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齡的墓在哪

  房玄齡***579年-648年8月18日***,名喬,字玄齡,以字行於世,唐初齊州人,房彥謙之子。房玄齡18歲時本州舉進士,投秦王李世民後,為秦王參謀劃策,典管書記,是秦王得力的謀士之一。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房玄齡,我國古代的十大賢相之一,又名房喬。他的真身葬於昭陵第82號古墓,屬於唐太宗陵墓區域。墓碑存於昭陵博物館,碑上的篆書為褚遂良所寫。墓碑上半部分儲存較好,下半部分磨損嚴重。房玄齡的公墓位於山東省濟南市,封土夷平。在山西的墓可能是紀念性墓。

  房玄齡墓之前埋沒於荒草,不為世人所知,可是他的德才、能力、勤奮等優秀品質卻一直留存在房氏家譜中。因此,房氏家族的後人自發集資出力,對房玄齡公墓進行修繕。

  2011年3月,來自全國的房氏宗親代表來到西安,前往昭陵博物館參觀。宗親們瞻仰了房玄齡的碑體和碑文內容後,前往房玄齡墓進行考察。看到一代賢相的房玄齡死後卻沒有得到安寢,不少宗親感到痛心愧疚。

  隨後,活動組織者對宗親代表們報告了房玄齡墓修繕的計劃,整體活動的資金募集情況,提出解決關於房玄齡墓的文物保護的法律問題。晚宴上,來自陝西的宗親揮毫潑墨,寫了50多幅字贈與其他宗親。最後,房氏宗親來到房玄齡墓進行祭拜。

  之前的房玄齡墓無人問津,如今在宗親們的共同努力下,房玄齡墓一定會修好,供更多的人來瞻仰,感覺他的人格魅力。

  房玄齡與長孫無忌

  房玄齡和長孫無忌都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世人常拿兩人做比較。要我說,兩個沒有可比性,因為他們兩人跟李世民的關係不同。親屬遠近與才能高低,孰輕孰重真的很難說。長孫皇后在死時曾說不要重用長孫無忌,要保護房玄齡,李世民答應了後者卻沒有做到前者。

  房玄齡是李世民的謀士,參與策劃玄武門之變。房玄齡和杜如晦,合成房謀杜斷,說明房玄齡是李世民的一把好手。房玄齡和李世民是出生入死的兄弟。長孫無忌是李世民的自家人,因為長孫無垢嫁李世民為妻。

  按官位看,房玄齡在貞觀時期從從二品進位到正一品的司空。長孫無忌在太宗時期是正一品的司空、司徒,在高宗時期是正一品的太尉。兩人剛認識的時候房玄齡官高,長孫能力稍差。之後長孫逐漸進位。

  到後期蓋過房玄齡,甚至在李世民死後,長孫能對李治指手畫腳,後被李治打壓。兩人政見不同,房玄齡是宰相,多為國家考慮。長孫是國舅,會站在家族的立場上。

  在學識為人方面,兩人不分伯仲。房玄齡博覽群書,善於寫文,曾受詔重撰《晉書》。雖然位高權重,卻十分謙遜。跟隨李世民時,獻計獻策,不為金銀所動,卻為人才所喜。後病逝。長孫無忌非常好學,具有才略,為人謹慎。剛開始時,他幾乎不掌實權,因此也不爭權奪勢,最後卻利益薰心,自縊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