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發明了什麼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中國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書法家、散文家、發明家。那麼你知道嗎?下面是小編給您精心準備的資料,歡迎閱讀!

  

  木牛流馬

  【解釋】木製的帶有幌動貨箱的人力步行式運輸器具。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木牛流馬,皆出其意。”

  《三國演義》中關於“木牛流馬”的記載:忽一日,長史楊儀入告曰:“即今糧米皆在劍閣,人夫牛馬,搬運不便,如之奈何?”孔明笑曰:“吾已運謀多時也。前者所積木料,並西川收買下的大木,教人制造木牛流馬,搬運糧米,甚是便利。牛馬皆不水食,可以晝夜轉運不絕也。”眾皆驚曰:“自古及今,未聞有木牛流馬之事。不知丞相有何妙法,造此奇物?”孔明曰:“吾已令人依法制造,尚未完備。吾今先將造木牛流馬之法,尺寸方圓,長短闊狹,開寫明白,汝等視之。”眾大喜。

  饅頭

  話說諸葛亮平定孟獲班師回朝,過瀘水而不得,按習俗需要拿49個人頭祭祀,次日諸葛亮用麵粉合面裹以肉做成人頭狀頂替人頭用以祭祀;自此以後也就有了很多祭祀時除了豬,牛,羊外多了饅頭;另表:饅頭原來是指頂替用來祭祀的俘虜蠻夷的頭,所以是稱為蠻頭,後改用曼頭用以避諱,再後加了食旁成為現在的饅頭。

  孔明燈

  孔明燈又叫天燈,相傳是由三國時的諸葛孔明***即諸葛亮***所發明。當年,諸葛孔明被司馬懿圍困於陽平,無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準風向,製成會飄浮的紙燈籠,繫上求救的訊息,其後果然脫險,於是後世就稱這種燈籠為孔明燈。另一種說法則是這種燈籠的外形像諸葛孔明戴的帽子,因而得名。

  諸葛連弩

  三國時期蜀國的諸葛亮製作了一種 連弩,稱作元戎弩,在較短時間內能發射十支箭,殺傷力很強,但是體 積、重量偏大,單兵無法使用,主要用來防守城池和營塞。

  八陣圖

  八陣圖分別以天、地、風、雲、龍、虎、鳥、蛇命名,加上中軍共是九個大陣。 中軍由十六個小陣組成,周圍八陣則各以六個小陣組成,共計六十四個小陣。八陣中,天、地、風、云為“四正”,龍***青龍***、虎***白虎***、鳥***朱雀***、蛇***螣téng蛇***為“四奇”。另外,尚有二十四陣佈於後方,以為機動之用。相傳有周天365種變化。

  此外傳為諸葛亮發明的尚有孔明鎖、木獸、地雷等。

  拓展:簡介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號臥龍,中國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散文家、外交家。諸葛亮早年在南陽隱居。207年,諸葛亮27歲時,劉備“三顧茅廬”,問以統一天下大計,諸葛亮精闢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提出了首先奪取荊、益作為根據地,對內改革政治,對外聯合孫權,南撫夷越,西和諸戎,等待時機,兩路出兵北伐,從而統一全國的戰略思想,這次談話即是著名的《隆中對》。劉備懇切地請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諸葛亮遂出山輔佐劉備,聯孫抗曹,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奪佔荊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蜀漢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係,實行屯田,加強戰備。前後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終因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軍中。

  千百年來諸葛亮成為智慧的化身,其傳奇性故事為世人傳誦。諸葛亮嫻熟韜略,多謀善斷,長於巧思。他曾革新“連弩”,可連續發射10箭;製作“木牛流馬”,便於山地軍事運輸;還推演兵法,作“八陣圖”。

  諸葛亮的藝術造詣

  書法篇

  諸葛亮所處的時代,正是中國書法藝術趨向成熟的時代。 諸葛亮喜愛書法,在青少年時代就進行過刻苦的訓 練,能寫多種字型,篆書、八分、草書都寫得很出色。 南朝梁陶弘景是一位大書法家,他所著《刀劍錄》記載:“蜀章武元年辛丑***公元221年***,採金牛山鐵,鑄八鐵劍,各長三尺六寸,……並是孔明書作風角處所。”。

  虞荔《古鼎錄》記載:“諸葛亮殺王雙,還定軍山,鑄一鼎,埋於漢川,其文曰:定軍鼎。又作八陣鼎,沉永安水中,皆大篆書。”“先主章武二年***公元222年***,於漢川鑄一鼎,名克漢鼎,置丙穴中,八分書……又鑄一鼎於成都武擔山,名受禪鼎;又鑄一鼎於劍山口,名劍山鼎。並小篆書,皆武侯跡。”“章武三年***公元223年***義作二鼎,一與魯王,文曰:‘富貴昌,宜侯王。’;一與樑王,文曰:‘大吉祥,宜公王。’並古隸書,高三尺,皆武侯跡。”北宋時周越所著《古今法書苑》也記載:“蜀先主嘗作三鼎,皆武侯篆隸八分,極其工妙。”。南朝陶弘景,距諸葛亮僅二百餘年時間,他的見聞和記述應是有事實依據的。

  宋徽宗宣和內府的《宣和書譜》卷13記載:諸葛亮“善畫,亦喜作草字,雖不以書稱,世得其遺蹟,必珍玩之”。又說:“今御府所藏草書一:《遠涉帖》。”這說明到北宋末期***公元1119—1125年***在皇宮內府還珍藏有諸葛亮的書法作品。南宋陳思《書小史》記載:諸葛亮“善其篆隸八分,今法帖中有‘玄漠太極,混合陰陽’等字,殊工”。

  諸葛亮在繁忙的政務和軍事活動中,始終不忘書法。《常德府志》記載:“臥龍墨池在沅江縣西三十里臥龍寺內。俗傳漢諸葛武侯滌墨於此寺,因名。”諸葛亮在常德一帶活動的時間,是在赤壁大戰之後,戰事十分緊張頻繁,可是他仍然不忘臨池揮毫。

  繪畫篇

  唐朝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寫道:“諸葛武侯父子皆長於畫。”張彥遠還在其《論畫》一書中,記載了當時繪畫收藏與銷售的情況。他說:“今分為三古以定貴賤,以漢、魏三國為上古,則趙岐、劉褻、蔡邕、張衡、曹髦、楊修、桓範、徐邈、曹不興、諸葛亮之流是也。”

  張彥遠記述當時一些近代畫家如閻立本、吳道子等人繪畫作品的售價:“屏風一片值金二萬,坎者售一萬五千,”“一扇值金一萬。”並說漢魏三國***即上古***畫家的作品,在唐代已是“有國有家之重寶”,“為希代之珍”。張彥遠他的記述中,可以大致看到諸葛亮在中國美術史上的歷史地位和藝術成就。

  東晉史學家常璩的《華陽國志》記載:“南中,其俗徵巫鬼,好詛盟,投石結草,官常以詛盟要之。諸葛亮乃為夷作圖譜,先畫天地日月君長城府,次畫神龍,龍生夷及牛馬駝羊。後畫部主吏,乘馬幡蓋,巡行安恤。又畫夷牽牛負酒齎金寶詣之之象,以賜夷,夷甚重之。”從以上記載可以看出,諸葛亮的確具有非凡的繪畫才能。他的畫作既取材於現實生活***如南中少數民族的生活***又有神奇而豐富的想象***如神龍等***,而且構圖巨集偉,場面博大。

  音樂篇

  諸葛亮精通音律,喜歡操琴吟唱,有很高的音樂修養。

  這方面在古籍中多有記述。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習鑿齒《襄陽耆舊記》:“襄陽有孔明故宅……宅西面山臨水,孔明常登之,鼓瑟為《梁父吟》,因名此山為樂山。”當然還有臥龍吟,真是千古絕唱,《中興書目》記載:“《琴經》一卷,諸葛亮撰述制琴之始及七絃之音,十三徽取象之意。”謝希夷《琴論》也記有:“諸葛亮作《梁父吟》。”

  《輿地志》記載:“定軍山武侯廟內有石琴一,拂之,聲甚清越,相傳武侯所遺。”從以上記載就足以看出:諸葛亮在音樂方面有著很全面的修養和很高的藝術成就。他既長於聲樂——會吟唱;又長於器樂——善操琴;同時他還進行樂曲和歌詞的創作,而且還會製作樂器——制七絃琴和石琴。不僅如此,他還寫有一部音樂理論專著——《琴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