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狀元勵志正能量文章

  傳播正能量,讓高考狀元的勵志精神永垂高考之中。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閱!

  :從自己到下一個自己

  我和二中的初識,是在初中。“二中是省裡最好的中學。”我的數學老師如是說。幾年後的今天,我發現那是很重要的一句話。

  當我用了百分之二百的投入,終於走進了二中,我才發現,我迎來的是一生中最重要的轉變。

  從“不純”到單純

  一個人為什麼生活?這個問題可能太大了。那麼你又是為了什麼學習?事關動機,回答必須清晰。我的學習動機經歷了一個從不純漸漸到單純的變化。

  我那個不純的動機:學習就是為了考上名牌大學,具體點,最好就是能考到清華。

  這個,可能是我國分佈最廣泛的一個動機了吧?在這種動機的驅動下,學習可能是很累的一件事。因為它摻入了太多的功利。

  人不是常常會這樣嗎:小時候,我最不喜歡的一個節目就是新聞聯播。因為新聞一開始,別的頻道都會轉播它。可是,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就只看新聞聯播了,對那些少兒節目,我再也沒有興趣了。學習、學習、學習,最讓小學生頭痛的雙音節詞語。等到某一天,我發現我對它早已有了化不開的感情。我們就是這樣長大的吧?從意識到我肩上還有責任起,我的懵懂時代就過去了。改變自己的命運,從改變自己開始;為了給下一代計算機注入活力,必須改變!學習是改變自己的方法,所以我愛它,所以我才努力。

  一個你真正喜歡的動機,可以讓你這三年的學習有一個明亮的色調。灰色的高中生活,擺擺手,拒絕吧。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熱愛明天,我喜歡這樣的純潔的動機。

  從時間的奴隸到時間的獵人

  一個人在二中的生活,可以很豐富,也可以很緊張。差不多每個月都會有大型的校辦活動。學校裡有各種各樣的社團,也常有安排。另一方面,學習上的任務一點也不少。那麼,什麼是我要做的,該如何安排我時間銀行裡的存項,這些都是我必須考慮的問題。還記得老師組織我們去參加各學科競賽的講座。剛開始的時候,每次聽課的差不多有二百多人,普通教室放不下,大夥都集中到階梯教室去。那裡沒有暖氣,大夥坐在凳子上一起發抖,還是充滿毅力地聽下去。但是不出一個月,人數就減了一半還多。大多數人是因為高考課程和競賽課程難以協調的緣故,不得不放棄了。到了最後,每科甚至只有不到二十個人堅持了下來。聽起來有點誇張吧。高考與競賽兼顧,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合理地安排上天賜予的86400秒。

  怎麼安排時間呢?這是個因人而異的問題。記得有一天,我們跑去參觀競賽前輩們的教室。前輩們把那成箱的書給我們“亮”了出來,對我造成的視覺衝擊絕不亞於明晃晃的尖刀。

  如果說一個銅子掰成兩半花反映了主婦的苦惱,只恨時光太匆匆,這就是我的煩悶。

  我選了一個最古老的辦法:延長學習時間!也就是一個字兒——“擠”!這個方法是否科學還有待考究,但對一部分人確實是有效的。我就像一個時間的獵人,到處搜尋它。我不適合晚睡,但是可以早起嘛!太陽還在那一半世界做圓周運動,我這邊的筆尖已經開始在紙面上做起“布朗運動”了。一有空閒我就一把抓起文曲星,跑到四樓的連廊上背單詞。從連廊上可以看得很遠,特別是在沒有別人的時候。如果連廊上的欄杆有記憶,它也許會記得我的身影吧。老師在講臺上講課,我邊聽邊做筆記邊提前寫作業,好壓縮時間。為了避免學理不通文,我每天擠出時間來寫兩篇作文***後來偷懶,變成兩天寫一篇了***。這些後來都成為我難以忘懷的美好回憶。

  從充滿激情到激情澎湃

  初中的時候,中央十臺播過一個節目,叫《高考狀元經驗談》。我一集不差全看下來了,我媽媽還幫我做了筆記。我由衷的地佩服他們。我覺得他們最厲害的是那份激情,那種願意把每一天井井有條地安排到秒,願意對自己的生活從頭一直負責到腳的態度。

  我在二中,身邊都是有激情的人。在他們的感染下,我的日子變得激情澎湃。

  石家莊的盛夏,外面難得有人,只有知了掛滿了夏樹。像古老的滴漏一般我的汗水永不卻步,時不時飛來挑釁的還有巨大的蚊子。但是當我把自己投入到題目裡,我就像進入了另一個世界,把這一切都忘記了。

  暑假總結是這麼寫的:“這是一個熔化一切的夏天,融不掉的只剩下一麻袋草稿紙,還有幾筐實驗報告。”

  其實還有我們的信念,幾年後的我很想補上這一句。

  又有一段時間,我在學習運動的合成與分解時遇到了困難。所謂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看來是真的。每當我沉沉入夢,夢鄉中一個一個巨大的箭頭都會如期而至,有時我甚至能把數值算出來。在夢裡還在想問題,這種事以前也聽說過。凱庫勒結構式就是他在夢裡突然領悟到的。不過我以前一直把那當成一段傳說而已,或者是一種藝術手法什麼的,真是愧對前輩了!

  另一件事,是轉述自我的班主任之口。他門下曾有一名復讀的女生,她用了一年的時間,完成了驚人的逆轉。怎麼辦到的呢?他也不知道。只是聽這個女生自己說,這一年她從沒有看見過太陽。這就是披星戴月嗎?我以前也當做文學手段了。

  但這些都是真實的。

  想成為高考狀元,那就得比他們更有激情才行。

  想過更有意義的生活,就還得再有激情一點。

  激情澎湃的生活,永遠是美好的。

  從低頭拉車到抬頭看路

  無論如何,學習絕不是磨時間。

  很快我就發現,有人比我還努力,卻不比我強。有人看起來不怎麼用功,可學的也不賴。

  這很明顯是一個效率問題。

  正當我激情澎湃地在題目中鏖戰,忙得不亦樂乎之時,同桌的書桌上多了一本書。魏書生老師寫的。前桌則手捧一本新東方精神。有一本超右腦學習法,聽說學校門口的小書店正在熱賣中。

  假如我們是一群牛的話,那麼那天我忽然發現,只顧低頭拉車的我,不知不覺被那些會抬頭看路的傢伙甩了。

  開始行動吧。

  不看不知道,前人總結的學習方法真是千千萬萬。先有3R學習法,接著4R學習法,後來又出了5R學習法什麼的。大意無非就是課前預習,課上研習,課下複習,然後練習,經常熟悉之類的。

  我嘗試了幾種,每種用了幾天,後來覺得死板了,都沒有堅持下來。後來一個前輩告訴我,自己總結總結,自己的方法可能會讓你更舒服一點。前輩的經驗往往是寶貴的。我自己找了幾個,感覺還挺行。

  舉個例子吧。這世界上最痛苦的,不是我不會,而是我會,但是我做不對。

  程式設計裡有一整套查錯的方法。但是還沒見過有人專門寫過物理題的查錯方法。大概認為根本就不該出錯吧。

  其實呢,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一般來說,在物理題目裡,量綱檢查是最常用的,檢驗極限情況,檢查答案是不是符合你的已知例項,檢查定義域和值域,單調性檢驗,這些也都是我們熟知的方法。還有對稱性檢驗:方程裡的對稱性一定會體現在解裡。數量級知識也是非常重要的。

  另一方面,認認真真地讀題,仔仔細細地分析,清清楚楚地列式,本身就是用在出錯之前的手段。書寫時,用幾個花括號而不是一大堆文字來表示條件,可能也會更清楚。

  上面這些都不算經驗,只能說是一種習慣吧。

  不是方法,只是習慣

  為了建立好的學習習慣,我觀察過一段時間:什麼是“傳說中”的高手呢?結果發現了就像這樣的一些印象:

  “真正的高手課前不預習,課上不聽講,這點東西他們會自己搞懂。”

  “真正的高手從不寫作業,他們會自己找題做。只有笨學生才混在老師的習題集裡。

  “真正的高手比老師更瞭解考試的重點。”

  “真正的高手有一張比地圖還亂的草稿紙,他們把問題裝在腦子裡了。”

  “真正的高手從不留下以前的作業和卷子,當你問他一道題的時候,他會從一堆東西里找出半張紙給你。”

  “真正的高手從不梳理知識,知識總是信手拈來的。”

  “真正的高手難免會犯一些低階錯誤,但高階題是他們的強項。”

  “真正的高手沒有日程表,他們總是在考前最後一天完成任務,把家長嚇個半死。”

  ……

  以上句式剽竊自林銳的文件。

  這些頗具俗世奇人風範的描述,是我觀察得到的事例,當然是反面的。自己的計劃當然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如果拋開老師的引導自己搞一套的話,我覺得只是懶惰的藉口。你完全可以在跟著老師走的同時完成自己的計劃。另外,列出要學的和已經學過的,短期看來,可能會慢一些;從長遠看,已經掌握的東西會比較牢固,這樣在後續學習中優勢就明顯了。

  再比如,翻開一本新書,一般都應該看看前言和目錄,有一個整體性的瞭解。就像寫一部小說,可以先寫總綱,寫概要,最後再使它豐滿起來;也可以先寫一個一個細節,最後湊起來。顯然正常人會選第一種。學習一門課也是一樣。

  但是我們往往會忘記這一點。

  上面提到的,從小處說,是學習習慣的問題;往大了說,是學習風格學習態度的問題。

  學習方法,只有在成為學習習慣以後才真正有力。

  無招勝有招——這是我花了很長時間才懂的。

  從脆弱到堅強

  前輩們留下一個傳統——長跑。跑的時候對自己說:前面就是一等獎了,再往前一點是省隊,再往前就是國家隊了……

  不管我們做什麼,到了後來它永遠是一件關於毅力的事。

  因為,沒有毅力,說得再好也是空談。

  有這麼一道題:五個電阻環相連,求電阻。題量比較大。讓我到今天還能記起來的原因是它下邊有一條評論:“物理競賽考核的不僅僅是選手的知識,還有他的毅力。”

  那個時候我還不懂它的含義。

  一直到了複賽考場上我才真正明白。那次考試出事了。

  乍看之下平平無奇的題目,其實玄機暗藏。有幾道題做到一半就走不下去了。像是一條缺氧的魚,我艱難地拍打尾巴找尋出路。

  武俠小說裡不是常有高手對峙的場景嗎?越是生死關頭,越要把生死置之度外。絕對不能慌。一般來說,慌的那個人絕對會比較慘。

  我沒有經歷過那些場面,但原理總是差不多的。

  在最後的半小時裡,我穩住了自己,很堅強地做下去,什麼後果也不去想。心裡好像有一潭水,只有滴滴的水聲。

  最後,在這半小時裡我挽救了自己,拿到了我的另一半分數。

  這個經歷本身可能比比賽還重要。

  從一個自己到下一個自己

  緩緩流逝的,總是時間的旋律。

  兩年的時間,改變緩緩發生在我的身上。

  從一個有點靦腆、常常退卻的自己,到一個已經可以昂首在舞臺上演繹話劇的自己。

  從一個大錯不犯、小錯不斷的自己,到一個已經可以把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的自己。

  從一個懵懵懂懂、目標模糊的自己,到一個堅定了信念,決定把自己的一生獻給一件事的自己。

  我真的要感謝我的學校和我的老師。

  “二中,是省裡最好的中學。”兩年後的今天,我發現這句話影響我的一生。

  兩年前,最好的中學意味著從這裡走出許多清華北大。來到二中,她會用知識豐富你的頭腦,給你一個登上人生更高平臺的機會。

  兩年後,我才發現,其實我在乎的早已不僅僅是考上哪所大學。來到二中,她會用她種種歷練,豐富你的內心,給你一個更好的自己。

  在二中的兩年多的生活和學習,充實而又多彩,老師們的教誨,將是我永生的財富。在這裡,我一直在努力改變自己。我把我在二中生活的體會寫下來,如果這些對你有些微的幫助,那麼我就滿足了。

  :我們都不是神的孩子

  《我們都不是神的孩子》·林麗淵

  作者簡介:林麗淵,2007年高考廣西文科狀元,畢業於廣西欽州市浦北中學。高考總成績672分。現就讀於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其實她是一個活潑開朗得“近乎無可救藥”的女孩,喜歡揹著包呼啦啦的“橫掃血拼”大街小巷的各類店鋪和瘋玩種種不可思議的事。但為了實現她早已有之的大學夢想,高三時她全心全意做一個“無趣”的人,無趣地做了300套試卷。或許這不是生活的全部,但我們總能發現,自我覺醒與人生盛宴之間,存在著由此及彼的關係。北大的新生舞會上,想起高三“無趣的輝煌”,她笑靨如花。為了夢想,無趣點也蠻值得的!

  我不知道該用什麼詞語來形容那段成就我夢想的日子,語言總是會在某種程度上限制情感的表達,高三的生活同樣夾雜著很多的味道,讓每一個認真走過了的人無法在回首時說出其中的情感。

  有歇斯每個人都底裡的本源

  從初中開始,我的夢,就是復旦大學。高三了,我似乎感覺伸出雙手就可以碰觸到我的夢想,每天無數次被灌輸高考這個概念,除了背水一戰,我別無選擇。我在床頭的小櫃子上刻了幾個大字:殺進復旦!到現在我還記得那時的我“殺氣騰騰信誓旦旦”的樣子。每天起床後我就默唸一次。我老老實實,安安靜靜地過著同樣的生活,心如止水。旅遊,瘋狂網上購物,八卦,戀愛問題……都被我忍痛拋棄了,長達7年的Q齡也戛然而止。我真的不是一個能一邊娛樂一邊學習的人,厭倦總是有的,偶爾也為自己的小成功沾沾自喜。我對夢想的瘋狂在初入高三時達到了極限,所有的一切都在高考來臨之際幻化成自己早已認定的那個大學之夢,夢想的動力強大得讓我躊躇滿志躍躍欲試。

  從老師公佈高考複習進度表開始,我就拿出全新的本子開始記錄我的高三。在第一頁上,只有幾個字:復旦,等著我!第二頁,也只有一行字:我的高考目標——650分以上。第三頁,是一段話:“我知道,一切都會有的。我會擁有大考小考的失敗,但永遠不會放棄努力與夢想。環境只能影響我,不能決定我的未來。決定我的未來只有我自己。踏踏實實做好手邊的事,努力讓夢想照進現實。”這三頁,一直默默地支撐我整個的高三生活。就如我高中老師說的:飛不飛得出這漫漫大山,就看這次高考了。許多有夢想的同學和我一樣在心中默唸著“必須贏下這場這場戰役”!

  高三上學期,10月份,第一次月考來臨,也是從那刻起我開始感到高考的真實。國慶放假的幾天,我一天也不敢邁出家門,從祖國生日那天開始,一直到4天后放假結束,每天早上7點起床,一直做作業到凌晨1點,其中的吃飯和午休都在書桌上完成。我悶在家裡狠命學習,睜開眼睛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怎麼做好頭天晚上沒完成的數學題,累了就幻想著拿到復旦大學錄取通知書的情景。我真的那樣癲狂地甘願做一個最老實的學生……後來我才知道,每個人都有歇斯底里的本源。我想,那年10月,我曾經歇斯底里過。

  做個會思考的書呆子又何妨呢?

  月考過後,學校的宣傳欄熱鬧起來,上面寫著許多關於高三的榜單和通知,突然覺得我的高二已經走遠了,遠得我看不到一點曾經的影子。我只站在那裡發愣,明白了自己貼在書桌上的那句話不再有故做姿態的意味。高三,不是要求你做到在生活中學習,也不是讓學習滲透到生活中去,而是要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學習,儘量讓自己在每一個時間段裡都有所得,所得的一定要利於高考。“為了高考,做個會思考的書呆子又何妨呢?”我想著。每天的日子在不停地重複,簡單充實,略顯乏味。但是沒有關係,我願意,一切都值得!

  早晨,爬到學校五樓教室時我氣喘吁吁睡眼朦朧,困了我就扯我同桌問問題:“把唐朝的文化史介紹一下……”或者面對著成堆發下來的還飄著油墨味的複習資料,有點神經質地發牢騷:“最近紙張是不是降價了,以至於學校毫不吝嗇地發了這麼多?”隨後,在座位上翹著腳忘乎所以地抱著書捏著筆拼命背歷史,分朝代和專題背,背到連書都想扔到窗外去;中午吃飯時嘴裡塞著飯同時翻看著下一步的學習任務,把自己想得比國家還忙;放學後在操場上慢跑,還逼自己邊跑邊背古文;晚上做一大堆數學題,像許多文章裡面描述的一樣,旁邊放著一杯咖啡,其實有沒有咖啡無所謂,我也沒喝過幾次,或許僅僅是一個象徵性的東西罷了……這是我的一天,我不知道這樣的一天會不會讓別人很“鄙視”和覺得太誇張了,受不了。但我真的是這麼過來的,我是一個尋常的高三生,深陷在高三裡,只知道機械般地吃著飯,上著課,做著題,平靜得如同家鄉的小城,永遠都不會有什麼大事發生。

  苦,是從來不會白吃的

  臨近高考那段時間,各種各樣品種繁多的試卷如約而至,輪番轟炸,躲都躲不了。月考已經不算什麼了,每週一大考,三天一小考,這還只是學校的硬性規定,各科老師還商量著什麼時候時機對頭了再來和同學們用試卷“交流交流以保持戰鬥力”。從下學期開始我們年級的課程表全面改版,兩節課連堂上那絕對是正常情況。我們每天都會交上N張密密麻麻地聚集了自己近一年複習心血的試卷,也會收穫N張批了鮮紅分數的試卷。分數,這個具有強烈刺激性質又很值錢的傢伙,在2007年的春天,它的魄力足以讓包括我在內的所有高三學生震懾不已,即愛又恨。雖然我早已“身經百戰軟磨硬泡”地成為了考試老手,可遇到考試我還是擔心考不到好成績,“百鍊沒有成鋼”的鬱悶籠罩著每一次將來的測試:感覺自己為數學付出了許多個白天和黑夜,卻沒得到期望中的紅蘋果。文科綜合也是我刺痛我神經的一科,4分一道的選擇題,十幾分一道的簡答題,稍微一疏忽就眼睜睜地看著好好的分數突然沒了,像錯過一場華麗的邂逅,最終一無所獲。可即使這樣,我依舊每天嚷嚷著要考復旦,依舊每天拿著繁多的試卷仔細地做著,因為我的選擇是沒得選擇,所以我一直學啊學……

  我喜歡有周期地學習,我的學習計劃性非常強。一般月考前兩個星期,我就會抽出一天時間把這兩個星期每天的日程都填滿,一步步循序漸進地複習,每科每天的任務都會很重。月考前的那兩個星期是我最累的時候,因此每一次月考後我都會犒勞自己一次,不管考得好與壞,只要我盡了最大的努力去複習。我一直都奉行著“苦,是從來不會白吃的”原則。我是超級shopping迷,飾品店是我的最愛,越是考不好,我就越喜歡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讓自己擁有美麗的小心情,然後躲在小房間裡用塔羅牌和自己遊戲,玩到我滿意為止,那是一件總是讓我充滿期待與驚奇的事情,這也許算是我高考無趣生活中最好的點綴。生活總得有點希望,比如你在狠命學習的時候,潛意識裡要告訴自己,過了這個坎兒,會有一件很美好的事情等著你,這時效率就會高很多,再難熬的分分秒秒也會覺得值得。

  成績下來後,面對著“狀元”的身份,老師和爸媽的腦子裡全是“北大北大”,一時間我自己變得不知所措,我終究放棄了我最初的夢想復旦,選擇了北大,北大的魄力對於每個高三生來說都是不可抗拒的。諮詢會那天,我特意去了復旦大學的展位好久,然後轉身默默離開……

  高考後我整理了一年來用過的各種複習資料。學校印發的各科試卷擁擠著佔滿了半個書架,自己去書店買的套題***就是那種一套一套的型別試卷和習題集***:語文83套,英語52套,數學65套,文科綜合95套,除了文科綜合的簡答題沒有全部做完,其他試卷和套題都用紅藍黑三種顏色的筆記錄了很多的筆記及注意事項,4本數學資料書,我從頭到尾5遍,每一本都寫著日期和我的心情;英語的專項練習,閱讀做了兩大本,完型填空3本,語法及其他單項訓練3本,歷史5本課本,背了7、8次,地理的地圖,剪下了滿滿一本,被我剪成可以裝在口袋裡的大小……別人總覺得我一直都是那麼優秀的和一帆風順的,其實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生活是怎樣的,雖然我一點都不覺得痛苦,但辛酸還是包裹住我的身體,包裹住那個陽光燦爛的日子裡想哭的我。想起每個晚自習時看著忽明忽暗的教室外面的那個小巷,等著媽媽接我回家;想起了在數學遭遇瓶頸期時,把自己關在房間裡整整兩天都沒去學校面對著牆壁發呆六神無主的崩潰樣子。我一次次告訴自己這是上帝的巧妙安排,他讓我在高考前吃盡了苦頭,這樣我就可以在高考中順利過關了,也一次次在彷徨和迷茫中走了過來,因為我一直相信,我們的未來都不是夢,未來的成功與每個人都是等距離的,從來只有拼出來的美麗,沒有等出來的輝煌。現在我不知道該怎麼說我的學習方法,也許我的方法就是一疊加一疊的“題海戰術”和一輪加一輪的總結***包括學習總結和自我總結***。

  “一顆心,是絕對不會因為追求夢想而受傷的。求學之路的失落與得意、清晰與迷茫,最簡單的在於你擁有一個什麼樣的心境。努力中會有失敗,會有失去勇氣的時候,但我必須努力,我正在努力,我需要堅強,需要沉默,需要意志。一切都只是過程,成功與快樂才是終點。生活可以是無趣的,但自己一定要快樂。我們都不是神的孩子,我們只是有夢的孩子。”高考後,我以此紀念我的高三。我決定在北大,在更遠的未來,繼續我“無趣”的生活,用微笑做面紗,像蝸牛般成長。

  :一米遠的天堂

  一米遠的天堂》·虞箐

  一片漆黑裡,我們摸索著那扇通往天堂的大門。曾經我們都以為它離得很遠,一次的跌倒,兩次的絆足,三次的相撞,信心便輕易地在無助中絕望,在絕望中崩潰,在崩潰中消怠。然而,終於有一天,我們還是看到了天堂的模樣。回望起點,那卻不過是一米的距離。

  2003年2月中旬,高三下半學期開學的前一天,我把我的座右銘寫在N次帖上,粘得到處都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我始終都相信只要現在努力一點,哪怕是苦到澀嘴,然而只要忍受下來,未來便是燦爛一片。這個想法不僅我有,相信每個高三學子都是這麼堅持著的。我們都很清楚在今天這樣一個社會,進入一所名牌大學意味著什麼,而落榜又預示著什麼。

  老師們普遍認為惟有考試才能真正體現我們現有的學習水平,於是考得越來越多,考得越來越難。我在接連幾次數學未破90分大關***滿分150***的時候,開始驚覺自己噩夢的開場。數學一向非我所長,分數常常是上躥下跳得足以嚇死人。在我決定選文科的時候,早就有不止一位閱歷豐富的老師對我諄諄教導,“選文,那你就一定要數學好,因為在文科上往往拉不開差距,只有一門數學能替你撐住位置。”然而,那個時候我對這樣的勸導是毫不在意的,此時此刻,面對滿是紅叉的試卷,我幾乎絕望到不想再看見數字了。我不敢想像拿著一門未破及格線的數學成績要怎麼敲開我的理想大門。

  在這個時候,復旦的加分結果寄來了,親友、朋友們於是更認為我有充足的把握邁進這所大學。然而,面對著慘兮兮的數學成績我怎麼也自信不起來。午夜夢迴的時候,我反覆問自己:幾個月前還自信滿滿的那個“我”到哪裡去了,我想我大概把她弄丟了。在那段日子裡,我瘋狂地到處託人找數學家教,一個人坐車去上課,然後在黑漆漆的夜裡獨自走過沒有路燈的長長街道。

  在這個時候,美國終於不甘寂寞地向伊拉克開火了。在班主任去辦公室的時候,我們把教室裡的電視機開得震天動地,為有直播的戰爭片而激動不已。我以為多了生活的調劑,卻不料多了政治的素材,“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國家主權,對外政策”背到天昏地暗。好友于是直怨布什怎麼就不能晚三個月開戰,我說晚三個月,美國士兵就熟了。大家在一片自嘲中互相安慰,然後繼續好好讀書。

  第一次模擬考,我是以一種頹喪的狀態迎來的。結果自然是不好的,按區裡的排名,我只可能進華東政法學院。這個預言讓我無比失望,從小到大,復旦在我的心裡一直佔據著一個很重要的位置,那是我的一個夢,一個理想,一個追求。

  模擬考之後,各個大學的各類加分考試都來了。父親帶著我去“華政”考試,他說是留個後路,但我更看重的是我的復旦加分,我跟自己說必須自己首先相信自己。打電話給我一個已經考進復旦的學姐,她說高考實際上也就不過一道坎,邁過去的時候再回頭,就會發現不過就是那樣。然而我現在怎麼就覺得這道坎那麼長,那麼崎嶇。

  四月的時候,有一個巨星從24樓化蝶遠行。我是一個從小看他電影、聽他歌曲長大的小孩,從未想過世界上有那樣輕鬆的一跳卻能讓我倍感人生的無常,也倍添心裡的絕望。

  在這個時期,全世界一下子開始重視起心理健康,“憂鬱症”鋪天蓋地地在媒體上出現。朋友說其實最應該被關注心理的人是我們,高考後的自殺率是最恐怖的。但沒人理我們,老師說我們現在最主要的任務是讀書。

  一個月以後,我的心思差不多又回到學習上了,人本來就是一種善忘的動物,更何況高考畢竟是自己的生命走向,而逝去的終究是一個和自己無關的人。

  幾個月裡我忙著和數字套近乎。每天,無論當天有多少作業,完成後有多晚,我都嚴格地要求自己必須做掉多少頁數學練習卷,若是哪天犯了懶沒有完成,就用猩紅的顏色在紙上記上叉。這個方法很管用,因為隔天我再次在桌前寫作業時,那些叉便非常灼目地刺著我的眼,使我又想起不及格時的那種心痛。我還把幾次慘到不行的數學卷子貼滿了整個房間,那些令人汗顏的分數能夠很起作用地激勵著我。

  不曉得是這幾個月的集訓有了功效,還是老師為了給我們面子而出題簡單起來,反正在之後的考試中,分數慢慢地漂亮了,也改了上躥下跳的毛病,這讓我開心得一塌糊塗。但依班主任的說法,是我的心態越來越好,才導致成績的穩定。我不知道“心態”確切地是指什麼,但信心的確是一樣不可或缺的東西。有時人的自信就是靠一些很細小的東西來支撐的,幾次考試失敗幾乎能摧毀掉一個人,但同樣的,幾次的成功也能重塑信心。我在那幾個月裡拼命突擊數學,現在想來對學業上起的作用可能還不及在心理上起的功用,因為我花了大力氣來攻克它,所以我有絕對的理由相信我能看見付出辛勞後的收穫。這種“絕對的理由”賦予心靈的力量是巨大的。

  在全市的第二次模擬考中,我發揮得很好。在文科班裡,我攀到了第一的位置。

  五月,照理應該是最後衝刺的時段,但繃了半年的弦,讓大家在這個時候都不約而同地開始疲倦起來。在這個時候,全中國來了一個名副其實的“不速之客”——“非典”,把我們的生活之水攪得翻天覆地。滿大街的口罩看得人心驚肉跳,北京的疫情報告像是臨近世界末日。高考推遲的傳聞編得像模像樣,我們著實興奮了好一陣子,但教育部的鄭重申明又讓我們從雲霄跌到谷底。我們在這一片混亂中被老師告知要不忘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有空的時候要不忘看一下溫度表,出入人多的地方要不忘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這讓從未經歷過大事的我們感覺到有一絲的刺激之感,沉悶的苦讀之煩由此也一掃而盡。我們想盡辦法從地攤上淘來各式漂亮的口罩,一晃一晃戴到學校裡來招搖,也有了充足的理由不喝開水,而去小賣部搶購富含維C的“鮮橙多”。

  但這種快樂沒有維持多久,因為學校很快就放了我們大假,讓我們回家去複習。回到家一下子就有種失去方向的感覺。第二天我足足睡到下午兩點,接著獨自晃悠了兩天,然後想起老師在我們臨走時幾次三番地叮嚀我們一定要保持住緊張的狀態,於是自責不已。為了遏止自己的妄為,我把牆上的試卷揭下,換上“天堂和地獄僅有一步之距,成功和失敗只有一箭之遙”的對子,橫批是“殺進復旦”。我把這副不整齊的對聯貼滿了房間以此來警示自己。人有時候就必須用某種壓迫感來鞭策自己,這也正是項羽“破釜沉舟”的道理所在。

  很多朋友講,在家複習的最後時光是興奮度不斷上揚的一個程序,但現在回憶起來卻是我最難捱的一段日子。說實話,到了那個時候已沒有什麼可以複習的了,並且實際上大局已經定下,這短短的數十天沒有回天之力。但我又要說服自己身體裡蠢蠢欲動的惰性,認認真真地坐在桌前看書做習題,嚴格地按著高考的考試時間來做模擬題。這種日子裡的我有種度日如年的感覺,但潛意識裡又希望這樣的“年”過得越慢越好。在那段時間裡,深夜裡我常常無法入眠,成功後的喜悅和失敗後的痛苦交替著閃現在腦海裡。兩相對比後,我能清晰地聽見自己的心跳和緊張,然後我必須開了燈好好說服自己的信心重新活過來才能安穩地睡去。到最後幾天,我都感覺自己快要瘋掉了。

  2003年6月7日,高考正式開始。我現在已經無法確切地回憶起那三天的情景,惟有考完數學的第一天印象最深也是最難忘的。我們這一屆的數學很難,我有很多朋友在考完數學走出考場後就已經絕望了,然後把這種絕望帶到之後的四科考試中,無限量地翻倍。其實我同樣考得很恐怖,在回家的路上,我冰涼得快要失去體溫了。但我不斷告訴自己不過只有一門不佳,我沒有理由就這樣放棄。“往前看”才是絕佳的方法,否則我將會為把低落情緒帶到後來的考試科目中而追悔不已。

  後來成績出來時,我的數學的確如設想的那般不堪,但其他五門都很正常,並且還有幾門是超常發揮。於是總分並不顯得太難看,也由此在之後接到了我夢寐以求的錄取通知書。

  今天,當我坐在電腦前,看見自己過往的一年在手指的敲擊下重新出現在螢幕上,那種感覺很複雜。高考的確會讓人長大,有很多心靈感悟是永遠無法用文字來表達的,只有真正走過了這段路才能體會到箇中滋味。我們在那一年中常常哀天怨地,說這世上怎麼就有“一考定終生”這怪玩意兒,然而,現在我們重新回味那段日子時,卻又略有謝意。我們在這一年中嚐遍了酸甜苦辣,哭過,也笑過,在那番磨練中,我們成熟了。

  再次回首往昔,那真的不過就是一米遠的天堂,走過了,就可以擁抱天地。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