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陽人物介紹

  李東陽生於正統十二年六月九日,卒於正德十一年七月二十日***1447年7月21日-1516年8月17日***,字賓之,號西涯。祖籍湖廣長沙府茶陵,因家族世代為行伍出身,入京師戍守,屬金吾左衛籍。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李東陽八歲時以神童入順天府學,天順六年中舉,天順八年舉二甲進士第一,授庶吉士,官編修,累遷侍講學士,充東宮講官,弘治八年以禮部右侍郎、侍讀學士入直文淵閣,預機務。立朝五十年,柄國十八載,清節不渝。官至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死後贈太師,諡文正。

  早年生活

  正統十二年***1447年***,李東陽出生於京師的玄武湖西滸,李東陽的父親時年三十一歲。

  景泰元年***1450年***,李東陽能作徑尺大的書法,被稱為神童,明景帝下召驗試,並賜給李東陽菓鈔。

  景泰三年***1452年***,明景帝召請李東陽講讀《尚書》大義。

  景泰四年***1453年***,李東陽跟從老師展毓讀書學習,稍長,拜展毓為外傅。

  景泰五年***1454年***,明景帝再次召請李東陽講《尚書》大義,並下旨將李東陽送入順天府學為諸生。

  景泰六年***1455年***,李東陽在順天府學讀書。

  景泰七年***1456年***,李東陽在順天府學讀書,生母劉氏去世。

  天順元年***1457年***,明英宗復位,李東陽在順天府學讀書,受教於翰林院的黎淳。

  天順五年***1461年***,李東陽與劉大夏、楊一清同在老師黎淳門下讀書。

  天順六年***1462年***,八月,李東陽參加順天鄉試,中舉。本次順天府試陳鑑為主考官,劉宣為副主考官。

  天順七年***1463年***,二月,李東陽參加會試禮部,陳文為主考,柯潛為副主考。因為試院火災考試延期舉行。八月,延時的會試中李東陽中舉。本次會試彭時為主考,錢溥為副主考。

  天順八年***1464年***,三月,殿試中李東陽取得二甲第一,被選為庶吉士。在翰林院中受教於劉定之、柯潛。

  成化時期

  成化元年***1465年***,八月,李東陽被授編修之職,參與修纂《英宗實錄》。

  成化三年***1467年***,八月,《英宗實錄》修纂成書,皇帝賜李東陽白金文綺,品秩升為從六品。

  成化七年***1471年***,夏,李東陽的元配妻子劉氏病卒。

  成化八年***1472年***,二月,李東陽奉父攜弟,南歸祖籍茶陵掃墓,途中所見所聞編寫成《南行稿》一書。九月,李東陽的岳父嶽正病卒,李東陽寫有《祭外舅蒙泉先生文》一稿。

  成化十年***1474年***,正月,李東陽的三弟李東川病死,李東陽寫有祭文。十二月,李東陽九年任期滿,遷升為侍講。

  成化十一年***1475年***,六月二十一日,李東陽的長子李兆先出生。十月,李東陽再次喪妻,繼娶的岳氏病亡。

  成化十二年***1476年***,五月,李東陽的二弟李東山病亡,李東陽寫有祭文。李東陽入經筵侍班,同時兼撰講章。

  成化十九年***1483年***,李東陽任職九年秩滿,升為翰林院侍講學士。十一月二十六日,李東陽的三女兒出生。

  成化二十年***1484年***,二月,李東陽充當殿試讀卷官,並以侍講學士身份侍東官班。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六月九日,李東陽的次子李兆同出生。十二月二十日,李東陽之父李淳病故,李東陽守制。

  弘治時期

  弘治元年***1488年***,閏正月,皇帝下召讓李東陽充當纂修官修《憲宗實錄》。

  弘治二年***14******,四月,李東陽守制期滿,除服,職位升為左春坊左庶子,仍兼任侍講學士。

  弘治三年***1490年***,三月,李東陽充當殿試讀卷官。

  弘治四年***1491年***,八月,《明憲宗實錄》成,李東陽以纂修實錄有功,職位升為太常寺少卿。

  弘治五年***1492年***,三月,李東陽受命供事日講,兼經筵講官。

  弘治六年***1493年***,二月,李東陽受命為會試主考官。六月,李東陽與傅瀚受命教導本次新晉庶吉士。

  弘治七年***1494年***,正月,李東陽與程敏政同受命教導翰林院中庶吉士。八月,徐溥等奏請,李東陽升禮部右侍郎,兼任侍講學士,專門負責內閣誥敕撰寫。

  弘治八年***1495年***,二月,李東陽次子李兆同夭亡。李東陽以原官與謝遷受命入內閣參預機務***入閣***。

  弘治九年***1496年***,三月,李東陽受命為殿試讀卷官。

  弘治十年***1497年***,三月,李東陽與徐溥、劉健、謝遷受命為總裁官,修撰《大明會典》。九月,李東陽請納長子李兆先為監生。

  弘治十一年***1498年***,二月,皇太子出閣讀書,賜李東陽太子少保、禮部尚書銜兼文淵閣大學士負責教導太子。四月,李東陽的四弟李東溟卒。

  弘治十二年***1499年***,正月,監生江瑢劾奏李東陽與劉健杜絕言路,嫉賢妒能,請求罷黜二人官職。三月,給事中華昶-程敏政鬻題給徐經、唐寅,皇帝命李東陽覆校,李東陽以二人均不在錄取名單中奏報。七月,李東陽得病痔,明孝宗賜藥。

  弘治十四年***1501年***,三月,李東陽以昡暈等疾病為由請辭,皇帝不準。四月,李東陽再次上疏請求辭職,皇帝再次不準。五月再-請辭,皇帝依然不準。七月,李東陽的長子李兆先病歿。十一月,李東陽去房山為自己挑選墓地。

  弘治十五年***1502年***,三月,李東陽充當殿試讀卷官。八月,李東陽為過繼子李兆蕃申請得到補蔭為國子生。十一月,明孝宗賜李東陽玉帶織金衣。十二月,李東陽參與編纂的《大明會典》成書。

  弘治十六年***1503年***,二月,明孝宗賜李東陽紅蟒衣一件。五月二十六日,李東陽與劉健、謝遷上言請求編寫《歷代通鑑纂要》,獲准。

  弘治十七年***1504年***五月二十五日,李東陽上疏請求致仕,皇帝不準。五月三十日,李東陽以災異事件上疏求致仕,皇帝不準。十月,李東陽再次生痔病。十二月十五日李東陽以生病為由乞求退休,皇帝不準。十二月二十五日,李東陽再上疏求退休,皇帝不準。

  弘治十八年***1505年***二月二十一日,李東陽以疾病原因乞求退休,皇帝不準。三月,李東陽充殿試讀卷官。五月,明孝宗下召李東陽與劉健、謝遷入乾清宮共同領受顧命。明孝宗死,明武宗即位。七月,李東陽以輔導太子之功與謝遷同升少傅仍兼太子太傅。李東陽請辭,皇帝不準。八月十三日,李東陽與謝遷同授光祿大夫,勳柱國,皇帝賜李東陽以己身並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妻誥命。十二月,李東陽奉命修纂《孝宗實錄》。

  正德時期

  正德元年***1506年***,正月,李東陽與謝遷受命共同知經筵事。二月二十三日,李東陽與劉健、謝遷上疏乞退休,皇帝不準。二月二十九日,李東陽次再與劉健、謝遷乞求退休,皇帝不準。七月,皇帝冊立皇后,李東陽充當副使行納吉、納徵、告期禮。九月,李東陽充當副使行冊妃禮。十月十三日,李東陽與劉健、謝遷上疏乞求退休。皇帝批准劉、謝二人離職,卻獨留李東陽。十月十五日,李東陽再次上疏乞求退休,皇帝不準。十月十六日,李東陽奏請乞求暫免朝參,只求能夠扶病入閣供事,皇帝準。十月二十四日,李東陽勸焦芳辭去兼任的吏部尚書職位。十一月,李東陽上疏乞求退休,皇帝不準。十二月十六日,皇帝賜李東陽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

  正德二年***1507年***,六月,李東陽進《歷代通鑑纂要》一書,而後以生病告假。八月,李東陽-乞求退休,皇帝不準。

  正德三年***1508年***,三月,李東陽充當殿試讀卷官。八月,李東陽患上血痰嗽諸病症,並以病求告休息。九月李東陽乞求退休,皇帝不準。十月李東陽再次乞求退休,皇帝不準。

  正德四年***1509年***,四月,《孝宗實錄》一書成,李東陽率百官上表皇帝。四月十五日,李東陽以纂修實錄的功績,皇帝加李東陽享受正一品俸祿。

  正德五年***1510年***,九月,李東陽因為寧夏民亂平定,被皇帝加勳為特進左柱國,恩蔭其繼子李兆蕃為尚寶丞。十月,李東陽嫁洐聖公孔聞韶的女兒病歿。十一月十九日,李東陽被南京監察御史張芹-其尸位素餐。

  正德六年***1511年***,三月,李東陽充殿試讀卷官。五月,李東陽以患鼻衄、痔漏等病上疏求致仕。十一月,李東陽因九載功績被皇帝下令兼食大學士俸祿,並賜給其誥命,恩准其在禮部擺宴。

  正德七年***1512年***,九月二十四日,直隸、山東、河南、江西等義軍被平,李東陽以運籌定議功勞被皇帝下旨賞銀兩表裹,並恩蔭其子侄一人世襲錦衣衛正千戶。十月四日,李東陽上疏懇求謝辭,皇帝下詔改蔭為六品文職。十二月二十七日,李東陽以身老生病懇求退休,皇帝准許,賜敕褒譽李東陽,下令有司時加存問,給李東陽月食八石待遇,恩蔭其侄李兆延為中書舍人。十二月三十日,李東陽上疏謝恩。

  正德十一年***1516年***,七月二十日,李東陽以病而終於正寢。明武宗追贈李東陽太師,諡文正。九月二十八日,李東陽葬於京西城西直門外畏吾村的祖坆之地。

  政治成就

  進入仕途之初,李東陽升遷很不順利,基本上是九年任滿一遷,而且做了很長時間的侍講學士,卻仍沒有參與經筵和日講等活動,這是因為李東陽“以貌寢,好詼諧,不為時宰所重”以至於“士論譁然不平”。但是李東陽年輕時對此毫不在意,表現出寬闊的心禪和難得的政治成熟。

  李東陽秉政以後,雖然貴為內閣大學士,又“以文章領袖縉紳”,但他平易近人廣交朋友“李文正當國時,每日朝罷,則門生群集其家,皆海內名流。其座上常滿,殆無虛日談文論藝,絕口不及勢力。”

  可見李東陽在政治人更多采取的忍讓的態度,不管和士林還是宦官、外戚等都相處都還算不錯,在政治上沒有明確的個人主張,特別是在正德年間被世人譏為“伴食宰相”。[9-10]

  李東陽文學成就

  李東陽“天資英邁,讀書一目數十行下,輒成誦不忘。少入翰林,即負文學重名。”但是李東陽很謙遜“然恆持謙沖,未嘗以才智先人。”

  李東陽主持文壇數十年之人,其為詩文典雅工麗,為茶陵詩派的核心人物。又工篆書、隸書。著有《懷麓堂稿》、《懷麓堂詩話》、《燕對錄》等。後有清人輯編《懷麓堂集》和《懷麓堂全集》等。

  文學方面,李東陽主要有0主張:一、主張學古,反對模仿。二、言由心生,詩文真情。三、知言養氣,文主於氣。

  李東陽書法成就

  李東陽長於篆、隸、楷、行、草書,於篆隸造詣尤高。他是明初臺閣體書法嚮明中期吳門書法過渡期間的書法家。李東陽的書法已擺脫明初臺閣體的束縛,對明中期書風起承先啟後的作用。有書法大家讚道李東陽“長沙公大草,中古絕技也!玲瓏飛動,不可按抑,而純雅之色,如精金美玉,毫無怒張蹈厲之癌,蓋天資清澈,全不帶渣滓以出。”代表作品有篆書《懷素自敘帖引首》、楷書《邃庵銘》、行草書《自書詩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