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相齊的典故是怎樣的

  管仲是齊國的丞相,大家愛知道管仲相齊的典故是怎麼來的,是怎麼樣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管仲相齊的典故

  在春秋戰國後期,齊國的統治者齊襄王十分的殘暴,作為王儲的公子小白以及公子糾紛紛外逃,其中公子小白和鮑叔牙逃往了今天的山東一個小縣城,而公子糾則和管夷吾逃往了今天的山東的西南部,而當時的魯國接納了公子糾與管夷吾。

  由於齊襄王的殘暴,齊國的朝廷重臣公孫無知謀殺了齊襄王。知道了齊襄王已經死了,公子小白與公子糾都要趕回齊國,繼承王位,最終公子小白先於公子糾回到齊國,當上了皇帝,也就是後來的齊桓公。

  齊桓公下令追殺公子糾,以避免公子糾回到齊國與他爭奪皇位。魯國迫於齊國的實力,將公子糾和公子糾的護衛召忽都給殺了,而公子糾的謀士管夷吾卻被關押起來了。鮑叔牙知道了管夷吾被魯國關押,並未被殺,就對齊桓公說,要想一統天下,成績霸業,一定要以管夷吾為宰相,否則是不可能平定各方諸侯的。

  齊桓公通知魯國國君,要將管夷吾接回齊國。在管仲快要回到齊國了,齊桓公為此三天齋戒和三天沐浴,然後到郊外親自恭迎,邀請管夷吾同他坐一輛馬車,向管夷吾請教治理國家的方法。管夷吾到了齊國之後,管夷吾成為了齊國的宰相,為齊桓公統治各方諸侯,成為霸主立下了汗馬功勞,並且為齊國百姓安居樂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聖人孔子對於管夷吾沒有被處死的評價是,召忽之死的忠君,管夷吾不死視為建立功勳。公子小白作為兄長,本就是王,公子糾不應該皇位。所以,孔子為什麼不譴責管夷吾沒有殉死而稱讚管夷吾的功勞。

  管仲故里是哪裡

  管仲是我國春秋時期齊國人,他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同時他也是我國春秋時期最著名的一位丞相,正是由於他的存在才幫助齊國成為了春秋時期的霸主之一。 管仲是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的一代名相,同時他也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時正是因為管仲確定的改革方案,才讓齊國變得越來越富強。俗話說“人傑地靈”,那麼管仲的故里在哪裡呢?

  史書記載管仲的故里在穎上,也就是現在的安徽。穎上縣是安徽省代管縣位於渭河和穎河的交匯處,穎上縣歷史悠久是我國著名的文化古都,它從古自今已有將近1400多年的歷史了,在這個地方有很多歷史古蹟和名人遺址,所以穎上縣被評為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穎上縣位於我國安徽省的西北部,南臨,淮河,處於東經115°56-116°38之間總面積約1988.5平方公里。

  目前在管仲故里上建了一座管仲紀念館,這個紀念館佔地面積約20萬平方公里,總投資將近3000萬,這座紀念館中有管仲的雕像和畫像,以及和管仲有關的一些歷史資料。整座建築物交相輝映,中間有花壇有古樹還有灌木,目前這座紀念館已經被安徽省列為旅遊景點全年向世界各地的遊客開放。

  一個名人,往往是一個地區的歷史標籤,管仲的故里正是因為出了管仲這樣一位一代名相,所以才變得出名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如果你想要了解這位一代名相的故事你可以去他的故里參觀參觀,你一定會有收穫的。

  管仲隰朋從於桓公內容介紹

  管仲和隰朋都是春秋戰國時期齊國齊桓公的部下,而管仲和隰朋一起隨從齊桓公遠征孤竹國的時候,由於是春天出征,冬天回國,所有人都不認識會齊國的路。齊桓公十分的著急,糧草並不充足,再加上天氣又十分的寒冷,所有人都陷入了恐慌之中。

  這個時候,管仲站出來了。管仲讓將士將軍中的老馬牽出來,讓老馬走在前面,給軍隊帶路。果不其然,在老馬的帶路之下,軍隊找到了會齊國的道路,安然無險的回到了齊國,保證了軍隊以及齊桓公的安全,眾將士對於管仲的淵博學識佩服得五體投地。

  在此期間,齊國的軍隊在回齊國的路途當中還出現了水枯竭的情況,很多的將士都已經喝不上水了,軍隊派出了很多的將士外出尋找水源也沒有找到。隰朋知道了情況之後,對眾將士說道,螞蟻在冬天的時候是住在山南,夏天的時候是住在山北,只要找到了螞蟻窩,然後順著螞蟻窩挖下去,就快要挖出水源了。將士亭林隰朋的指點,找到了螞蟻窩,然後和螞蟻窩往下挖,果然挖到了水。

  從這兩件事情我們快要看出,向管仲隰朋這兩個如此聰明的人,都知道向老馬以及螞蟻學習,我們沒有管仲、隰朋聰明的人還有後面理由不學習呢?而生活當中有很多人,既見識淺薄,又不願意向他人虛心請教,那不是錯的一塌糊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