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傳說的君王帝摯介紹

  帝摯是中國上古傳說的君王,帝嚳次妃常儀的兒子,帝嚳長子,號青陽氏。受帝嚳之禪而繼位。九年後禪讓給弟弟放勳***另一說是帝摯死後由堯即位***。

  基本介紹

  帝摯是中國上古傳說的君王,帝嚳次妃 常儀的兒子,帝嚳長子,號青陽氏。受帝嚳之禪而繼皇位。九年後禪讓給弟弟放勳***另一說是帝摯死後由堯即位***,也就是 帝摯帝堯。關於帝摯之經歷命運,歷史上記載頗有不同。按皇甫謐 《帝王世紀》說:帝摯之母位於帝嚳四妻最末,而摯於兄弟最長,得登帝位, 封異母弟放勳為唐侯。摯在位九年,才幹平庸,未能妥善管理國家。而唐侯堯仁慈愛民,明於察人,治理有方,盛德聞名天下。摯自覺不如堯之聖明,乃率群臣造訪唐侯而致禪。唐侯自知有天命,乃受帝禪,乃封摯於高辛。司馬遷 《史記》則記載雲:“帝嚳崩,而摯代立。帝摯立,不善,而帝放勳立,是為帝堯。”

  清人馬驌《繹史》卷八《高辛紀》引《綱目前編》則說:“摯荒淫無度,諸侯廢之,而推尊堯為天子。”馬驌並在後加按語云:“按帝摯或崩,或禪,或廢,諸說各不同也。”關於唐堯,清人馬驌《驛史》卷九《陶唐紀》引皇甫謐《帝王世紀》說堯:“年十五而佐帝摯,受封於唐,為諸侯,二十而登帝位,都平陽。”

  事蹟考辨

  帝摯***公元前2366-前2358年***帝摯在位期間。帝摯,帝嚳高辛氏之長子,堯之兄。關於帝摯之經歷命運,歷史上記載頗有不同。按皇甫謐《帝王世紀》說:帝摯之母於四人中班在下而摯於兄弟最長,得登帝位。封異母帝放勳為唐侯。摯在位九年,政微弱,而唐侯德盛,諸侯歸之。摯服其義,乃率群臣造唐而致禪, 唐侯自知有天命,乃受帝禪,乃封摯於高辛。

  司馬遷《史記》則記載雲:“帝嚳崩,而摯代立。帝摯立,不善,而帝放勳立,是為帝堯。”清人馬?《繹史》卷八《高辛紀》引《綱目前編》則說:“摯荒淫無度,諸侯廢之,而推尊堯為天子。”馬馬肅並在後加按語云:“按帝摯或崩,或禪,或廢,諸說各不同也。”

  關於唐堯,清人馬?《驛史》卷九《陶唐紀》引皇甫謐《帝王世紀》說堯:“年十五而佐帝摯,受封於唐,為諸侯,二十而登帝位,都平陽。”

  封植由來

  平遙古城要講人文淵源,當從帝堯開始。清代重修 文廟碑記:“平遙為古陶地,堯佐帝摯封植受封於此。”帝摯封植是怎麼回事?帝堯之時“封”又是怎麼一個概念?遠古的傳說,可以不要去管它,但平遙人把帝堯奉為這片土地的人文之祖,卻是世世代代傳下來的。 孔聖人是山東曲阜人, 和山西省平遙了不相干,但孔子曾作過中都宰,雖然這個中都在山東,因平遙古時候也稱中都,平遙人就把孔子和他的弟子們都請了來,以壯人文景觀。中都曾是漢文帝作代王***諸侯王***時的都城,也許平遙人在建設城牆的當初,就受了“漢文、中都***以大漢文化重建國都***”四個字的啟發,仗著帝堯封地的高古資格,按照都城的規格,在城牆上盡情地寄託安邦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平遙古城和皇帝實有不解之緣,康熙乘著“西巡”也來湊了一回熱鬧,忙得當時的地方官又重修了四面大城樓,並用北門的一樓一匾為這位大清聖祖在城牆上樹立了絕對的權威,為古城人文淵源的高貴,寫完了濃墨重的最後一筆。

  神話演義

  正文·第三十一章 帝摯禪位唐堯 三苗建國南自此之後,四方諸侯看見陶唐侯之威德日盛,北斬楔輸,西滅九嬰,中除封豨,南屠巴蛇,又殺鑿齒,大家欽仰極了。是信使往來,反覆商議,都有廢去帝摯、推尊陶唐侯為帝之心。這個訊息傳到毫都,把豨兜、孔壬、鯀三個人嚇壞了,慌忙來見帝摯,將這個訊息說知。

  帝摯聽了,默然半晌,才說道:“朕前日已經說過,朕的才德萬不及堯,為百姓著想,是應該推他做君主的。現在既然四方諸侯都有這個意思,那麼朕就降詔禪位吧。”孔壬聽了忙攔阻道:“現在如此,未免太早。一則這個訊息確否未可知:二則或者還有可以補救挽回之法,且再想想何如?”帝摯道:“既有風聞,必有影響,既有影響,漸漸必成事實,補救挽回之法在哪裡?現在趁他們但有議論沒有實行的時候,朕趕快禪位,那還算是朕自動的,還可保持一部分之體面。假使他們已經實行了,那麼朕雖要禪位已來不及了,豈不更糟嗎?”三凶聽了,無話可說,只得任帝摯降詔禪位於陶唐侯。不一時,那詔命辦好就發出去了。三凶退出,各自悶悶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