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衛青是怎樣的

  西漢時期大名鼎鼎的大司馬大衛青,漢朝著名將領,在漢武帝時期對匈奴的作戰中,立下了千秋之功,後來官至漢朝武將的最高官職。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在司馬遷所著的《史書》中的《衛驃騎列傳》對衛青有所描述,但對於衛青的戰事戰績遠沒有馬對於李廣描述的細緻。在《史書》中,馬花了大量的詞藻誇獎了李廣,而對於衛青只是寥寥數筆。但司馬遷在《淮南衡山列傳》中又對衛青進行了大肆讚揚。司馬遷對衛青如此令人琢磨不透的描述,讓人對歷史上的衛青又增加了神祕感。後來明朝的黃淳耀對司馬遷描寫的衛青提出了質疑。他認為馬書寫《史記》時,帶有濃烈的個人色彩,以致於對衛青和李廣做出了不平等的評價。也因為司馬遷對衛青有過多的帶主觀色彩的描寫,以致後人一直認為衛青的成功完全是靠裙帶關係。

  好在對衛青的描寫不止《史記》一書,還有《漢書》對大衛青也進行了詳細的記載。書中提及的衛青為人謙卑憨實,雖然在國中擁有大量隨從但並沒有謀反之心。即使後來漢武帝害怕衛青功過蓋主,有意削弱他的軍隊力量,讓他手下大量人馬投靠霍去病。他做為霍去病的舅舅完全可以命令霍去病不要收留那些將士,但隱忍大度的他並沒有任何表示。

  歷史上的衛青有眾多的版本,是因為衛青本來身份的特殊。做為一個擁有牢靠的裙帶關係的大,出生又卑賤,但為人又謙卑憨實,不免會讓人懷疑世間是否真存有如此豁達之人。不過從衛青死後陪葬於茂陵,面積體積都是眾多功臣的陵墓之最中可以看出,衛青是對漢武帝立下過汗馬功勞的。

  衛青霍去病破匈奴的故事

  衛青和霍去病是我國曆史上一對名聲顯赫著名將領,他們作為漢家天子的兩名重臣。衛青霍去病破匈奴,統一中原,在為漢家統一霸業的的戰爭中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猶如天上耀眼的雙子明星,永遠在歷史的銀河中閃耀。

  衛青和霍去病出身卻均很低微。衛青的父親是平陽侯曹壽家中的小吏,後來他的姐姐衛子夫選入宮內,並隨後被封為衛夫人,地位逼近皇后。此後才有了衛氏家族的崛起。年幼的自由和生父繼母一起生活,受盡打罵。成年後差點成為皇后阿與衛子夫爭寵的犧牲品,後被武帝賞識才走上了一條青雲之路。

  而霍去病出生也非常貧賤,是當時的公主府的家奴和小吏霍仲孺的兒子,從小受盡欺凌,生活歷經坎坷,後隨衛青才走上政治的仕途。衛青性格恭謹謙遜,穩重老練;而年輕的霍去病就顯得青春飛揚,嫉惡如仇。衛青從被封為車騎始開啟了漢匈戰爭反守為攻的新篇章,前後七次領兵攻打匈奴,屢立戰功,得到封邑共16300戶。前後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于的主力,為收復北部疆土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而霍去病在舅舅衛青的指引下在對抗匈奴的戰爭中多次建立奇功,受到武帝的獎賞。漢武帝先後共賞賜食邑17000多戶,官至大司馬。

  衛青和霍去病都善於戰略戰術,用兵敢於深入重圍,作戰靈活多樣,對部下號令嚴明,愛護有加,對其他的官員彬彬有禮,位極人臣而不結黨營私,二人用馬革裹屍的堅貞鑄就了漢家的傲骨。

  衛青怎麼死的

  歷史資料提及衛青因病去世,這一觀點還是比較令人信服的。當時,衛青身為大和大司馬,為了西漢疆域的安全,衛青要常年率兵攻打匈奴來犯。衛青先後去過漠北、漠西等地,路程偏遠並且氣候惡劣。衛青雖然是一介武將,但是從中原來到西域,自然條件引起的身體不適,本就是無法避免的一個因素。公元前119年,衛青和霍去病各率領五萬士兵前往漠北攻打匈奴。衛青率兵深入漠北,將匈奴追擊到俄羅斯一帶,這一戰打響了西漢王朝的統治,並在攻打匈奴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但是,由於長途跋涉的緣故,衛青一面行軍,一面作戰,身體負荷太大,最終致使建康狀況崩潰。回到長安後,衛青便有了病根子,隨後幾年間,病情一直不見好轉並且有了惡化趨勢。加上,之前戰爭留下的舊傷復發,以致衛青到了四十多歲便因病去世。在西漢歷史上,衛青的美好品德也是人人稱頌的,所以,衛青不可能死於政治鬥爭和他殺。縱觀各種因素,衛青因病去世還是具有較大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