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左女右的歷史介紹

  男左女右是一個習俗:上公共廁所,男左女右;戴婚戒,男左女右;另外,還有照結婚玉照,夫妻二人出席某些禮儀場合等等,男的往往在左邊,女的往往在右邊。如果顛倒了位置,就會有人笑話,說是違反了“男左女右”的習俗,下面是。

  男左女右的傳說

  據傳說:中華民族的始祖 盤古氏化仙之後,他的身體器官化為 日月星辰、四極五嶽、江河湖泊及 萬物生靈。這個傳說雖然有 神話的成份在內,但卻為我們提供了一份研究中華民族日神和月神的參考資料。《五運歷年記》認為:中華民族的日月二神是盤古氏雙眼所化,日神是盤古氏的左眼所化;月神是盤古氏的右眼所化,民間流傳的“男左女右”習俗,就是由此而來。那麼中華民族的日月二神是誰呢?日神就是 伏羲;月神即是 女媧,均是傳說中的上古之神。

  男左女右在當今的時代已經不是太流行,在21世紀到各餐廳認真觀察你會發現很多廁所並不遵循“男左女右”了,而且滿街的情侶也不遵循“男左女右”了,這是因為一種隨性、自然的文化變化,這些拘束的詞彙已經不復存在,而結婚戒指也都統一戴在左手無名指了,這樣子的習俗可以說根據時代的衝擊已經沒有什麼拘束性了。

  歷史上的男左女右

  在 中國歷史上,也出現過女左男右的現象。位於嘉陵江東岸的古棧道石櫃閣旁的千佛崖摩崖造像,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年的歷史了,造像規模巨集大,氣勢雄偉,從南到北全長417米,高45米,造像龕窟重疊十三層,密如蜂房,現有龕窟四百多個,大小造像七幹多尊,以大雲古洞為中心,分為南北兩段。大雲古洞,是幹佛崖最大的洞窟.共有造像234尊,大殿正中彌勒佛立像系大雲洞的主佛,是女皇武則天的象徵。左邊是則天女皇,右邊是高宗李治,排列改變了我國男左女右的傳統習俗。牟尼閣,衣紋琉暢,造型豐滿,佛背後是褸空雕刻屏風,增強了石雕多面體的表現效果,是石窟中難得的藝術珍品。

  男左女右,約定俗成,是千百年來男尊女卑的傳統使然。從左到右,先男後女。按東方習俗,每每簽名,若是夫妻,必是丈夫的大名寫在前,妻子加一個字尾新增其後。

  3產生原因

  這種習俗是怎麼產生的呢?

  幾年前在烏魯木齊市 水磨溝我曾看到過出土於阿斯塔那的伏羲女媧圖的白色浮雕和說明。吐魯番的伏羲女媧圖,出於阿斯塔那 哈拉和卓古墓群, 交河故城附近的墓地也有少量發現,大多在夫妻合葬的墓穴中,一般用木釘釘在墓頂上,畫面朝下,少數畫則摺疊包好放在死者身旁。根據中國古代男左女右的禮俗,伏羲在左、左手執矩,女媧在右,右手執規,人首蛇身,蛇尾交纏;頭上繪日,尾間繪月,周圍繪滿星辰。由於寓意深奧、構圖奇特,富於藝術魅力和神祕色彩,自本世紀初發表以來,一直深受學術界的重視。伏羲、女媧都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天神和人類的祖先。據說伏羲曾教導人們從事農、牧、漁業生產,女媧曾教導人們婚姻嫁娶的人倫禮法。他們手中拿的規和矩,即是 生產工具,又是社會秩序的象徵。1953年,科學家發現,生物的一種基本遺傳物體── 脫氧核糖核酸的分子,這一化生萬物的基本遺傳物質的結構──一種雙螺旋線的結構形式,竟然與 吐魯番地區表現化生萬物的人類始祖形象非常相似。以化生萬物為名,吐魯番出土的一幅伏羲女媧畫像成了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雜誌《國際社會科學》1983年試刊號的首頁插圖。

  另外,“男左女右”的習俗還和古代人的哲學觀關係非常緊密。中國古代 哲學家認為,宇宙中通貫事物和人事的兩個對立面就是陰陽。自然界的事物有大小、長短、上下、左右等等。古人將其歸類分為大、長、上、左為陽,小、短、下、右為陰。陽者剛強,陰者柔弱。人的性格,男子性暴剛強屬於陽於左,女子性溫柔和屬於陰於右。“男左女右”在中醫應用上也有實際的科學意義,“男左女右”在醫學上是表示男女生理上的差異。中醫診脈,男子取氣分脈於左手,女子取血分脈於右手,即使小兒患病觀察手紋也取“男左女右”的習慣。這就是“男左女右”的由來。這一沿襲至今的習俗,早在二千多年前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了。當然至於“男左女右”是否真能表示男女生理上的差異,則是另一個問題了。

  “男左女右”客觀規律的準確性質疑

  “男左女右”之說,由來已久。封建社會由於受“男尊女卑”、“重男輕女”等夫權思想影響,在尊卑貴賤、輩份高低及等級地位排序等方面,皆遵“左為尊為上”、“東為大為首”,故“男左女右”之說,是一種權力、高貴象徵。後演變成一種習俗,並形成一種自然規律而客觀存在,無論民間百姓,還是朝廷命官大多遵從沿用。

  何為自然規律?自然規律是在自然界各種不自覺的、盲目的動力相互作用中表現出來的。因為規律是客觀的,所以它的存在和發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並且集中表現為它的不可抗拒性。所以我們日常生活中,由“男左女右”約定俗成例子甚多。如公廁中男女廁所的設定,遵“男左女右”;結婚戴婚戒,遵“男左女右”;即便現代測量血壓及中風偏癱等亦尊“男左女右”之說。實際上此等規律乃受古代哲學思想陰陽學說之影響,取象比類,加以推演而來。

  陰陽學說是古代哲學範疇,是研究陰陽的內涵及其運動變化規律,並用以闡釋宇宙間萬事萬物的發生、發展和變化的一種古代哲學理論,是古人探求宇宙本原和解釋宇宙變化的一種世界觀和方法論。實際上是一種說理的工具,但有侷限性及缺陷。

  根據陰陽學說的理論,宇宙間凡是“陽”氣所指向之處,便是功能旺盛之處;喻指事業興旺、發達,功成名就的地方,主吉、為正、為順。《素問·陰陽離合論》:“聖人南面而立。”就人體而言,古代聖人認為“面南而立”為正、為順,根據“天人相應”及陰陽學說的理論,人體之左為東,主生髮屬陽;之右為西,主肅降屬陰。就男女而言,男性剛暴為陽,女性柔和為陰。左為陽,男為陽;右為陰,女為陰,故就有了“男左女右”之說。從而形成一種自然規律而客觀存在,並皆遵從沿用。然而若將“男左女右”之說通過取象比類的方法推演至人體,來解釋說明人體的某些生理功能或病理現象,則未必皆是。

  1 偏癱分“男左女右”之說

  偏癱,即半身不遂,是急性腦血管病變***中醫稱中風病***的一個重要症狀。民間百姓認為,患了中風偏癱,是“男左女右”,即男的是左癱,女的是右癱。但是如果沒有現代解剖學的觀點去科學剖析印證,那麼民間偏癱分“男左女右”這一說法可能就會一直流傳,以訛傳訛。

  現代解剖學認為,偏癱病位主要是大腦半球深部的內囊區域或腦幹。無論顱腦外傷、佔位、感染或血管病變等,凡損害了內囊或腦幹,都可出現程度不同的偏癱。因為大腦半球、腦幹都是交叉支配對側肢體的功能,故左側病灶,則出現右側肢體癱瘓;而右側病灶,則出現左側肢體癱瘓。神經***腦***解剖,無男女性別差異,因而得了中風偏癱,不分“男左女右”,故這種說法不準確。因此“男左女右”之說其客觀規律的準確性,對於中風偏癱來說,是不準確的。

  2 診脈測男女,遵“男左女右”

  診脈測男女,民間有傳說,有的百姓認為非常準確,而歷代中醫脈學著作中也有相關論述,但是否準確,皆有驗有不驗。2007年6月27日,科技部副部長 尚勇在 羅馬召開的“中歐中醫中藥大會開幕式”上致辭說,“中醫不但能夠通過脈搏診斷婦女是否懷孕,而且能判斷男女”,並稱“這是系統生物學最好的一種應用與實踐”。此言一出,輿論譁然,質疑聲不斷。摸脈真能判斷胎兒性別嗎?

  診脈測男女,首見於晉·王叔和《脈經》。《脈經》雲:“婦人妊娠四月,欲知男女法,左疾為男,右疾為女……又法,尺脈左偏大為男,右偏大為女。”據經文凡是脈象表現為左側“疾、尺脈偏大”等則診為男;而右側“疾、尺脈偏大”等則診為女,即“左大順男,右大順女”。歷代醫家對這一論述,多宗其說並皆遵從,其道理何在?此乃源於“男左女右”之說。

  因為左為陽,男為陽;右為陰,女為陰。就氣血而言,氣主動屬陽,血主靜屬陰。以脈象而論,左脈屬陽主氣,左脈疾、左脈大,即氣盛為陽,男為陽,故有“男左”之說;右脈屬陰主血,右脈疾、右脈大,即血盛為陰,女為陰,故有“女右”之說。因此有了“男左女右”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