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簡介

  長平之戰是秦、趙之間的戰略決戰,此戰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圍殲戰。長平之戰,秦軍取得了巨大勝利,趙國經此一戰元氣大傷,加速了秦國統一中國的程序。以下是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希望你喜歡。

  長平之戰分析

  中文名稱:長平之戰

  參戰部隊:秦國 趙國

  戰爭結果:趙國慘敗

  時  間:前262年-前260年

  地  點:長平***今山西高平西北***

  人  物:白起 王齕 廉頗 趙括

  長平之戰詳情

  攻佔上黨

  周赧王五十四年***前261年***初,秦昭王一路軍隊攻打併佔領了韓國的緱氏***今河南偃師市南***和綸氏***今河南省登封市西南***,以威懾韓國。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初,秦昭王又命令左庶長王齕率領軍隊攻打併佔領了上黨。上黨的百姓紛紛逃亡到趙國境內,趙國的軍隊在長平***今山西省高平市西北***接應上黨的百姓。

  廉頗固守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農曆四月,王齕向長平的趙國軍隊發動進攻,趙孝成王命令廉頗迎戰,廉頗率軍對秦軍展開進攻。趙國軍隊擊傷了秦軍的偵察兵,秦國軍隊的偵察兵斬殺了趙軍的裨將茄***音:加,裨將的名***。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農曆六月,趙軍失利,被秦軍攻破趙軍陣地,趙國的兩個重要據點都尉城和故谷城均被秦軍攻佔,秦軍還俘虜了四名趙國的尉官。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農曆七月,趙國的軍隊築起圍牆,堅守在營壘裡不出去應戰。於是,秦國軍隊發起強攻,奪下趙軍西邊的營壘,俘虜了兩名趙國尉官。

  趙軍數戰不利,趙國的主將廉頗依託有利地形,命令士兵固守營壘,以逸待勞,疲憊秦軍。任憑秦軍屢次挑戰,趙兵都堅守不出去應戰,因此,趙孝成王認為廉頗堅壁不出是膽怯的表現,幾次派人責備廉頗。

  實際上,廉頗準備以以逸待勞的方式首先挫殺秦軍的銳勢,然後等待有利時機再出擊。而兩軍長期相持,對於遠征千里的秦軍來說,實際上意味著走向失敗。秦軍歷來善於突進急擊,只有速戰才能成就大功,而攻勢一旦受挫,往往就會導致士氣的凋敗和進攻實力的摧折。秦軍主將王齕長期求戰不得,秦軍所面臨的高山夜寒,糧草不繼,士卒病傷等不利條件,都使他為久困長平而深深憂慮。

  趙國議和

  當趙軍初戰失利時,趙孝成王與樓昌、虞卿等商議,想親自率領部隊與秦軍決戰。樓昌認為這樣做,無濟於事,不如派地位高的使臣去秦國議和。而虞卿則認為如果秦國決心攻打趙國,和議難成,不如派遣使者攜帶珍寶去楚國、魏國活動,使秦國畏懼各國的合縱抗秦,這樣和議才有成功的可能。但是趙孝成王採納了樓昌的建議,派鄭朱前去秦國議和。虞卿一再勸諫,說“鄭朱入秦,秦王與範睢必定隆重接待,以示天下。楚國、魏國以為趙國已經議和,必定不出兵救趙。秦國知道天下之不救趙國,則議和不能成功,議和不成,趙軍必敗。”

  趙孝成王最終沒有采納虞卿的諫議,鄭朱到了秦國求和。秦國為了麻痺趙國,防止各國合縱,並爭取時間,加強軍事準備,以便給趙軍以嚴重的打擊,果然利用趙國求和的機會,對趙國使者鄭朱殷勤接待,有意向各國宣傳秦、趙已經和解,藉以防止各國出兵救趙。於是趙國的處境孤立。

  趙括上任

  秦國丞相范雎又派人攜帶千金到趙國施行反間計,並散佈流言說:“廉頗很容易對付,秦國最害怕的是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

  趙孝成王早已惱怒廉頗的軍隊數次戰敗,又反感廉頗堅壁不敢戰,將秦國的反間計信以為真,不顧藺相如和趙括母親的諫阻,派趙括去接替廉頗為主將。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農曆七月,趙括統率一部援軍來到長平,接替廉頗為主將。趙括到任後更換部隊將領,改變軍中制度,又一改廉頗的作戰方針,主動出兵進攻秦軍。

  白起用計

  秦昭王得知趙括代替廉頗擔任主將後,便暗地裡調武安君白起為上,改命王齕擔任尉官副將,並令軍中嚴守祕密,有走漏訊息的格殺勿論。

  在趙括出兵進攻秦國軍隊的時候,白起命令秦軍佯裝戰敗潰退,趙括不問虛實,就命令趙國的軍隊乘勝追擊,一直追到秦軍的營壘,但是趙國的軍隊無法攻破堅固的秦軍營壘。

  白起命令一支2萬5千人的部隊突襲到趙軍出擊部隊的後方,截斷趙軍的後路,又命一支5千人的騎兵部隊插入趙軍與營壘之間,將趙軍主力分割成兩隻孤立的部隊,同時切斷趙軍的糧道。

  白起又派出輕裝精兵向趙軍發動多次攻擊,趙軍數戰不利,被迫就地建造壁壘,轉為防禦,以待救援。

  秦昭王得知趙軍主力的糧道被截斷,就親自到河內郡***今河南沁陽及附近地區***,加封當地百姓爵位一級,並徵調全國十五歲以上的青壯年集中到長平戰場,攔截趙國的援軍和糧運。

  秦軍獲勝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農曆九月,趙軍主力已經斷糧四十六天,士兵們相互殘殺為食。趙括將剩餘的趙軍組織成四支突圍部隊,輪番衝擊了四、五次後仍不能突圍。

  於是,趙括親帥精銳部隊強行突圍,結果被秦軍亂箭射死。

  趙國軍隊因無主將指揮,40萬士兵向秦將白起投降。白起說:“趙國士兵反覆無常,如果不全部殺掉他們,恐怕再生事端。”於是白起用欺騙的手段,命令秦國軍隊將趙國降兵全部活埋,只留下年紀尚小的240名士兵放回趙國。

  長平之戰,秦國軍隊前後斬殺趙國士兵45萬人,趙國上下一片震驚。秦軍也傷亡大半,國內空虛。

  長平之戰後的趙國

  在這場戰爭裡,趙國共派遣出了大約45萬士兵,可最後活下來的卻寥寥無幾。如此慘烈的傷亡數目給趙國帶來了沉重的打擊。長平之戰結束後,趙國因敗於秦國而元氣大傷。趙國在戰爭中不僅失去了眾多的兵馬,物力和財力方面的消耗也是巨大的。戰後,無論是國內的經濟建設,還是軍事上的休養生息,趙國都很難再調整恢復到戰前的情況。如果說,長平之戰沒有發生的時候,趙國還擁有著能夠與秦國抗衡的力量。那麼,長平之戰發生後,它是真的再也無力單獨與秦國對抗了。

  長平之戰除了對趙國產生重創,對當時的天下局勢也有著重大的影響。此後,這場戰爭為秦國統一六國的程序創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