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承恩的人物評價

  吳承恩自幼聰明過人,《淮安府志》載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文下筆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補上“歲貢生”,後流寓南京,長期靠賣文補貼家用。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天啟淮安府志》:評價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清雅流麗,有秦少游之風。復善諧謔,所著雜記幾種,名震一時”。

  朱應登:認為他“可盡讀天下書”,而“以家所藏圖史分其半與之”。

  李維禎:吳承恩的詩文成就時說,吳的詩文“率自胸臆出之”,不事雕琢,他的詩和唐代的錢起、劉禹錫、元稹、白居易相上下,他的古文與宋朝的歐陽修、曾鞏相出人。

  陳文燭:淮安古來文學家,在漢代有陸賈、枚乘,三國六朝有陳琳、鮑照,唐代有趙嘏,宋代有張耒,吳承恩的成就正是繼承了他們的優良傳統,他是張耒以後淮安最傑出的文學家。

  吳承恩的《西遊記》

  《西遊記》這本書出自明代小說家吳承恩之手,出版署名:華陽洞天主人。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的長篇神魔小說,深刻描繪了社會現實,是魔幻現實主義的開創作品。主要描寫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三人保護唐僧西行取經,唐僧從投胎到取經歸來共遇到八十一難,一路降妖伏魔,化險為夷,最後到達西天、取得真經的故事。取材於《大唐西域記》和民間傳說、元雜劇。宋代《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本名《大唐三藏取經記》***是西遊記故事見於說話文字的最早雛形。

  南宋有《大唐三藏取經詩話》,金代院本有《唐三藏》、《蟠桃會》等,元雜劇有的吳昌齡《唐三藏西天取經》、無名氏的《二郎神鎖齊大聖》等,這些都為《西遊記》的創作奠定了基礎。隨著年齡的增大,搜奇獵怪的嗜好有增無減這對他創作《西遊記》有著重大的影響。30歲後,他搜求的奇聞已“貯滿胸中”了,並且有了創作的打算。50歲左右,他寫了《西遊記》的前十幾回,後來因故中斷了多年,直到晚年辭官離任回到故里,他才得以最後完成《西遊記》的創作,歷時7年。

  中國古典小說中,《西遊記》的內容最為龐雜的。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內容,既讓佛、道兩教的仙人們同時登場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裡注入了現實社會的人情世態,有時還插進幾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顯得亦莊亦諧,妙趣橫生使該書贏得了各種文化層次的讀者的愛好。《西遊記》的出現,開闢了神魔長篇章回小說的新門類。書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和嚴肅的批判巧妙地結合的特點直接影響著諷刺小說的發展。所以說《西遊記》是古代長篇浪漫主義小說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它也是浪漫主義的傑作,魔幻現實主義的先驅開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