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秦武王簡介

  秦武王,嬴姓,趙氏,名蕩,秦惠文王之子,戰國時期秦國國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推薦的,希望各位看官能感興趣哦。

  :

  前310年秦惠文王去世,武王即位,身高體壯,有神力,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等人都因此做了大官。秦武王四年***前307年***,武王與孟說比賽舉“龍文赤鼎”,結果兩目出血,絕臏***折斷脛骨***,到了晚上,武王氣絕而亡,時年二十三歲,周赧王聞報大驚,親往哭吊。右丞相樗裡子追究責任,將孟說五馬分屍,誅滅其族。

  人物身世

  秦武王名蕩,生於秦惠王十年***公元前328年***,是秦惠王和惠文後的兒子,秦昭王的異母兄。蕩勇武果斷,自幼喜歡在軍中生活,們對這位年輕太子的膽略都很佩服。秦惠王對太子蕩年紀輕輕就能成為軍中的偶像感到既驚奇又高興。

  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其子秦武王繼位。

  早在秦武王身為太子時就不喜歡張儀,等到他繼承王位後,很多大臣在秦武王面前指責張儀說他為人不講信用、反覆無常,以出賣自己的祖國謀圖國君的恩寵,如果大王要再任用他,恐怕被天下人所恥笑。前310年,秦武王將張儀、魏章驅逐至魏國。同年,秦武王與魏襄王在臨晉***今陝西省大荔縣東***會見,派兵攻打義渠、丹犁。

  前309年,秦武王在秦國設定丞相的官位,任命甘茂為左丞相,樗裡疾為右丞相。

  前308年,秦武王與魏襄王在臨晉城外相會。渭河河水變紅三天。

  人物身亡

  秦武王身高體壯,喜好跟人比角力,大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等人都因此做了大官。宜陽之戰後,前307年,秦武王派樗裡疾率領百輛戰車先到達周都王城***今河南省洛陽市王城公園附近***,周赧王派士兵列隊迎接,姿態十分恭敬。秦武王隨後到達周都王城,與孟說比賽舉“龍紋赤鼎”,結果兩眼出血、折斷脛骨而死,孟說因慫恿秦武王舉鼎被誅滅三族。秦武王死後葬於永陵***今陝西省咸陽市周陵鄉周陵村南***,趙武靈王派代郡郡相趙固迎立在燕國當人質的秦武王之弟公子稷回秦國繼位,即秦昭襄王。

  武王舉鼎的故事:

  秦武王生性粗直,威猛雄壯,好與勇士角力為戲。大力士烏獲、任鄙皆為其重用。齊人孟賁,是著名的力士,曾在野外見黃、黑兩牛相鬥,孟賁從中以手分之,黃牛伏地,黑牛猶觸鬥不止。孟賁大怒,左手按黑牛之頭,右手拔其角,角出牛死。孟賁聞秦武王招致天下勇力之士,來到秦國,秦武王素聞其勇,拜為大將,與烏獲、任鄙一同受到寵信。

  秦武王四年***前307年***,秦國攻佔韓國重鎮宜陽。秦武王大喜,引任鄙、孟賁一班勇士到宜陽巡視,然後直入洛陽,以窺周室。

  周赧王遣使郊迎,使者向秦武王致天子問候之意,並聲稱天子在王城將備盛禮迎接秦武王。秦武王謝辭使者,不敢與周王相見。他知道九鼎在太廟之中,遂往觀看。入太廟,見九個寶鼎一字排列,甚為壯觀。那九鼎是大禹收取九州的貢金,各鑄成一鼎,載其本州山川人物及貢賦田土之數,足耳俱有龍紋,又稱“九龍神鼎”。夏傳於商,商傳於周,遷之於洛邑。遷時,用卒徒牽挽,牛車負載,不知重量幾何。

  秦武王圍著九鼎觀覽一番,讚歎不已。九鼎名稱各不同,鼎腹有荊、樑、雍、豫、徐、揚、青、兗、冀***即古九州名***九字相別。秦武王指雍字一鼎嘆道:“此雍州之鼎,乃秦鼎也,寡人當攜歸咸陽。”守鼎的官吏說:“此武王定鼎於此,未曾移動,每鼎有千鈞之重,無人能舉。”秦武王回頭問任鄙、孟賁道:“你們二位,能否舉起此鼎?”任鄙推辭說:“我只有百鈞之力,此鼎重千鈞,無法舉起。”孟賁笑道:“我試試。”於是用兩根粗繩系在鼎耳之上,伸開雙臂,套入繩索之中,狠狠喝道:“起!”那鼎離地半尺,重重砸在地上。由於用力過猛,眼珠迸出,眼眶流血。秦武王笑道:“雖然勉強舉起,也太費力了。你既然能舉動,難道寡人舉不動?”任鄙進諫道:“大王萬乘之軀,不可輕試!”秦武王不聽,卸下錦袍玉帶,束縛腰身,更用大帶扎縛其袖。任鄙拉著他的袖子苦苦勸諫,秦武王大怒道:“你自己不能舉,難道妒忌寡人之力嗎?”任鄙見秦武王發怒,不敢再諫。秦武王大踏步向前,亦將兩臂套入繩索中,想道:“孟賁勉強舉起,我偏要舉起再行走幾步。”於是盡平生之力,屏一口氣,喝聲:“起!”那鼎亦離地半尺。正要邁步,不覺力盡失手,鼎墜於地,正壓在武王右足上,喀嚓一聲,將脛骨壓斷。眾人急忙把他扶歸公館,秦武王疼痛難忍,血流不止,挨至半夜,氣絕而亡。秦武王即位時曾言:“得遊鞏、洛,生死無恨。”今日果然死於洛陽。

  周赧王聞變大驚,急備美棺,親往視殮,哭吊盡禮。秦人奉喪以歸。秦武王無子,迎其異母弟稷嗣位,是為秦昭襄王。昭襄王討舉鼎之罪,誅孟賁,族滅其家,因任鄙能諫,任為漢中太守。

  人物評價:

  秦武王是秦國末期著名的君王,雖說他在位只有短短的四年,但他的雄心壯志與遠大抱負,卻不遜於任何一代有作為的秦國先君,乃至他的異母弟弟秦昭襄王和統一六國的秦始皇。但是,正處於事業的上升期的他,卻由於一時的逞能與賣弄,而最終葬送了自己的性命,險些改寫一統天下的秦國曆史。

  秦武王生而有神力,從小就喜歡與勇士們做有關力氣方面的遊戲。烏獲、任鄙二將在秦惠文王時期就因為作戰英勇而倍受寵愛,秦武王即位後,對二人更是寵愛有加。

  話說齊國有個名叫孟賁的人,單字說,也是憑藉力大的緣故而聞名於鄉里。他的力氣大到什麼程度呢——“水行不避蛟龍,陸行不避虎狼,發怒吐氣,聲響動天”。一次外出打柴,他看見兩隻公牛正在打鬥,二話沒說,上前一手握住一隻牛的牛角,愣是硬生生地把兩隻牛給分開了。其中一隻牛見此人有偌大的力氣,當時也就服軟了,匍匐在地,而另外一隻牛則有點桀驁不馴,兩隻牛角不住地晃動,大有要抵死孟賁的意思。孟賁當時就怒了,後果很嚴重。他用左手按住牛頭,右手就去拔牛角,瞬間牛角被拔出,牛血噴出丈餘高,那牛也立馬倒地而死。

  人們都害怕他的蠻力,都不敢與他發生爭執。沒過多久,他就聽說秦武王正在招募天下間的勇士,他認為自己終於有用武之地了,於是就前往秦國投奔秦武王。從齊國到秦國要經過黃河,過黃河當然要坐船而渡,然而此時岸上等待坐船的人很多,按照當地人的規矩,應該排隊登船***這一點今人應該好好學學***。然而孟賁來晚了,而他又不是講規矩的人。於是,他把前面的人都拉扯到自己的後面,抬腳就要登船。

  當然有些人會看不慣,既而氣憤,既而拿船槳打他的頭,一邊打一邊說:“你以為你是孟賁啊,不排隊就登船?!”看來他的名氣還真是不小,都傳到黃河沿岸了。孟賁二話沒說,扭頭就用雙眼瞪他,頓時怒發直立,眼睛大有瞪裂之勢。只見他大吼一聲,河中瞬間波濤洶湧,先前登上船的人,都隨著船體的搖動而站立不穩,紛紛掉入河中。為了早日見到秦王,孟賁也不與他們過多的計較,他把船槳插在岸上,站在船上用腳猛地一蹬,船兒瞬間已到十餘米外,轉眼間已經到了河對岸。

  很快,他來到咸陽城,求見秦武王。秦武王經過測試,知道他也是個名不虛傳的人物,於是也拜為大官,與烏獲、任鄙一起受寵。

  前面說過,秦武王是個很有抱負的人,他恥於與六國為伍。見六國都設有相國一職,他便把秦秦國的相國一職,改稱為丞相,且設左右丞相各一人,以甘茂為左丞相,樗裡疾為右丞相。秦武王素知甘茂、樗裡疾都是博古通今、頭腦極其聰明之人,於是借一機會單獨問二人道:“由於我出生在偏遠的西戎,從未有目睹過中原的強盛之勢。如果你能讓我得到三川所在的地區,能夠一遊鞏、洛之間,那麼,我就是死了,也沒有什麼遺憾了!”什麼意思呢,如果我能滅掉周王室,得到應有的威望,那麼我就是死了也值得!

  最後,秦武王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攻打韓國***此韓國非今之韓國***,樗裡疾則表示反對,因為到韓國的路途不光遙遠而且艱險,勞師費財,還不一定能有收穫,萬一趙、魏二國再從背後偷襲,那後果不堪設想。秦武王轉過身來看看甘茂,甘茂則自請入魏,讓魏王不但不偷襲秦軍,而且還會讓魏國出兵助秦。武王當即大喜,給了甘茂很多財物,讓其出使魏國。魏國答應出兵助秦。

  不久,秦武王讓甘茂率軍十萬伐韓。後來有增兵五萬,使烏獲前往協助甘茂。秦、魏兩軍大戰於宜陽城下,烏獲手持鐵戟一雙,重一百八十斤,獨入韓軍,身後軍士所向披靡,沒有敢抵擋的魏軍。甘茂與大將向壽各率一軍,乘勢並進。韓兵大敗,斬首七萬有餘。烏獲一躍登城,手攀城牆外沿,沒想到這是個豆腐渣工程,沒有禁得起烏獲的巨大臂力,頓時坍塌下去,可憐烏獲,被摔得粉身碎骨。秦兵受其感染,很快便拔下宜陽。韓王驚恐之下,只得讓出三川之地。三川之地到手了,第一個願望也完成了。

  接下來該遊玩於鞏、洛之間了,於是,秦武王引任鄙、孟賁一班勇士和大隊人馬起程,直入周王室所在地——雒陽。

  周郝王遣使到郊外迎接,禮節極其隆重。秦武王拒絕了周王的召見,他急於要見幾件東西,是什麼東西這麼讓他急不可耐呢?原來是象徵著王權的——九鼎。他早就讓人打聽清楚了,九鼎就放在周王室太廟的一側。於是,他又馬不停蹄地來到周太廟所在地。走進側室,果然見到九個寶鼎一字排列,相當整齊、壯觀。這九鼎是當年大禹王收取九州的貢金,各鑄成一鼎,上面記載有本州的山川人物,以及貢賦田士之數,足耳都有龍文,又稱之為“九龍神鼎”。後來夏朝滅亡,九鼎落於商朝,為商朝的鎮國之重器。等到周武王攻克殷商,就把九鼎遷到了雒邑。當年遷移之時,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人、馬、車、船,能用的都用上了,宛似九座小鐵山,都不知道它們到底有多重。

  秦武王周覽了一回,讚不絕口!鼎的腹部刻分別有荊、樑、雍、豫、徐、揚、青、兗、冀等九字,秦武王指著“雍”字鼎嘆道:“這個雍鼎,說的就是我們秦國!我要把它帶回咸陽。”於是轉身問守鼎的官吏曰:“此鼎可曾有人能舉起來麼?”小吏叩首答道:“自從有這個鼎以來,從來都未有人能舉得動它。聽人說每個鼎都有千餘斤之重,誰能舉得起來啊?”武王於是有轉身問任鄙、孟賁:“你們二人力大無窮,能舉得動這個鼎麼?”任鄙不光是個勇士,而且還是個聰明人。他知武王依仗著自己的力氣,喜歡爭強好勝,於是乃推脫道:“小人只可舉動百餘斤的東西,這個鼎太重了,小人舉它不動能勝。”但是孟賁卻是個愣頭青,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用在他的身上一點都不為過。只見他把袖子一卷,上前說道:“小人來試試,若不能舉得動,大王也不能怪罪!”

  於是,孟賁將腰帶束緊,用兩個鐵臂緊緊抓住鼎耳,大喝一聲:“起!只見那“雍鼎”離起地面約有半尺,但很快又落回原地。由於用力過猛,孟賁眼珠迸出,鮮血直流。秦武王笑道:“愛卿果然力大。既然愛卿都能舉起此鼎,難道我還不如你麼!”

  這時,任鄙進諫道:“大王乃萬乘之軀,不可輕易嘗試!”武王笑而不聽。當即解下錦袍玉帶,束縛腰身。任任鄙上前抓住他的衣袖再次勸諫。秦武王曰:“你自己沒本事,難道是妒忌我?”鄙遂被說的頓時無語。

  秦武王大步向前,心中想道:“孟賁只能稍稍舉起,我偏要舉著它走動幾步,那是方才能顯現出我的王威!”於是,他猛的吸一口氣,用盡生平神力,同樣大喝聲:“起!”那鼎也離地半尺。剛要轉身走幾步,不覺體力已經耗盡,大鼎從手中不覺落下,秦武王來不及收腳,大鼎已經重重地砸在他的右腳上,只聽一聲悶響,將右腳脛骨壓個粉碎。武王大叫一聲:“疼啊!”登時昏死在地。

  隨從人員慌忙將他扶回住處。鮮血很快染紅了整個床第,秦武王疼痛難忍,捱到下半夜就嗚呼哀哉了!真真的中了他那句話——‘今如果你能讓我得到三川所在的地區,能夠一遊鞏、洛之間,那麼,我就是死了,也沒有什麼遺憾了!’今日果然死於雒陽。

  其實,秦武王的結局完全可以是很美好滴,只因為他太爭強好勝,以至於因此而命喪黃泉。你問我孟賁的下場啊,他幾天後就被公議處死,連帶著滅三族!從此事件中,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做人不能說不能爭強好勝,但要看是什麼事,有沒有必要去爭那個強、好那個勝。有時候學學任鄙,稍微收斂一下個性,考慮下事情的後果,也許事情的結局會是另一種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