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新常態展現新作為心得體會

  “新常態”一詞成為當下中國的新詞、熱詞、高頻詞。下面是帶來的,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範文1

  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是中央審時度勢做出的重大戰略判斷。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也是我們準確把握髮展大勢、做好新一年經濟工作的重要遵循。

  經過持續30多年的高速增長,中國經濟發展進入了新常態,集中表現在:增長速度正從高速轉向中高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結構調整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存量與增量並存的深度調整,發展動力正從傳統增長點轉向新增長點。新常態體現經濟工作新特徵、反映經濟執行新規律,只有主動適應、科學把握、積極作為,才能把握機遇,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適應新常態,首要的是轉變觀念、調整思路。新常態最表面的特徵是經濟增速放緩,最根本的變化是增長質量的提升、經濟結構的優化以及發展動力的調整。新常態下,“三期”疊加,經濟增長速度必然會呈現一定的下行趨勢,結構調整肯定會伴有“陣痛”,前期政策消化註定會付出相應的代價。我們要歷史、辯證地看待這些階段性特徵和趨勢性變化,增長速度有升有降符合經濟規律,只要在合理範圍內波動,就應保持定力和平常心。要堅決擺脫“速度情結”、“換擋焦慮”,堅決遏制盲目鋪攤子、悶頭上專案的粗放式發展方式,真正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

  適應新常態,根本的是要堅持發展、主動作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絕不意味著經濟建設不重要了、在發展經濟上可以鬆口氣了,更不意味著可以任由經濟增長“自由落體”而無所作為。新常態、新階段,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發展仍然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雖然增長速度放緩了,但增長的內涵和要求更高了,新常態下的發展必須是以就業充分、效率提高、結構優化為支撐的發展,必須是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是發展水平的飛躍和提升。這種發展不會自己從“天上”掉下來,這種飛躍也不會自然而然地實現。主動適應新常態,我們就要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毫不動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決克服“安於現狀”、“無所作為”的心理,振奮精神、積極作為,一心一意謀發展、咬定青山不放鬆,努力開創經濟社會發展新局面。

  適應新常態,關鍵是要乘勢而上、推進改革創新。新常態沒有改變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判斷,沒有改變我國經濟發展總體向好的基本面。能不能主動適應新常態,推動中國經濟向形態更高階、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順利演化,最重要的是要看深化改革開放和結構調整的力度。我們要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狠抓改革攻堅,突出創新驅動,依靠促改革調結構,力爭在增長速度減緩的情況下,質量和效益顯著提升,推動經濟發展向中高階水平邁進。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新的一年經濟工作任務繁重艱鉅,我們要把思想行動統一到中央的認識和判斷上來,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做好新一年各項工作上去,做到觀念上適應、認識上到位、方法上對路、工作上得力,以卓有成效的工作,奪取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新勝利。

  範文2

  經濟發展新常態是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階段特徵的判斷,我們要抓好經濟工作,就需要準確把握新常態,主動適應新常態,認真分析新常態下撫州經濟發展階段的特徵,創造更好的條件,促進我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已經為我們指出中國經濟新常態的主要特點:一是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速增長;二是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三是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我們要準確把握這些特點,採取新舉措,迎接新挑戰,創造新業績。

  新常態提出新要求。新常態不是一個新的經濟週期,而是一個新的時期,是經濟正在向形態更高階、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是發展的更高要求、更高境界。因此,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中央和省經濟工作會議為我們認識新常態、做好經濟工作提供了科學指南和基本遵循,全市上下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和省委精神上來,保持專注發展的定力,保持轉型升級的定力。在新常態下,更要按經濟規律辦事,實現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更要按自然規律辦事,實現遵循規律的可持續發展;更要按社會規律辦事,實現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性發展。做到觀念上適應、認識上到位、方法上對路、工作上得力,努力走出一條新常態下具有撫州特色的轉型發展之路。

  新常態蘊含新機遇。新常態下的諸多困難,的確對我們的發展構成挑戰,但與此同時,更應看到挑戰背後更有諸多機遇。從巨集觀層面看,經濟發展總體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昌撫一體化戰略的實施為撫州承接省會功能疏解和產業轉移創造了機會。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近幾年,我市謀劃實施了一批大專案、好專案,轉型升級、跨越趕超的後進比較足,財政收入持續攀升,去年財政總收入突破150億,較上年增長15%,高於全省財政收入平均增幅。這些都為撫州在新常態下實現更大作為提供了有力支撐。只要我們堅定信心、開拓進取、積極應對,就一定能抓住機遇,化解難題,實現既定的奮鬥目標。

  新常態要有新思路。適應新常態,必須展現新狀態。有新狀態才能把握先機,才能大有作為。墨守成規、刻舟求劍,適應不了新常態,只有轉變思路、勇於開拓,因勢利導、與時俱進,才能搶佔新常態下的制高點。做好今年的工作,要堅持“既要發展快,又要轉型快”,著力打造撫州經濟“升級版”。發展是第一要務,轉型是緊迫任務。大力實施創新驅動,加快結構調整,努力實現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要穩住經濟執行,確保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創新驅動發展取得新成效。要不斷深化改革,穩定經濟增長,加快轉型升級,推進科技創新,發展現代農業,加強城鄉建設,持續擴大開放,加強生態環保,保障改善民生,以有效的措施、紮實的作風,推動經濟平穩持續健康增長,促進社會事業全面進步。

  新常態仍須轉作風。從黨的提出的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到落實“八項規定”,再到“把權力關進制度籠子裡”,通過一場場“戰役”,各級大力整飭作風之弊,盪滌行為之垢,不僅讓黨員幹部靈魂深處受到了震撼,也讓群眾感受到了作風新常態帶來的新風氣。這種作風建設的新常態,對黨員幹部來說既是一種要求,也是幹事、成事的機遇。因此,黨員幹部不但要踐行”三嚴三實“,鞏固和拓展新常態的成果,還要凝魂聚氣、激發動力,把心思用在思建設、謀發展上,把工作重心放在抓基層、惠民生上,做到不受虛名、不聽浮術、不採華名、不興偽事。以敢於擔當、一抓到底的精神迎接各種困難和挑戰,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一步一個腳印抓好各項工作落實。

  站在新的起點上,認識新常態,把握新常態,我們才能保持清醒頭腦,才能擁有發展定力。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新的一年裡譜寫出建設幸福撫州的新篇章,才能圓滿完成“十二五”規劃的各專案標任務,才能在“十三五”到來時更加從容自如地揚帆起航。

  範文3

  去年一季度巨集觀經濟資料陸續公佈。許多經濟指標都在人們預料之中,表明我國經濟執行總體上仍處在合理區間。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從要素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上月底博鰲亞洲論壇2015年年會上,主席重申中央對經濟形勢的判斷。中國經濟升級換擋、加力爬坡的程序正在展開。

  面對大勢,可順不可逆;面對機遇,可用不可廢。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是這樣的大勢和機遇。

  怎樣推動中國經濟爬坡過坎,是一場新的考試,考驗駕馭市場經濟的智慧,檢驗掌控複雜局面的本領。新常態需要適應,更需要引領。2014年,在世界經濟復甦動力不足的情況下,我們實現了7.4%的增速,勞動生產率提高7%,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8%,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上升3個百分點。發展質量和效益的不斷提高,正是全國上下主動適應、積極引領新常態的結果。然而毋庸諱言,也有人一時半會兒轉不過彎來,或多或少表現出換擋焦慮症。

  今天的經濟,某種程度上說是一種信心經濟,社會預期對經濟走向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面對新常態下的新變化,惟有變被動為主動,才能頂住下行壓力,抓住新常態下的新機遇,實現新常態下的新作為。

  以新作為引領新常態,首先要有堅定的自信。發展速度換擋,是我國經濟向形態更高階、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化的必然。以我國經濟現有體量,7%的增速所產生的實際增量,差不多相當於每年貢獻了一箇中等發達國家的經濟總量,所聚集的動能是過去兩位數的增長都達不到的,這表明我國經濟增速 “換擋不失勢”。蹲下去才能跳得更高,上世紀以來各發達經濟體伴隨產業革命實現的經濟轉型,無不向我們昭示這一點。堅定信心,是祛除速度崇拜、換擋焦慮背後傳統思維慣性的最好藥方。

  以新作為引領新常態,最重要的是務實進取。必須堅決破除以往的思維定勢、行為慣性和路徑依賴,牢牢扭住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這條主線,著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著力加大公共產品、公共服務投入力度,打造“雙引擎”牽動經濟發展的新格局。我們高興地看到,經濟結構中服務業佔比繼續提高,消費升級方興未艾,企業內部創新步伐加快,市場新主體、新業態、新動力蓬勃發展,經濟執行亮點頻現。這些新變化都是幹出來的。只有實幹,我們才能跨溝邁坎,迎來百尺竿頭的更進一步。

  “堅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們,做出驚人的事業。”國外經濟學家認為,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相比,中國可能是惟一從“借鑑型經濟體”發展為具有獨立研發創新能力的國家。堅定信心、腳踏實地、奮發有為,以新作為主動引領新常態,我們定能將中國經濟的航船駛向新勝境。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