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和廈門的歷史有什麼關係嗎

  廈門之戰雖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一部分,但相較於廣州之戰、定海之戰等,廈門之戰一直鮮為人知,這與史學界缺乏相關研究有很大的關係。廈門之戰的激烈程度不輸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其他戰場,也湧現了不少悲壯的民族英雄。 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廈門是鴉片戰爭的主戰場之一,1840-1841年的三次廈門之戰,也是鴉片戰爭中的幾次重要戰鬥。然而,史學界對於廈門之戰仍缺乏系統的研究,許多史學著作敘及於此,亦有一些史實錯誤。

  三次廈門之戰分別在1840年7月、1840年8月、1841年8月,而且戰後條約中的五口通商條約要求中國開放五處為通商口岸,實行自由貿易,裡面就有廈門。

  鴉片戰爭在廈門戰死的總兵是誰

  在第二次廈門之戰中總兵江繼芸、副將凌志***滿族***戰死。道光二十一年七月初十日***1841年8月26日***晨,英艦隊乘潮入港,炮轟鼓浪嶼和廈門沿海陣地、村莊。廈門各炮臺守軍在江繼芸指揮下,以猛烈炮火射向敵艦,一舉擊沉、擊傷英艦、船隻6艘。英軍改變戰術,集中炮火猛擊左翼陣地,並在炮火掩護下分乘舢舨強行登陸,包抄各炮臺。江繼芸一面指揮大炮還擊,一面組織陸勇堵截登陸英軍,用大刀、長矛與擁有精銳武器的侵略軍展開白刃戰,連續打退敵人5次進攻,斬殺無數。

  正當愛國官兵浴血奮戰之際,3艘英艦在右翼鼓浪嶼登陸。我守軍雖頑強抵抗,鼓浪嶼還是淪於敵手。總督顏伯燾、劉耀椿和一批清兵只好撤離廈門,退守同安。在右翼陣地失守,自己陣地又陷入重兵包圍的嚴峻戰況下,江繼芸衛國決心毫不動搖,組織所剩無幾的兵士與敵人又展開殊死肉搏,戰鬥持續至日暮。面對蜂湧而來的敵人,身負重傷的江繼芸且戰且退,直至懸崖絕處,投海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