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有什麼故事

  文天祥,宋朝末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宋末三傑之一,名句“人生自古誰無私的”的作者,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文天祥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文天祥的故事

  南宋著名宰相文天祥被元軍俘虜後,元朝皇帝對他許以高官,但文天祥不為所動,直到死也沒有改變心意。人們對文天祥的死感到惋惜,文天祥拒絕降元的史實就這樣流傳了下來。

  公元1276年,元軍直指臨安,南宋的謝太后抱著5歲的宋恭帝,領著皇親宗室向元朝投降。與此同時,不願投降的文天祥等擁立宋恭帝的弟弟為帝,在南方建立行朝,繼續抗元鬥爭達三年。公元1279年,文天祥在廣東海豐被捕。抓住文天祥的敵將名叫張弘範,此人就是後來在崖山逼得陸秀夫揹負宋末帝跳海的人,他雖然抓住了文天祥,但也知道文天祥在南宋深得人心,因此以賓客的禮儀對待他。張弘範勸降未果,就將文天祥押送至大都。到大都後,元廷對文天祥的勸降仍未停止,元世祖許偌只要文天祥投降就給以丞相之位,但文天祥不為所動。元廷又讓已經投降的宋恭帝前去勸降,文天祥對著南方拜下,仍不肯投降,宋恭帝只好回去。元世祖很欣賞文天祥的氣節,捨不得殺他,將其關押在柴市,這一關就是三年。三年後,有人以文天祥的的名義反元,元朝官員提議殺了文天祥,元世祖應允,不久被殺。

  文天祥半生抗元,在戰亂中妻子兒女或死或失蹤,可謂家破人亡。及至臨安被破,皇室宗親俯首降元,文天祥依然不降,即使小皇帝親自勸降也無果而終。可知文天祥所效忠的並非只是趙姓王朝,而是國家民族及心中大義。

  文天祥從容就義的故事

  公元1283年十二月初九,即元世祖至元十九年的一月九日,是南宋名相文天祥從容就義的日子。這一天,已經被歷史銘記,被後人刻在心中。

  公元1278年,元至正十四年,文天祥在廣東沿海被元朝將領張弘範俘虜,於次年送至京城大都。元世祖忽必烈對文天祥的事蹟早有耳聞,想要讓他投降,於是在宮中召見了這位南宋官員。當時,元朝宮廷禮儀是下跪,而南宋的禮儀則是作揖。文天祥見到忽必烈,只是按照南宋的禮儀作揖,卻不肯下跪,忽必烈也沒有強求。忽必烈讓文天祥投降,表示只要文天祥肯投降,原有的官職待遇可以維持不變。文天祥不願當元朝的臣子,於是被關進了大都柴市的一個衚衕裡。

  在文天祥被關押期間,元政府多次派人勸降,文天祥都沒有答應。最後,忽必烈出於文天祥的號召力,還是決定殺掉他。文天祥面對即將到來的死亡,顯得從容不迫,神態沒有絲毫改變。這一天,關押文天祥的地方佈滿崗哨,老百姓聽說文丞相要被處斬了,紛紛奔向刑場。快到行刑的時候,監斬的元朝官吏問文天祥有何話說,並表示回答就可免於一死。文天祥沒有回答,向南方下拜後從容就義,終年四十有七。

  文天祥就義後,家鄉的學堂將他的畫像和歐陽修像掛在一起,供學子們頂禮膜拜,而他那威武不屈、忠貞愛國的精神也得以流傳後世,至今流芳。

  文天祥是個怎樣的人

  文天祥是南宋狀元,其才情自不必說,從後世流傳下來的詩歌也可看出文天祥這個狀元名符其實。不過,成為狀元的文天祥,仕途並不平坦,因為他不願對奸臣妥協。文天祥在朝中屬於主戰派,他多次上書理宗皇帝殺掉提議遷都的董宋臣,但得不到迴應。後來,權臣賈似道以告病回鄉要挾皇帝,文天祥又起草制誥諷刺賈似道,因此被責令退休,時年三十七歲。文天祥的正直不阿雖然給他的仕途帶來羈絆,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改變,其正直可見一斑。

  實際上,文天祥不僅是一名正直的臣子,也是一位慈愛的父親。文天祥的後半生幾乎都在軍旅中度過,他的家小也隨軍轉戰南北。有一年,文天祥駐紮於麗江浦,當時軍中流行疫病,士兵死者數百,他的母親和獨子在這個時候一起病死了,文天祥心中的悲痛可想而知。被捕之後,文天祥在大都被關了三年,始終拒絕元朝的誘惑。元朝統治者為了逼他就範,將他的妻子和僅剩的倆女柳娘、環娘沒入宮中為奴,文天祥在給妹妹的信中說,“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沒有妻兒骨肉之情呢?但事已至此……奈何奈何!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哽咽。”為人父者,見女兒受難而無能為力,心中苦悶可想而知。但文天祥不願因家人而屈服,他死後連元世祖也頗為可惜,嘆道“好男子,不能為吾所用,殺之誠可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