍shù卒叫,函谷舉,楚人一炬,可憐焦土!

  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國各愛其人,則足以拒秦;使秦復愛六國之人,則遞三世可至萬世而為君,誰得而族滅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阿房宮賦》譯文:

  六國滅亡,秦始皇統一了天下。蜀山的樹木被伐光了,阿房宮才蓋起來。從渭南到咸陽阿房宮佔地三百多裡,樓閣高聳,遮天蔽日。它從驪山向北建構,再往西轉,一直延伸到咸陽。渭水和樊水浩浩蕩蕩,水波盪漾地流入阿房宮的圍牆。每隔五步有一棟樓,每隔十步有一座閣。走廊寬而曲折,突起的屋簷像鳥嘴向上噘起。樓閣各依地勢的高下而建,像是互相環抱,各種建築物都向中心區攢集,屋角互相對峙。盤旋地、曲折地,像蜂房,像水渦,矗立著不知有幾千萬座。長橋橫臥在渭水上,人們要驚訝:天上沒有云,怎麼出現了龍?在樓閣之間架木築成的通道橫空而過,彩色斑斕,人們要詫異:不是雨過天晴,哪裡來的彩虹?樓閣隨著地勢高高低低,使人迷糊,辨不清東西方向。人們在臺上唱歌,歌樂聲響起來,好像充滿著暖意,如同春光那樣融和。人們在殿中舞蹈,舞袖飄拂,好像帶來寒氣,如同風雨交加那樣淒冷。一天之內,一宮之中,而天氣竟會如此不同。

  六國王侯的宮妃、女兒、孫女,辭別本國的樓閣宮殿,乘著輦車來到秦國。早晚彈唱,成為秦王朝的宮女。光如明星閃亮,是宮女們開啟梳妝的鏡子;烏雲繚繞,原來是她們正在早晨梳理髮髻;渭水河面上浮起一層垢膩,原來是她們潑掉的脂粉水;空中煙霧瀰漫,是她們在焚燒椒蘭香料。如雷霆般的聲音響起使人驟然吃驚,是皇上的宮車馳過;聽那車聲漸遠,也不知駛到哪兒去了。任何一部分肌膚,任何一種姿容,都嬌媚極了,耐心地久立遠視,盼望皇帝能親自駕臨。可是有許多宮女整整等了三十六年,還未見到皇帝。燕、趙、韓、魏、齊、楚收藏的財寶,聚斂的金玉,搜求的珍奇,這都是多少世代、多少年月以來,從人民那裡掠奪來的,堆積得像山一樣。旦夕之間國家滅亡,珠寶都被運進阿房宮。把寶鼎當作鐵鍋,把美玉當作石頭,把黃金當作土塊,把珍珠當作沙石,隨意丟棄,秦人看見了也不覺得可惜。

  唉!一個人的想法和千萬人的想法是一樣的都想過好日子。秦始皇喜愛奢侈,老百姓也顧念自己的家業。為什麼搜刮老百姓的財物一分一釐都不放過,揮霍時卻像泥沙一樣毫不珍惜呢?讓那阿房宮中負載大梁的柱子,比田裡的農夫還多;架起側樑的椽子,比織布機上的女工還多;顯眼的釘子,比穀倉裡的稻米還多;橫直密佈的屋瓦,比老百姓身上的衣服上的線還要多;縱橫的欄杆,比天下的城郭還多;樂器的演奏聲,比鬧市的人說話聲還多。秦統治者窮奢極侈,使天下的老百姓敢怒但是不敢言。秦始皇卻越來越驕橫頑固。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四方響應,函谷關被攻破,項羽放了一把火,可惜阿房宮變成了一片焦土。

  唉!使六國滅亡的是六國自己,而不是秦國;使秦國滅亡的是秦國自己,而不是天下百姓。唉!如果六國統治者都能愛護本國老百姓,那麼就有足夠的力量抗拒秦國。如果秦國統治者同樣能愛護六國的人民,那麼秦就能從三世傳下去,甚至可以傳到萬世都為君王,誰能夠滅掉秦國呢?秦人來不及為自己的滅亡哀嘆,只好讓後世的人為他們哀嘆;後世的人如果只是哀嘆而不引以為鑑,那麼又要再讓後世的人為後世哀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