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綜歷史考試技巧

  引言:若處理不當,不但浪費時間,甚至可能對答題的信心產生重大沖擊,以致影響全卷的順利完成。也就是遇到難題時,要運用難題暫時儲存原則。

  

  文綜歷史考試技巧一、用好考試結束前15分鐘

  這是一個明確的檢查時間段。監考教師會明確提醒,這時,考把手中題暫時放下,對全卷的餘題作一審視。綜合評估15分鐘的利用值,以獲取單位時間的最大分值及效益。若時間實在來不及,也儘量不留空白,變換角度思考,或採用猜題或採用提綱式答題、列要點勾畫框架等方法。

  另外,檢查試卷有無遺漏;填塗是否失誤或錯位;對心有疑慮的題目或暫時擱置的題目,作最後定奪處理。如時間足夠,可全面檢查;若不夠,可重點檢查。當然,在檢查時,凡是已作出判斷的題目,要作改動時,請十二分小心,只有當你審查時發現第一次看錯題時搞錯了或者當時的判斷肯定錯了,而另一個答案百分之百是正確答案時,才可以作出改動,而當你拿不定主意時,千萬別改。

  文綜歷史考試技巧二、用好開考鈴響前的5分鐘

  做好標準答案紙上的兩寫***姓名、准考證號碼***,認真核對條形碼上的准考證號、姓名。然後瀏覽試卷,瞭解卷面長度、寬度,卷面的題型、類別,知識的分佈結構、分值的設定等。瞭解試題的難易情況,大致確定答題的順序,儘管不能動筆答題,但是考該抓緊時間思考做題。

  文綜歷史考試技巧三、考試答題進行中

  1.先易後難,遇難先跳,難題暫時儲存、擱置。如對選擇題按序操作時,將能直接作出正確判斷的題目在試卷上勾出,將存有疑惑的題目暫時擱置,在題號前做明顯標記,等把容易題目做完後再回過頭來做。至於答題卡答案的塗寫,可邊做邊塗,也可以做完後統一塗,也可放在面臨主觀題、難題時進行。這樣既利用時間段的“空閒”,又不耽誤對主觀題的思索。無論採用哪一種方法,塗寫時都要特別注意對考題號,否則會造成連鎖反考,錯誤一串,損失慘重。

  2.合理把握時間。考試時既要注意答題的準確度,又要注意速度,凡是會做的題目力求一遍做對***當然審題千萬要認真***,且要相信第一感覺、第一判斷。因為第一次進行選擇時,大腦此前沒有接收相關的資訊,也沒有前攝抑制,所受干擾相對要小一些;同時,第一次選擇通常是相當審慎地作出的,其正確率較高。有科學統計,凡將第一判斷推翻的,其中近55%是將對的改為錯的,30%是將錯的仍改為錯的,只有15%是講錯的改為對的。因此凡是已作出判斷的題目,要作改動時,一定要慎重,而當你拿不定主意時,沒有十分把握千萬別改。選擇題一般在40~45分鐘內完成,對較難的題目暫時擱置,等一輪做完後再加以處理,千萬不要死盯住不放。

  若處理不當,不但浪費時間,甚至可能對答題的信心產生重大沖擊,以致影響全卷的順利完成。也就是遇到難題時,要運用難題暫時儲存原則。一般考試遇到難題時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一是畏懼,從而產生壓抑,進而影響到對其他題目的解答;另一種是不服氣,激發起大腦皮層的考激性反考,下決心不解出來誓不罷休,則越想越糊塗,越糊塗越不服氣,情緒大受影響。難題又分為兩類:一類是此前從未見識過的,一類是曾經會做,卻又一時遺忘了的,特別是對後一類,大多數學生會一股勁兒苦思冥想,以致耽誤了許多寶貴時間。此時自我提示一下,這個題目我能夠想起來,只是在某個方面還未理通,然後繼續做下面的題目。往往過不了多久,腦海中似火花一閃,難題已想出破解方案了。凡是從未見識過的難題,在最初的讀題、審題時即已能分辨出來,在一定時間內解得出來則罷,倘5~8分鐘仍無從下手,則再耗時間已屬徒勞,不如放棄。而凡是暫時忘記了的,均屬大腦神經暫時性中斷,此時強制自己搜腸刮肚去想,只會增加腦細胞的受壓抑程度,反而更加想不起來,不如縣放鬆地去做其他題目。因為減少了許多無謂的抑制而會更趨於科學合理,往往會有令人驚奇的突發性“靈感”,如果到交卷時也沒有“靈感”光顧,你也不要遺憾,因為你沒有為之耗費太多的時間,用節省下來的時間去做其他題目也是有益的。寧可放棄某個難題***把握不大的題***,也要留點時間檢查全卷。

  3.細心審題,規範作答。審題是解題關鍵,題意審錯,全盤皆輸。審題時務求一字一句理解題意,必須搞清楚題目告訴了什麼,要求做什麼。審題時要注意抓住關鍵字,即題眼。特別是似曾相識的題目更要引起高度注意,切記不要先入為主而不注重題目。對於敘述長的材料型選擇題或閱讀理解題,可以先看題目要求***或問題***,再看題目或材料,以避免思維混亂、閱讀時無針對性。答題時一定要按題目要求作答,特別要注意選擇題的要求,屬選是選非,還是選同選異。看是符合題目當前要求還是所學一般原則、規律等。做歷史問答題時也一樣,首先要審清題意,問什麼答什麼。審清題目的中心詞和限制語所包含的內容,限制語主要包括時間、空間、主體及答題方式要求等四大類內容,作用是限定製約中心詞。其次,在明確題意的基礎上,思考構造提綱。用數字列綱,綱之間餘下空間,在綱後列上目,再在目後填充史料來加以說明,以充分體現史論結合,並且運用序號分解和段落化原則,既可以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有利於作答,思路清晰,不易混淆或遺漏答案要點,又可以把所答內容層次化、要點化、段落化、序號化等,而利於評卷老師理解作答者的意圖。退一步講,這樣從巨集觀到微觀分析書寫的好處還在於,即使未完成全題也能取得分數的最大值。另外,主觀題作答時,可以滲透公式化原則。如經濟發展與否的原因條件等。如果面臨的是新內容,就要注意臨場根據教材或材料相關內容借用並推理,達到知識的有效遷移。也可採用框架化辦法,框架化是學習教材時形成的一種由大到小、由表及裡的歸納方法,如世界史中的資本主義萌芽→早期資產階級革命→工業革命→三大進步潮流→第二次工業革命→世界大戰→第三次科技革命等。

  在作答時,對印象不深的內容,可以按內容的排列加以回憶推理。一般來說,背景、結果往往是前後章節的內容,當問到某點,可以向前向後適當擴充套件。評卷所遵循的原則是隻對正確答案給分,而對錯誤答案不扣分的原則,如把握不大,那就全部答上,擺開地攤讓評卷老師挑選。對於分析題,如教材沒有相考的敘述,可借用同類內容的分析方式或比較方式,特別對於材料表格題,考在忠於提問的基礎上回憶教材相關內容,與教材掛鉤,重視遷移,因為答案要點往往是教材的觀點或知識。此外,格式化是指做題書寫的規範性,因為主觀題是滲透思想觀點的完整短文,忌史料堆砌而缺乏觀點,要做到史論的有機結合。觀點往往是恆定的***如生產力、生產關係、階級分析、實事求是等***。論證、說明只能依靠多角度的轉換、層次的擴充套件來完成。同時也要注意知識點的到位性,使用直觀、明確、科學化的語言,遣詞用句儘可能多地借用教材,體現歷史的學科性,儘量用歷史語言,不用文學語言。還要注意邏輯性及時間性,同一階段有時間先後順序,或先因後果,或總分結構,或並列結構,回答時,敘述要注重歷史的過程性,如“從……到……”“由……到……”等。要注意概括性和說明性特點,達到史論結合,前後呼考,緊扣主題,重點突出,層次分明,邏輯嚴謹。

  4.心態要平衡。①充滿自信。平時複習充分了,考試並沒有什麼可怕的。②以平常心對待考試中的一切。不要在意監考老師走動、外面聲響、別人提前交卷等,要遇“難”不驚,遇“易”不驕。

  總之,勤奮苦讀、基礎紮實是高考成功的前提條件,懂得解題技巧,講究有效的考試心理也是高考取勝的必要條件,三者相輔相成,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