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的故事有哪些

  呂不韋***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呂氏,名不韋。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後任秦國丞相,衛國濮陽***今河南省濮陽縣城西南***人。呢?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呂不韋的故事,希望對你有用!

  呂不韋的故事1:經商天才

  呂不韋是濮陽曆史上最富有的人,是開拓“國際貿易”第一人。

  在經商方面,呂不韋比“商業之祖”范蠡更有本領,他白手起家,年紀不大就離開家鄉濮陽,到擁有豐富木材和藥材資源的陽翟去經商,以“販賤賣貴”的經商手段,逐漸成了“家累萬金”的陽翟首富。接著他到楚國發展,沒有成功。又到趙國首都邯鄲經商,很快就成為趙國的首富,甚至可以說是富可敵國。呂不韋是衛國人。衛國是個小國,屬於經濟欠發達的地方。但他有獨到的經濟眼光,他走出“國”門,搞起了“國際貿易”。從這個角度講,呂不韋是濮陽曆史上最富有的人,是開拓“國際貿易”第一人。

  呂不韋的第一桶金是如何挖到的,至今尚無法考證。包括司馬遷在內的史學家、經濟史學者認可的呂不韋的經商理論:一是“販賤賣貴”,二是“奇貨可居”。其實還有第三,就是“官商勾結”,這是他能夠迅速成為鉅富的法寶,使他在短時間內一舉成名。在陽翟,他是一邑首富,到了邯鄲很快成為一國首富。

  呂不韋在商業上的主要才能,表現在官商勾結方面。他首先善於包裝自己,把自己的商業行為做到了頂峰。在趙國,他和上層社會有著密切的聯絡。呂府迎來送往的大多是達官貴人、各國使節,這使他的商業與官場有了千絲萬縷的聯絡。在擴大自己的知名度的同時,也為自己的商業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機遇。他開創的商人與官場合作的經商之道,至今仍然被一些商人視為成功的首選。

  呂不韋“販賤賣貴”的經商理念,是一般商人都知道的最起碼知識,單靠這一點是難以發大財的,“奇貨可居”理論才是他發家的關鍵。他到邯鄲以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把“奇貨可居”運用得十分嫻熟。戰國末期趙國的所謂“奇貨”,主要是珠寶、私鹽、鐵等物資。呂不韋適時獵取,待價而沽,然後抓住機遇,賺得鉅額利潤。呂不韋在邯鄲富到了什麼程度?富到了他認為再掙錢已經沒啥意思的地步。說他是一個經商天才,絕不為過。

  呂不韋的故事2:政治奇才

  呂不韋是政治投機冒險家,鉅商從政第一人。

  呂不韋在商業上取得了巨大成功,私慾的無限膨脹促使他產生了“握得金龜釣江山”的冒險念頭。我們知道,古代商人的地位是比較低的,“重農抑商”是當時很普遍,而且很主流的治國理念。呂不韋何嘗不知道這些呢?在邯鄲,他憑著自己富可敵國的財富,以及高超的手段,得到了年輕貌美的趙姬。他打趙姬的主意,把趙姬也當做“奇貨”囤積起來,想培養她成為他政治上的一個重要籌碼。

  呂不韋要通過一個女人,賺取萬里江山。他經過深思熟慮,反覆權衡,目光瞄準了一個在趙國邯鄲沒有多少人看得起,而在呂不韋眼裡卻是個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又把這個人也作為“奇貨”囤積起來,蓄勢待發。這個人是誰?是大秦帝國安國君的兒子子楚,即後來的秦莊襄王。當時,子楚作為人質押在趙國,稱為質子異人。呂不韋要把趙姬和異人同時繫結,像做生意一樣做為奇貨囤積。

  子楚何許人也?他是太子安國君二十多個兒子中的一個,子楚的母親夏姬不受寵愛。子楚作為秦國的人質被派到趙國。秦國多次攻打趙國,趙國當然對子楚也不以禮相待。 子楚在趙國當人質,生活困窘,很不得意,整天是唉聲嘆氣。這一點,呂不韋是看在了眼裡,記在了心裡。

  呂不韋是極為聰明的。他知道,如果想在政治上取得巨大成功,單純靠拉關係、賄賂官員是很不夠的,必須有行之有效的舉措,甚至是冒險的。他把奇貨可居的經商理論應用於政治權謀,直接從高層入手,孤注一擲。在花費巨資包裝質子的同時,還巧使美人計,把自己心愛的並且已經懷上了自己孩子的女人送給人質子異為妻。質子異人貪戀趙姬的美色,毫不懷疑其中有什麼陰謀。

  呂不韋這種直接走上層路線,搞金錢美女攻勢的攻關手段,非常有效。他把質子異人套牢以後,繼而憑藉其巨大的財力,來到秦國都城咸陽,四處結交權貴,大力宣傳炒作質子異人的能力。他還深知枕頭風的厲害,用大筆金銀財寶賄賂秦王寵愛的華陽夫人,成功地使質子異人登上了秦王的寶座。當年幼的秦始皇***實際上是呂不韋的兒子***登上寶座後,他就成了權傾朝野的宰相。作為一個商人,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政治上的成功,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少來者。

  呂不韋實際掌握了秦國政權以後,主要功績表現在穩定秦國社會,增強秦國國力,為後來秦始皇掃清六合,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等方面。他以丞相職位輔佐異人,把握朝政,使秦國能夠持續發展,維持了對東方六國的高壓態勢,加快了統一六國的步伐。從這個角度看,呂不韋對中國歷史的發展是有貢獻的。

  呂不韋的故事3:文化怪才

  呂不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千金買一字”的政治謀略文人。

  呂不韋做了宰相,可以說是要權有權,要錢有錢,但他沒有滿足。他想要秦國天下長治久安,千秋永固,他想給自己的兒子留下一部治國方略,甚至流傳後世。他知道自己學問太淺,不可能親自動手寫作。他有執著的、堅韌不拔的精神和毅力,只要選準了目標,就鍥而不捨,直到成功。他利用宰相的地位,可以呼風喚雨的權勢,高薪聘請了上千個滿腹經綸的文人學士,組成了文化寫作班子,專門在浩瀚的古籍經典中廣泛蒐集資料,撰寫涉及到各個方面的經國濟世的文章,取名《呂覽》。這就是著名的《呂氏春秋》。

  《呂氏春秋》修成後,呂不韋想讓它成為流芳百世的經典之作,決定實施“千金買一字”的驚人舉措,就是在全國範圍內公開告示,與天下文人互動。他首先在秦國各地準確抄寫了全書,稱凡是能在書中找出一個錯字或訛誤的,賞賜千金。結果,規定時間到了,沒有一人能夠找出書中的錯訛來。他的這一舉動,成為中國歷史上2000年以來廣泛傳頌的文化趣事。

  其實,呂不韋此舉至少收到了幾個方面的效果:

  首先可以測試上千名文人,特別是那幾個主事的知名學人的真正學識水平,或者說可以測試他們是否真心為自己效力,有無懈怠。作為一名政治家,他的多疑、多慮,以至於進行考驗,於此可見一斑。

  其次,主觀和客觀上都促成了《呂氏春秋》成為一部精心編著、眾手成書的“兼儒墨,合名法”的經典,真正達到了千古傳流的目的。

  其三,這個活動實際上成了一次政治、文化的宣傳造勢,經過炒作,不僅使這部書譽滿天下,同時也使呂不韋的個人家喻戶曉,造就了一個既有政治才能、又有文化素養,做事認真誠信,國家可以賴以興盛的光輝形象,使天下歸心。

  千金懸賞改動《呂氏春秋》一字的舉動,幾千年來一直被人誤解,稱此舉是呂不韋為了表明此書的精湛。其實這種看法並不十分準確,其中呂不韋也有為《呂氏春秋》這本書炒作、宣傳的成分,是在為自己的作品做廣告。兩千年前,呂不韋就有廣告效應的思想意識,真是夠超前的。

  實事求是地講,呂不韋組織編著的《呂氏春秋》不失為一部名著,是一個思維縝密、一石多鳥的重大文化舉措,是他執政期間做的一件文化大事。《呂氏春秋》既是呂不韋的治國綱領,又給即將親政的秦始皇提供了執政的借鑑。可惜,由於呂不韋個人的過失,使秦始皇對這部書棄而不用,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呂氏春秋》的價值逐漸為後人領悟,成為了解戰國諸子思想的重要資料。

  呂不韋的故事4:情場鬼才

  呂不韋是最能讓女人痴情於自己的高手,也是情場最大膽的負心漢。

  可以想見,青年時期的呂不韋應當是一個英俊偉岸、玉樹臨風式的美男子,而且足智多謀,受到眾多女人的青睞。史籍上沒有告訴我們呂不韋有幾個妻妾,但從字裡行間所透露出來的資訊看,他對女性的鐘情和難以割捨的痴情是顯而易見的。並且,被他玩於股掌之間的女人也都醉情於他,死心塌地地忠於他,為他嚴守機密,配合默契。

  趙姬是趙國的絕色美女,有傾國傾城之貌。她不是呂不韋的正妻,但她對呂不韋絕對地忠誠,以至於她懷上了呂不韋的孩子,還心甘情願地按照呂不韋的投機陰謀,嫁給了自己並不鍾愛的質子異人。而且從沒有中斷和呂不韋的私情幽會。他們的這種情分一直延續到兒子***秦始皇***長大成人。不可思議的是,呂不韋自知火已燒身,不得不停止和趙姬的私通時,竟將大陰人嫪毐介紹給了趙姬,設想萬一有事可以嫁禍嫪毐。而趙姬竟然同意呂不韋的安排,神使鬼差般地順著呂不韋的意願亦步亦趨,繼續著這種完全畸形的戀情。

  但是,呂不韋這個情場鬼才,最終也毀於情場。在處理和趙姬的關係上不能幹淨利落,一刀兩斷,以致一錯再錯,釀成大禍。本來,在異人稱王,趙姬為王后以後,身為丞相的呂不韋就應該徹底結束與趙姬的情緣,各得其所,相安無事。但他對趙姬還一往情深,趙姬也對他亦戀戀不捨,以致在異人死後,趙姬守寡,兩人卻更加肆無忌憚。特別是秦王政日漸懂事、已有察覺,朝廷官員無不知曉,民間百姓議論紛紛的情況下,精明的呂不韋發現已經引火燒身,“恐禍及己”,主動停止了和太后的往來,這是適合時宜的。但他卻又推薦大陰人嫪毐和趙姬私通,結果引狼入室,落得個“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遭到滅頂之災。

  秦王政十年***前239年***十月,呂不韋被免職,遣出京城,前往洛陽封地。不久,呂不韋飲酖自殺。

  呂不韋的很多觀點、做事方法,就是到了現代,仍然是比較超前的。有的成功人士,在他們身上乃至創業的道路上,依稀可以看到呂不韋的影子。呂不韋的確是一個千古奇才,但他利慾心太重,沒有像范蠡那樣激流勇退,結果落了個自殺身亡的悲慘結局。這也是呂不韋給某些所謂成功人士留下的最可借鑑的教訓,最值得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