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李白的死因資料介紹

  唐代詩壇巨星李白,於寶應元年***762***離開人間,卒於今安徽當塗,享年六十二歲。然而,李白究竟是怎麼死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資料,歡迎閱讀!!!

  關於李白的死因,目前有兩種說法:

  1.病死:由其他正史以及專家學者的考證說當李光弼東鎮臨淮時,李白不顧61歲的高齡,聞訊前往請纓殺敵,希望在垂暮之年,為挽救國家危亡盡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於當塗縣令、唐代最有名的篆書家李陽冰處;

  白族叔、當塗令李陽冰《草堂集序》曰:“陽冰試絃歌於當塗,心非所好。公暇不棄我,乘扁舟而相顧,臨當掛冠,公又疾亟,草稿萬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簡,俾予為序。”唐代李華《故翰林學土李君墓誌序》雲:“姑熟東南,青山北址,有唐高士李白之墓……***李白〕年六十二,不偶,賦臨終歌而卒。”去李白歿時二十九年,作於唐德宗貞元六年***791***的劉全白《唐故翰林學士李君碣記》也說:“君名白,天寶初詔令歸山,偶遊至此,以疾終,因葬於此。全白幼則以詩為君所知,及此投吊,荒墓將毀,追想音容,悲不能止。”古代文獻所謂“疾亟”、“賦臨終歌而卒”、“以疾終”,都明白地告訴人們,李白是病卒的。

  2.溺死:這是民間流傳的說法。李白在一天晚上在當塗江上喝酒,喝醉了想要撈水中的“月亮”,結果因為喝醉了不能正常游泳而溺死。

  李白愛酒,也愛月、愛狂,所以又有人把他的死因同“水中捉月”掛起鉤來,這便產生了富有浪漫氣息的“溺死說”。五代時王定保在《唐摭言》中雲:“李白著宮錦袍,遊採石江中,傲然自得,旁若無人,因醉入水中捉月而死。”此後,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曰:“***李***白晚節好黃老,度牛渚磯,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悅謝家青山,今墓在焉。”元代祝成輯《蓮堂詩話》也說:“宋胡璞,閩中劍南人,曾經採石渡題詩吊李白:‘抗議金鑾反見仇,一壞蟬蛻此江頭,當時醉尋波間月,今作寒光萬里流。’蘇軾見之,疑唐人所作,歎賞不置。”那麼,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持何看法呢?宋朝陳善《捫蝨新話》記道:“坡***蘇東坡***又嘗贈潘谷詩云:‘一朝人海尋李白,空看人間畫墨仙。’”可見,李白醉入水中捉月溺死的說法古已有之,流傳廣泛。

  看來,李白的死因與醉酒有關,那麼究竟是病死的還是溺死的呢?清人王琦雲:“豈古不弔溺,故史氏為白諱耶?抑小說多妄而詩人好奇,姑假以發新意耶?”也就是說,兩種可能性都難以排除。再看唐代項斯《經李白墓》“醉死此江邊”句,以及正史《舊唐書·李白傳》的記載:“竟以飲酒過度,醉死於宣城。”似乎意在其中了。

  主要成就詩歌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詩雄奇飄逸,藝術成就極高。他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風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義精神,達到了內容與藝術的完美統一。他被賀知章稱為“謫仙人”,其詩大多為描寫山水和抒發內心的情感為主。李白的詩具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的藝術魅力,這也是他的詩歌中最鮮明的藝術特色。李白的詩富於自我表現的主觀抒情色彩十分濃烈,感情的表達具有一種排山倒海、一瀉千里的氣勢。他與杜甫並稱為“大李杜”,***李商隱與杜牧並稱為“小李杜”***。

  李白詩中常將想象、誇張、比喻、擬人等手法綜合運用,從而造成神奇異彩、瑰麗動人的意境,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義詩作給人以豪邁奔放、飄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詩歌對後代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中唐的韓愈、孟郊、李賀,宋代的蘇軾、陸游、辛棄疾,明清的高啟、楊慎、龔自珍等著名詩人,都受到李白詩歌的巨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