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寫作輔導

  對於寫作我們並非是從中考才開始的,我們從還是小學的時候起就已經接觸了。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首尾錘鍊

  好的開頭和結尾,對文章的成敗至關重要,特別是在中考作文中發揮著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西晉文學家陸機說:“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這充分說明了開頭的重要性。由於時間與篇幅的限制,考場作文的開頭講究簡潔、生動、優美。

  1.運用題記,總括中心。題記可以拉近話題與內容之間的距離,表明作者對某個問題的獨到看法,吸引閱卷老師的注意。可引用經典詩詞名言,也可將文中最能體現中心的語句提出來運用。

  2.開門見山,簡潔明瞭。這指的是寫文章時直截了當入題的一種寫法,交代文章的寫作目的或寫作背景,使讀者能夠迅速進入角色。如朱自清的《背影》。

  3.設定懸念,引起下文。設定懸念,或用設問、疑問破題,引起敘述或議論。

  4.描寫環境,渲染氛圍。描寫故事發生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渲染一種特定的氛圍,為下文故事情節的發展作鋪墊。如《變色龍》開頭的環境描寫。

  5.言語入手,先聲奪人。開篇先用語言或心理活動等起筆,然後再寫人物及事件。

  二、結尾同樣重要。錘鍊一個精當的結尾,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1.順序發展,自然收束。不論採用哪種文體寫作,在將內容表達完之後,就應該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

  2.首尾呼應,渾然一體。結尾與開頭要相呼應。既呼應開頭又不簡單重複的語句,能讓閱卷老師產生一種首尾圓合、渾然一體的感覺。

  3.總結點題,深化中心。在文章結束時,運用簡潔的語言,將主題思想明確地表達出來。大部分文章都用這種方式。

  4.抒情議論,引起共鳴。用抒情議論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夠表達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閱卷老師情感的波瀾,引起閱卷老師的共鳴,有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如魯迅的《故鄉》。

  5.提出問題,引人深思。結尾時,就全文內容提出問題,一般運用反問句或疑問句,引人深思。

  真題再現

  請以“只是因為________”為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1***從“那本書”“那條路”“那個人”三個短語中任選一個,填在橫線上,將題目補充完整;***2***文體自選,不少於600字;***3***不得出現真實的校名、人名。

  試題解讀

  2014年南京中考作文題目是“只是因為***那本書/那條路/那個人***”,任選其一寫作。看到這個題目後,我們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一、審題。

  首先,作文采用了半命題的形式,這樣同學們的思路可以更開放。另外,題目中“只是因為”四個字其實暗含乾坤,“只是”強調了“那本書/那條路/那個人”的唯一性和重要性,所以同學們在審題時一定要注意。另外,“那本/那條/那個”提示我們不要寫成“幾本/幾條/幾個”。其次,以“只是因為那本書”為例,同學們可能面對題目打不開思路。那麼我們在構思時就可以在腦海中為題目作補充工作。例如:我們可以思考只是因為那本書發生了什麼事情,或出現了什麼情況。這樣就可以將思路開啟,化難為易。

  二、構思。

  1.那本書:近幾年中考作文經常緊密圍繞著“書”來命題,的確,中學生對於書本應該是最熟悉的了。這裡再一次寫到書,首先要注意所寫的書格調要高,最好是名著。另外要著重寫書對自己成長、進步的積極影響,切忌寫成內容簡介。

  2.那條路:這個題目看似抽象但首先可以從兩個角度進行思考。其一,“那條路”可以是我十分熟悉或偶然發現的一條真實的路,在某次經過它時帶給了我觸動;其二,“那條路”可以是我某段時間以來的心路歷程,這段心路歷程使我產生了怎樣的轉變或讓我明白了什麼道理。

  3.那個人:為了避免寫這個題目時以身邊人物為素材,落入語言過於平淡、內容沒有新意的俗套,可以將視角落在古人身上,寫古人的經歷或事蹟對自己的教育意義。例如寫屈原的愛國精神或陶淵明不慕名利的品格對自己心靈的洗滌。

  :語言美

  一、用語貼切,意蘊深遠

  杜甫留下了“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經典佳話,賈島也有“推敲”的感人故事,名家寫作歷來重視詞語的雕琢、精心錘鍊,力求傳神。生動貼切的詞語可以為一個句子增色不少。中考作文要使語言鮮明生動、新穎脫俗,考生應儘可能選用那些具體、形象、內涵豐富的詞語來寫景狀物、表情達意,尤其要重視對動詞、形容詞的錘鍊。

  二、活用修辭,精彩紛呈

  著名語言學家王力曾說過:“修辭的作用就在於給平實的語言賦予超凡的表達效果。”修辭之於語言,猶如華美的服飾之於人。俗話說:“人靠衣裝扮靚。”文章語言則需要修辭來裝飾。

  在作文中,善用比喻能讓作文生動形象,滿篇生輝;善用擬人既可以鮮明地表達作者的情感,又可以激發讀者的想象;善用排比能增強語句的氣勢,表達強烈的感情;使用對偶句式則使語言凝練,形式整齊……

  如《安塞腰鼓》中就大量使用了排比和反覆的修辭手法,語言氣勢充沛,節奏鮮明,感情強烈。

  三、巧藉手法,推波助瀾

  表現手法,是指在文學創作中塑造形象、反映生活所運用的各種具體方法和技巧。表現手法在文章文采方面所起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可以說,文章語言因表現手法而內蘊豐富,文章主題因表現手法而不斷昇華。常見的表現手法有渲染和烘托、聯想和想象、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欲揚先抑、象徵、鋪墊、照應等。

  如《安塞腰鼓》一文,作者正是通過第一段的鋪墊、對比來襯托安塞腰鼓的壯闊、豪放、熱烈的特點,從而表達了對質樸、粗獷、豪邁的安塞人的熱情謳歌。如沒有這些表現手法的巧妙運用,語言帶給讀者的震撼是不會如此強烈的。

  真題再現

  閱讀下面文字,按要求寫作。

  自律是什麼?自律就是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反省。自律能讓我們克服惰性、抵制誘惑、學會戰勝自己。“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說的也是這個道理。你在學習和生活中約束、管理、反省過自己了嗎?你在自律中獲得怎樣的感悟呢?

  請以“自律”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詩歌除外,文體不限;***2***不少於600字;***3***文中不能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地名。

  試題解讀

  2014年的福州中考作文題目“自律”很實在,也很有內涵,考題立意清晰,難度不大。題目的說明文字對什麼是自律也說得很清楚:約束、管理、反省、克服惰性、抵制誘惑等等,所以審題沒有困難。

  考生在審題之後,就可以靜下心來思考人生中的事,人生就像行駛中的汽車,車輪的快慢好像人生的節奏,失去控制的車輪常常會出軌,失去控制的人生最終會導致人生中的失敗。考生如果這樣理解的話,就比較好寫。

  對於這樣的作文題目,一定要是原創的、誠實的、真摯的,打動人,說真話,這樣就能拿高分。

  考生在寫作時,文章的切入點要小,不能面面俱到,要有真情實感,讓自己心中的祕密、生命中的經歷、心靈的感受充分地展示出來。這樣的作文要比那些矯情的、言不由衷的、模仿抄襲的不知好多少倍!

  考生若能在文章中結合國學知識,展現考生的文化底蘊,便可錦上添花。如能談談中華文化,如“慎獨”等古訓當然更好。考生可以寫如何將“慾望”自覺地、理智地控制在道德規範之內,並且能“省察於莫見莫顯”之間,連不被人注意的細枝末節也不放過,做一個“表裡如一,人前人後都一樣”的人。這樣的例子應該每個學生都經歷過,所以大家都有話可說。

  和往年的福州中考作文題不同,2014年的作文題既可以寫成議論文,又可以寫成記敘文。不像往年的中考題,看起來寫議論文合適,可是寫成議論文難度大。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滴水之恩”等,兩種文體界限非常分明。

  如果考生選擇的文體是議論文,需要理清楚文章的層次,可以從什麼叫自律、為什麼要自律、如何自律三個方面下筆寫,注重文章的邏輯性,把道理說清楚、講明白。

  如果考生寫的是記敘文,要結合自己的人生體驗,從生活感悟著筆,寫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件事,從事件中體會到自律的重要性,或是不自律所帶來的後果,事件描述應具體,情感表達要真摯。

  總體而言,作文題目非常簡明扼要,命題者已經給考生立意。題目就是文章的中心,不用自己去設想中心和立意。這樣的作文,審題沒有障礙,也不容易跑題。

  滿分作文

  自律

  自律是一種剋制,是一種反省;它更是一種風度,一份超越。會自律的人,一定會進步;會自律的人,就會駛向成功的彼岸。

  人生是舟,自律是水。以水推舟,方能揚帆萬里,駛向自己人生價值的彼岸。

  富蘭克林用他的小黑點牢記住了各種做人處事的道理,他每日不忘反省,隨時不忘自律,他將缺點視為敵人並去積極克服它,他隨時隨地都在思考,自己的言行是否得體,這種做法是否禮貌,於是,他便很能剋制和約束自己了。自律使他成熟,自律也使他自己更加完善。自律如一個繭,讓他在裡面慢慢修煉,最後羽化成蝶。自律也使他備受人敬佩,自律使他穩重,大方,行為得體,自律是一列強勁的列車,讓他極速進步,直達成功。

  人生是樹,自律是土。樹滋長於土,方能枝繁葉茂,結出人生的果實。

  周恩來自制紙鏡子,讓自己每日記住行必端,言必正,顏色宜和宜靜宜莊。周對自己的高要求使人望塵莫及,而周這種自律的精神則更加令人敬佩。自律就如一面鏡子,時刻讓自己清醒,時刻讓自己注意自己的行為,它反映出自己的不足並配合改正,它猶如土壤一般,滋養自己,使人生這棵大樹枝繁葉茂,也使自己迅速進步,直奔成功的終點。

  人生是茶,自律是沸水。茶用沸水沖泡,方能芳香四溢,凸顯人格的高潔。

  《簡?愛》作者夏洛蒂的弟弟布朗威爾因為無法剋制自己,經不起花花世界的誘惑,一度荒廢學業,他的失敗是因為不會自律。自律是一種對慾望的控制,對誘惑的拒絕,自律是一種理智而冷靜的思考,多一些這種思考便會使自己更明確目標,讓自己展現出全部的價值,讓自己少走許多彎路,使自己能更快進步。

  自律是金光燦燦的馬韁,它讓人受到理智的束縛,不偏離軌道。

  自律是一把心靈的掃帚,它讓人深知不足並掃除精神汙穢。

  自律是一個大頭釘,它讓你的生命之紙時刻堅守自己的本真。

  自律是一種改造,是最嚴厲的自我提純、人格的冶煉。它如同興奮劑一般使你勇往直前,不受一切阻攔;它使你飛速進步,不浪費一點時間。

  讓我們銘記於心吧——就如塞尼卡所說的:“能自律的人,就是最強有力的人。”

  名師點評

  在這篇議論文中,作者用三位名人的事蹟,從正反兩方面論證了“會自律的人,一定會進步;會自律的人,就會駛向成功的彼岸”的道理。在中心論點的基礎上又設立了三個分論點,每個分論點對應一個名人事蹟作為論據。如“人生是舟,自律是水……”對應富蘭克林的事蹟,“人生是樹,自律是土……”對應周恩來的事蹟,“人生是茶,自律是沸水……”對應夏洛蒂的弟弟布朗威爾的事蹟。使論證有條有理,結構井然有序。

  此外,文章大量運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辭手法,語言鮮明、生動,具有濃厚的感情色彩,讀來給人一種抑揚頓挫、鏗鏘有力的感受,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文題練習

  請以“心田上的風景”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2***文體自選,可以記敘經歷、抒發感情、發表議論、展開想象等;***3***不少於600字,如寫詩歌,不少於20行;***4***不得出現真實的姓名、校名、地名。

  思路點撥

  “風景”是寫作的主體內容,但這裡的“風景”並非自然景色,它來自我們的心底,美化著我們的靈魂。這種風景,或許是動人的往事,或許是美好的記憶,或許是無法忘懷的情感。要想寫出那讓人悄然動容的“風景”,細膩入微的描寫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在敘述感人故事的同時,若能巧妙地以自然之景相襯托,文章也就情景交融、美不勝收了。

  文題“心田上的風景”就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受,因此寫作時,無論是敘事還是描寫,優美的語言都是必不可少的。若能適當運用多種修辭手法,輔以聯想和想象,將“風景”所指代的事物或情感表現得淋漓盡致,文章必然是一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