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語文寫作高分的指導技巧

  中考正在緊鑼密鼓的複習中,語文的寫作想提高?先來了解一下語文寫作的技巧吧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提供關於中考語文寫作高分的指導及技巧,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中考語文寫作指導

  1:審題***明確題意***

  2:選材,確定中心

  3:列好提綱,確定詳略

  在以上基礎上注意以下五條:

  1:題目***新穎,命題作文例外***

  2:開頭和結尾相互照應。***龍頭鳳尾***

  3:用詞妥當,修辭正確。***力求語言的準確生動***

  4:條理清晰,合乎邏輯。***讓人讀著順暢,有一氣呵成之勢***

  5:巧設佈局,詳略得當。

  如果能文情並茂那更好。

  文:指文采,文筆

  情:指感情

  中考語文寫作高分技巧

  技巧一:作文成績看字跡,得分要素是第一

  任何形式的作文考試,閱卷老師打分時,第一眼,看的是字跡。因此,寫作文必須要把字寫好。記住,考作文考的是內容,而不是書法,切忌字跡潦草。

  技巧二:考試作文五六段,乾淨整潔看卷面

  考試作文中,要注意及時分段,三四個段落顯得少了,八九個段落,顯得瑣碎了些。除非有特殊情況,段落以五六個為好。此外,卷面一定要整潔,不要塗改得亂七八糟。一般來說,考試作文每段最好別超過5行,頂多是5行半。切忌一段都八九行。一旦給閱卷老師視覺上的疲勞,影響他的心理,分數就受影響。

  技巧三:色彩對比也關鍵,建議用筆選擇藍

  考試作文的卷子上,都是用黑顏色印刷的方格。建議考生用不淺不深、筆畫不粗不細的藍色中性筆寫作文。這樣的作文寫出來,與黑色的方格形成一定的視覺對比,在視覺上有眼前一亮的感覺,分數上可能就會佔便宜。寫作文的時候,建議佔方格下面或者左下面的四分之三,這樣,顯得卷面美觀。

  技巧四:開頭結尾要簡練,最好首尾兩行半

  除了忌八九行的行文外,“大頭作文”也要不得。建議考生在寫作文的時候,開頭結尾佔兩行半,頂多不能超過三行半。視覺會有瞬間的疲勞,也會影響閱卷老師的情緒。

  技巧五:動筆之前要擬題,漂亮標題更有力

  考試作文中,一般都是由考生自己來擬定題目,題目不宜太長和太短,一個好的題目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擬題的辦法有2個,一是平時歸納總結一下作文老師講述的擬題技巧。二是考生翻閱最近一年的讀者和青年文摘的合訂本,根據題材,選擇幾十個比較精彩的標題,背下來,考試的時候可能依葫蘆畫瓢地就能採用到。

  技巧六:作文首尾要打眼,豐富多彩出亮點

  考試作文的開頭方法很多:六要素開頭法、題記開頭法、懸念開頭法、引名句開頭法、排比句開頭法、擬人式開頭法、設問式開頭法、對偶式開頭法、博喻加對仗開頭法、合用修辭開頭法、巧述典故開頭法、解題式開頭法、名人問答開頭法、詩文引用開頭法。至少,你看到作文的時候,腦子裡會閃現出上述前七八個開頭方法。

  結尾也很重要。一般來說,結尾是總結全文。如果是記敘文,要注意抒情。如果是議論文,則要注意歸納。無論如何,最好要扣準標題。怎麼扣呢?如果你實在拿不準,就在結尾段的第一句,把題目說一下,然後歸納全文觀點就是了。

  技巧七:動筆之前不要慌,想了題目列提綱

  在具體操作的時候,列提綱很關鍵。譬如,寫記敘文要設計好開頭結尾,同時要把你敘述的事情分成幾個層次,一個層次是一段,中間如果能設定好一個過渡句或過渡段更好。列提綱的時候,一定要把開頭結尾寫詳細些,中間各段,穿插哪些精彩的話語或名言俗語、詩詞典故,要寫準。一個合格的學生,列提綱,大約5分鐘到8分鐘。時間要掌握好,提綱就要簡練些。

  技巧八:想好主題和文體,非驢非馬不可取

  寫作文,要麼是記敘文,要麼是議論文。一般來說,多是“總—分—總”結構。記敘文的結尾要注意抒情和總結哲理,議論文最好是“1—3—1”或者 “1—4—1”結構,中間的3或4,是分層解題。當然也可以靈活採用夾敘夾議的手法。但是注意,千萬別議論文說了那麼多事例卻不歸納主題,記敘文忘記說事卻議論過多。因此,寫考試作文,事先要想好了。

  技巧九:適當克隆和“抄襲”,考前備料攢資訊

  考試前,建議考生翻閱大量的範文,積累一些考試作文的結構。可以把寫作的梗概和套路歸納出來,可以分別背個三五句。

  此外也有一些不太規範的方法,譬如別家的感人事蹟,可以搬到自己家。這在考試的時候要靈活慎重運用。

  技巧十:篇幅爭取要寫滿,多寫一點是一點

  一般來說,中考作文要求都不低於600—800字。如果要求是600字左右,那就頂多寫到700字。爭取合理安排卷面,把給的卷面寫滿到95%左右。譬如中考作文不低於600字,試卷給的卷面多是800字左右,那麼,你爭取寫到780字,留下最後一兩行。

  中考語文寫作結尾技巧

  結尾技巧

  如果把開頭比作“爆竹”,那麼結尾就有如“撞鐘”。古人說過:“好的結尾,有如咀嚼乾果,品嚐香茗,令人回味再三。”與開頭一樣,結尾也很重要。如果一篇主題鮮明、角度新穎的文章,讀到最後,卻被一個不妙的結尾掃了興,豈不可惜!結尾除了要服務於文章的內容和中心外,還得受開頭的制約,這樣說來,結尾就更難寫了。人們稱好的文章結尾為“豹尾”,從中考作文來看,雖然不一定要求篇篇文章的結尾都是“豹尾”,但也要求結尾簡練、生動、恰到好處。

  一般說來,同學們的作文結尾易犯的毛病有:①畫蛇添足。即全文已結束,本可耐人尋味,但作者仍不放心,偏要哆嗦幾句,把無需交待的人物下落一一交待,把本可悟出的含義一語捅破。②空喊口號。在結尾處為表明自己的立場、態度,大喊著與文章內容無關的口號,這種結尾大煞主題。③拖泥帶水。結尾意思已經明瞭,卻遲遲不肯收尾,衝突了文章的主題。

  由此看來,中考作文的結尾顯得特別重要,如何寫好結尾,提高考場作文的質量呢?下面的結尾技巧,都是中考作文中常用的。

  1.凸現主旨式。這種結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結束時,以全文的內容為依託,運用簡潔的語言,把主題思想明確表達出來,或者在全文即將結尾時,把寫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這種結尾方法又稱“畫龍點睛式”。如中考作文《特殊答卷》的結尾:“6年過去了,這份特殊的答卷一直珍藏在我的抽屜裡。我要讓他時時刻刻告誡我:知識是容不得半點虛假的。”

  篇末藉助精煉的議論亮出題旨,給人深深的啟迪。

  2.首尾呼應式。結尾與開頭要相呼應,寫出既呼應開頭,又不簡單重複的語句,這種結尾方式是各類文章極常見的收束方法。這種收束方法能喚起讀者心理上的美感,產生一種首尾圓合、渾然一體的感覺。如《一件珍貴的襯衫》,開頭寫了“在我的家裡,珍藏著一種白色的確良襯衫。”結尾寫道:“四年來,這件珍貴的襯衫,我精心地收藏著,沒有捨得穿它一次。”《白楊禮讚》結尾與開頭呼應道:“我要高聲讚美白楊樹!”

  3.抒情議論式。用抒情議論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夠表達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讀者情感的波瀾,引起讀者的共鳴,有著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這種結尾方式主要用於寫人記事的記敘文中,也可用於說明文、議論文的寫作。抒情議論式結尾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所以採取這種方式結尾比較自由,好的“抒情議論”式結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給讀者以真實感、充足感。如:中考作文《幸福的感動》的結尾:“記得有位詩人這樣說:'讓我怎樣感謝你,當我走向你的時候,我原想收穫一縷春風,你卻給了我整個春天;讓我怎樣感謝你,當我走向你的時候,我原想捧起一簇浪花,你卻給了我整個海洋。’是呀,讓我怎樣感謝你們,爸爸媽媽。你們賦予了我生命,你們賦予了我力量,你們賦予了我幸福,而我卻無以回報。有一種感覺叫做幸福,有一種幸福叫做感動。我明白你們的含辛茹苦,我懂得你們的滿心希望,我將盡我的力量給大家幸福,讓大家學會感動!”

  4.妙引巧聯式。用名言、警句、詩句、俗語、歌詞等收尾,著意於引申文章,揭示某種人生的真諦。它往往出現在散文、記敘文、雜文的結尾,用三言兩語,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尋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內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讀者心中,起到“言已盡,意無窮”的效果。如:《驛路梨花》結尾寫道:“驛路梨花處處開。”再如《我多想擁有你,童年》的結尾:“'假如時光會倒流,我願回到童年的時候,媽媽你是否依然站在小屋的門口……’歌聲依然那樣清脆、悅耳”。用歌詞結尾增添了行文的韻味,喚起讀者的美感。

  5.鏡頭剪輯式。即結尾勾畫出鮮明、生動的形象,有鏡頭感,洋溢著詩意。如考場作文《小鸚鵡,你飛吧》的結尾:“它去了,穿著一身綵衣,向著廣闊無邊的屬於自己的天空飛去了。”

  6.自然收束式。不論哪種文體的文章,在把內容表達完了之後,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設計蘊意深刻的哲理語句,不去雕琢豐富的象徵形體,這樣的結尾謂之“自然結束式”。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畫蛇添足、無病呻吟的結尾毛病,顯得單純明快、樸素無華,在中考作文中得到廣泛運用。作文考場氣氛緊張,競爭激烈,不可能過多地講究什麼“式”,什麼“法”。只要富於激情,揮灑自如,寫到哪裡就是哪裡,能充分表情達意就是一篇好文章,但講究“自然”並不意味著隨心所欲,馬虎草率,而是順著文思發展的自然趨勢結束全域性。

  如《我的老師》一文的結尾:“可惜我沒上完初小,就轉到縣立五小上學去了,從此,我就和蔡老師分別了。”全文字裡行間處處體現了作者對蔡芸芝老師誠摯深厚的感情,處處體現出作者對蔡老師的想念。這種結尾的分別,更深刻地表達出作者對蔡老師的感情。

  7.昇華主題式。這種方法是透過現象,揭示本質的方法。昇華主題要恰如其分,要恰到好處,不要隨意而發。如《回憶我的母親》的結尾:“母親現在離我而去了,我將永不能再見她一面了,這個哀痛是無法補救的。母親是一個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國千百萬勞動人民中的一員,但是,正是這千百萬人創造了和創造著中國的歷史。我用什麼方法來報答母親的深恩呢?我將繼續盡忠於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盡忠於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國共產黨,使和母親同樣生活著的人能夠快樂的生活。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願母親在地下安息!”作者在結尾把主題昇華到一個新的高度:由愛母親推而廣之到讚美中國普通的勞動人民,立意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