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家國情閱讀題答案

  《八十年家國情》是王幅明寫的一篇文章。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八十年家國情》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學習。
 

  《八十年家國情》閱讀原文:

  趙浩生,1920年生於河南息縣。1948年,他以駐外記者的身份去日本,之後一直輾轉國外,並於1962年加入了美國國籍,現任耶魯大學東亞語言文學系教授。雖已去國30多年,但他的家國之情絲毫沒有淡薄,隨著年齡的增長越發變得濃烈。

  我們與趙浩生聊起1973年他第一次回國的情景。遊子歸來,受到祖國及家鄉親人們的熱烈歡迎。他親身感受到血濃於水的親情和新中國的巨大變化。記者的使命感再一次被喚醒。觀光之外,他有意識通過新華社及外交途徑對大陸各界人士作採訪。返美后,他寫文章、發表演說,向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傾述回國觀感。這些系列文章在美國和香港等地發表後,引起了出乎意料的強烈反響,他也成為美籍華人中系列報道新中國生活的第一人。從那以後,他幾乎每年都要回國,有的年份利用假期之便達到二至三次。他說:“我希望每年都能回來,講一講,對祖國的四個現代化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任何方面,凡是我能作的事情我都會去作。”趙浩生還把他的兩本科學探險小說《鸚鵡螺號的故事》和《格林徵空記》遠涉重洋寄回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出版。6月在京召開的青少年科普作品贈書儀式上,趙浩生將這兩本書鄭重送給北京的青少年朋友。

  趙浩生9歲離開故鄉到省會開封求學。初中畢業後考入開封兩河中學,但高中只上一年,開封淪陷後被迫輟學回到老家息縣,擔任抗敵訓練班教師,宣傳抗日救國。他曾嚮往去參加抗戰和到革命聖地延安,因為家庭阻撓未能實現。父親決定讓他經武漢前往四川繼續上學。在武漢遭遇日機轟炸時,他寫出新聞處女作《是種子,不是死屍》並順利發表,為他日後的記者生涯埋下了伏筆。那時,國民黨的機關報《中央日報》招聘記者,他被幸運選中。勤奮加上天賦,使他很快在新聞界嶄露頭角,成為廣受讀者關注的知名記者。

  如何以獨特視角選擇和報道新聞,取決於記者的眼力和文字功底。趙浩生是一個出色的自學成才者。他從本報社和其它媒體的記者身上汲取智慧,化為己有。他先後成功採訪和報道了中國現代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如:國共兩黨的重慶談判、抗戰勝利後的“舊政協”會議,等等。特殊的機遇使他有幸見識了周恩來、葉劍英等共產黨人的風采。這些刻骨難忘的記憶促使他晚年寫出《周沒有死》《葉帥與雪萊》等至文。

  1948年初夏,他作為報社駐日特派記者去了東京。後又成為香港《星島日報》駐東京特派員。令他想不到的是,此行成為他人生之路的重大轉折。他成了有家難回的人。新中國成立令他歡欣鼓舞,他給時任國家新聞總署署長鬍喬木寫信,說明回國願望,但遲遲沒有結果。1952年,他遠渡重洋,到美國中部的伊利諾大學選修美國外交史,獲博士學位。除了教學,他沒有忘記聯合國註冊記者的身份,不時為世界各地的華文報刊寫稿。他採訪過客居美國的各界著名華人貝聿銘、林語堂、董浩雲等人,成為受到廣大旅美華人尊敬的新聞記者。但是,幸福的家庭,加上榮譽和待遇,都無法掩蓋他心中揮之不去的鄉愁。1973年,當他第一次拿到回國簽證時,不禁熱淚盈眶。這一天等的太久了,整整25年。多年後,趙浩生才知道,他歸國夢的實現,是周親自作出的指示,並由新華社發出邀請。他,以一個記者的身份回國訪問。

  晚年,趙浩生辭去教職,任米勒公司董事長特別顧問等職,推動中美各項交流合作,為中國走向世界牽線搭橋,傾盡全力。80歲開始寫回憶錄《八十年來家國》,2001年11月,該書首發式在北京舉行。這是趙浩生最後一次回國。他不顧自己已經81歲高齡,興致勃勃地簽名售書達兩個小時之久,直到工作人員一再提醒,才抱歉離開。這是他送給祖國母親的歸根之禮,字裡行間充盈著遠方遊子赤誠的家國情懷。
 

  《八十年家國情》閱讀題目:

  ***1***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趙浩生參加抗戰和到革命聖地延安,後父親決定讓他經武漢前往四川繼續求學。在武漢遭遇日機轟炸時,他寫出新聞處女作《是種子,不是死屍》並順利發表。

  B.1973年趙浩生第一次回國,他的歸來,受到祖國和家鄉親人們的熱烈歡迎。他深切感受到血濃於水的親情和祖國的巨大變化。

  C.趙浩生自小就具有愛國精神。他九歲離開故鄉到開封求學,後考入兩河中學,開封淪陷,被迫輟學,擔任抗敵訓練班教師,宣傳抗日救國。

  D.趙浩生八十歲的時候,為了表達遠方遊子赤誠的愛國情懷,開始創作《八十年來家國》。

  E.1948年初夏,因為趙浩生作為報社駐日特派記者去了東京。後又成為香港《星島日報》駐東京特派員。所以他成了有家難回的人。

  ***2***本傳記開頭第一段的作用有哪些?試作具體分析。***6分***

  ***3***趙浩生家國情懷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試作簡要分析。***6分***

  ***4***文章說:“如何以獨特視角選擇和報道新聞,取決於記者的眼力和文字功底”,是的,趙浩生就是一位既有獨特的眼力又有文字功底的記者,請你就“獨特”、“眼力”、“文字功底”三個方面,任選兩個方面,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看法。***8分***
 

  《八十年家國情》閱讀答案:

  ***1***答B給3分,答D給2分,答C給1分;答A.E不給分。

  ***2***①交代趙浩生的出生以及他的身份和對家國的感情。②讓讀者從整體上了解了趙浩生。③為下文趙浩生的出現做鋪墊。***每點2分***

  ***3***①經常回國。趙浩生幾乎每年都要回國,有時一年回國兩三次。②在外國宣傳祖國。向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傾情講述回國觀感。③贈書。他把自己的兩本科學探險小說《鸚鵡螺號的故事》和《格林徵空記》遠涉重洋寄回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出版。6月在京召開的青少年科普作品贈書儀式上,趙浩生將這兩本書鄭重地贈送給北京的青少年朋友。

  ***4***示例:①獨特是非凡智慧的表現。趙浩生作為一名記者,有自己的獨特之處,他與其他記者不同,他是一位出色的自學成才者。趙浩生能智慧地從本報社和其他媒體的記者身上汲取智慧,化為己有。②眼力是一個人能力的綜合表現。眼界是眼力的表現之一,趙浩生採訪視野非常廣,他先後成功採訪和報道了中國現代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如國共兩黨的重慶談判、抗戰勝利後的“舊政協”會議等;他採訪過客居美國的各界著名華人如貝聿銘、林語堂、董浩雲等,成為受到廣大旅美華人尊敬的新聞記者。多重身份看出其眼力之不俗。他成為美籍華人中系列報道新中國生活的第一人。1948年初夏,他作為報社駐日特派記者去了東京。後又成為香港《星島日報》駐東京特派員。③文字功底是一個記者最重要的素質。趙浩生晚年寫出《周沒有死》《葉帥和雪萊》等至文。趙浩生寫了兩本科學探險小說《鸚鵡螺號的故事》和《格林徵空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