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作家梁實秋資料介紹

  梁實秋是我們都比較熟悉的作家,中國著名的散文家,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梁實秋資料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梁實秋資料簡介

  梁實秋,原名樑治華,1903年1月6日出生於北京,浙江杭縣***今餘杭***人。筆名子佳、秋郎、程淑等。中國著名的散文家、學者、文學批評家、翻譯家,國內第一個研究莎士比亞的權威,曾與魯迅等左翼作家筆戰不斷。一生給中國文壇留下了兩千多萬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創造了中國現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紀錄。代表作《莎士比亞全集》***譯作***等。

  梁實秋的一生可以說是算得上是美滿的,在當時人們非常反感的包辦婚姻下他的婚姻也還是經營的非常美滿的,這樣的生活不得不說是非常令人羨慕的,但是在不久之後夫人因為一些原因去世了這使得梁實秋非常的傷心,專門為妻子寫了一篇文章,從篇文章裡能夠非常深切的感受到樑秋實對妻子的愛。

  梁實秋簡介其實非常簡單,他從小就非常愛學習,特別是對寫文章非常感興趣,所以他學習非常認真,在努力了很久之後他終於考進了中國數一數二的大學,那就是清華大學,就是在這個時候他開始深入學習寫作方法也是在這個時期,他的寫作能力有了非常驚人的提升。

  在一九二零年的時候他第一次在學校的週刊上釋出了自己的文章,這篇文章給了他非常大的鼓勵,從此在寫作的道路山堅持了下來,他從清華大學畢業之後就去美國的一個大學留學了,在那裡他也學到了很多關於寫作的知識。

  一九二五年的時候他回國開始和朋友一起辦雜誌,並且開始在大學裡任教,負責教導學生們的寫作。一九三二年的時候到天津擔任副主編,在一九九四年的時候就到了臺灣,在這裡的一所大學任教,剛開始時做老師最後一路升職做到了院長的職位,非常不容易。

  一九七五年的時候和他的最後一位妻子結婚十二年後他因為生病在臺灣去世了。

  梁實秋的情書

  梁實秋的一生有兩段婚姻,他的第一段婚姻是父母包辦的,婚後兩人的婚姻一直都是幸福美滿的,但是後來他的妻子程季淑因病去世了。

  之後他一直沉浸在痛苦中,後來他為亡妻寫了一本書,臺灣的一家出版公司書稿之後決定出版,並邀請梁實秋到臺灣來小住,也就是這次的臺灣之旅,讓梁實秋老人結識了他的第二任妻子韓菁清,那時候梁實秋已經71歲了。韓菁清是當時著名的影星歌星,與梁實秋相識的時候43歲,梁實秋為了追求韓菁清寫了近千封情書,韓菁清稱呼梁實秋為“秋秋”梁實秋稱呼韓菁清為“小娃”,他們兩個一個在臺灣,一個因為要處理第一任妻子的事情而不得不飛往美國,兩人之間只能靠書信聯絡,他們的情書訴盡了對對方的愛慕之情和相思之苦。由於他們兩人的年齡、工作的巨大差異使兩人備受折磨,許多人對他們這段感情都是持反對的意見,但是這些反對的聲音並沒有使他們分開,反而讓他們更加的相愛,於是在1975年的5月9日他們終於在臺灣登記結婚了。

  梁實秋情書深深的感動了韓菁清,有的時候一天要寫三封信,梁實秋的這種契而不捨的精神使韓菁清放棄了原本因為年齡的關係而躊躇不前,與梁實秋展開了一段忘年戀。兩個人結婚後一直都非常恩愛,直到梁實秋老人在臺灣去世。

  梁實秋寫作風格

  梁實秋的一生當中作品無數,僅僅是他女兒整理出來的就有兩千多萬字,每當讀到樑老先生的作品,許多人都會被他的那種淡雅,淡泊名利的風格所吸引,梁實秋寫作風格不像魯迅那麼言辭犀利,相反,讀了他的作品反而會給人一種親切感,讓人感受到了他為人溫和的性格。

  從梁實秋的作品中我們還能察覺出他的幽默,雖然他的幽默不及林語堂,恬淡不如魯迅,但梁實秋寫作風格彙集了百家之長,創造出了一種不同於其他人的一種寫作風格,他將自己的人生感悟融匯到了他的散文當中,也成為了他的作品的一個特點。梁實秋的文章多是短篇的散文,他的文章文辭嚴謹又帶有些許的幽默感,使人讀完之後感覺到很輕鬆,但是又能讓人在輕鬆之餘感受到作者想要表達的對人生的感悟。梁實秋平時喜歡結交朋友,還經常與友人聊天談心,對同一件事得到了許多不同的見解,然後自己在這些見解之上做出分析,融會貫通,將這些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作品當中去。梁實秋的這種自成一派的寫作風格在當時雖然不受大多數人的支援,甚至因為梁實秋寫作風格使他和他的家人都受到了迫害,但是他仍然堅持著寫下去,直至後來終於被大多數人所支援。

  梁實秋的寫作風格不僅蘊含了豐富的個人情感,還帶有少許的幽默感,這是當時他的作品不被人接受的原因,也是後來直到現在被人喜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