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新常態新形象新作為心得體會4篇

  為了確保順利完成習提出的“四個全面”,更好的適應新常態下的新要求,廣大基層幹部面臨新的挑戰對個人的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必須有更高的要求。下面是帶來的黨員新常態新形象新作為心得體會,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篇一:黨員新常態新形象新作為心得體會

  作風建設‘新常態’是民心所向、眾望所歸。黨員幹部都要以新的境界、新的習慣、新的作為,適應作風建設新常態。

  “政治生態“是指一個地方政治生活現狀以及政治發展環境的集中反映,是黨風、政風、社會風氣的綜合體現,核心是領導幹部的黨性問題、覺悟問題、作風問題。良好的政治生態不僅有利於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更是凝聚人心、形成合力、樹立形象的土壤。廣元市要求各地各部門單位要採取多種形式組織黨員幹部認真學習全國全省全市系列會議精神,深化對“四個全面”、“四個新常態”的理解和把握,切實把思想行動統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部署要求上來。要採取召開黨委***黨組***中心組專題學習會、部門單位幹部職工會、支部專題學習會以及務虛會、理論研討會等形式,增強討論活動的實效性和吸引力,無疑是營造當地良好政治生態的有力舉措。

  目前,雖然通過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大多數幹部能夠嚴格要求自己,保持良好的作風認真幹事創業,但仍然有一些幹部存在不適應新常態,思想懈怠、作風懶散、工作不力的現象。通過大討論活動的紮實開展,一方面可以鞏固教育活動成果,為“三嚴三實”活動預熱升溫,另一方面能夠解決部分班子及幹部自身存在的問題,切實達到營造良好政治生態的目的。

  當今時代在快速發展,如果黨員幹部不能在思想上高度重視,認識到新常態新習慣新作為的重要性,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就會導致行動遲緩,工作不在狀態,沒有實績,無法引領社會發展,完成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本次大討論活動的開展,能夠解決部分黨員幹部思想上仍存在的問題,清楚的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明確改進方向,迴歸主流,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

  篇二:黨員新常態新形象新作為心得體會

  指出,好乾部不會自然而然的產生,成長為一個好乾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組織培養。從幹部自身成長來講,個人努力是內因,也是決定性因素;從組織層面上講,幹部的成長離不開組織培養,形勢越變化,事業越發展,越要重視幹部培養,提升幹部的競爭力。

  要樹立正確的選人用人導向。選什麼樣的人,用什麼樣的幹部,直接關係到幹部隊伍建設的好壞。樹立什麼樣的選人用人導向很重要,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見賢思齊就蔚然成風。如何樹立好的選人用人導向?第一,要堅持黨管幹部原則。認真執行《黨政機關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堅持把執行《條例》和好乾部“五條標準”貫穿於幹部選拔任用全過程,嚴格程式選拔使用幹部,提高選人用人公信力。

  要堅持公道待人、公正用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任何人都有優點和缺點、長處和短處,領導幹部也是一樣。因此,公道待人就是要善於發現和發揮好每一位幹部的特色和優點,把幹部用在最合適的崗位上,使其特長充分體現出來、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同時,要根據幹部個人的性格氣質、能力素質、特長優勢合理搭配班子,優勢互補、劣勢相消,各揮其長,增強班子整體戰鬥力。在公道待人的基礎上公正用人,就是要摒棄私人恩怨、個人好惡,不以人劃線,公正使用幹部。好乾部是要用幹部的長處,而不是用幹部的短處,不是用他的缺點,這才是正確的用人原則。第三,要把倡導實幹、突出實績作為幹部價值取向。領導幹部要把精力用在幹事創業上,用在謀事而不是用在謀人上,真正使幹得成事的人有位子、想幹事的人有平臺、能幹事的人有舞臺,用實績來衡量、評價、使用幹部。同時,要鼓勵改革者、支援探索者、體諒失誤者、寬容失敗者、鞭策平庸者、保護創業者、懲治跑官者,真正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讓的幹事創業環境。

  要堅持在實踐中錘鍊幹部。指出,幹部多“墩墩苗”,才能走得更穩更遠;幹部不經過千錘百練,很難在關鍵時刻經受住考驗。實踐是個大熔爐,是培養幹部最管用最有效的辦法。第一,要在基層一線錘鍊幹部。鄉鎮,是國家最低層的一級行政組織,與群眾接觸最為緊密,也是各項工作最具體的執行者,直接面對各種矛盾和問題,是最能錘鍊幹部的地方,特別是要在重點專案、重點工作中來錘鍊和發現幹部。第二,要在急難險重任務中錘鍊幹部。幹部多經歷一些大事要事、急事難事,也是一個成熟的過程。要注重在搶險救災、應急處突、徵地拆遷、維護穩定等急難險重工作中發現幹部、鍛鍊幹部,提升幹部駕馭複雜矛盾、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第三,要在崗位經歷中鍛鍊幹部。要加強幹部多崗位交流鍛鍊,增加幹部的工作經歷、豐富幹部的工作閱歷,繼續加大部門和部門之間、部門和鄉鎮之間、鄉鎮與鄉鎮之間幹部交流力度,提升幹部素質能力,增強幹部隊伍整體戰鬥力。

  要加強對幹部的教育、監督和管理。好乾部是培養出來的,同時也是管出來的,嚴是愛,寬是害,對幹部管得嚴一點,管得緊一點,本質上是對幹部真正的關心和愛護。一是要加強對幹部的教育培訓。要加強幹部科學理論武裝、理想信念教育、黨性黨風黨紀教育,特別是要加強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學習教育,增強幹部政治敏銳性,增強幹部防微杜漸的意識。二是要從嚴管好乾部。堅持嚴字當頭,以嚴的態度、嚴的措施、嚴的紀律管理幹部,引導幹部懂規矩、守紀律,搞清楚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根本上講,還是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不斷健全和完善幹部管理監督的規章制度,嚴格執行好從嚴管理幹部的一系列規章制度,規範幹部權力執行,發揮好制度的約束、規範和引導作用。三是要堅持談心談話制度。一些幹部身上的很多小問題、小毛病沒人管,日積月累,就會形成大問題。要堅持抓早、抓小、抓苗頭,經常性開展談心談話、警示教育,既管好“八小時以內”,也要了解“八小時之外”,時常“咬咬耳朵”、“扯扯袖子”,時常掌握幹部的思想、工作、生活動態情況,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真正做到政治上關心、工作上支援、生活上關愛。

  篇三:黨員新常態新形象新作為心得體會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黨的基層組織是黨在基層的戰鬥堡壘,直接關係到基層穩定、農村發展、農民增收等重大問題。當前,我國正處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關鍵時期,作為佔全國近70%人口的農村成為了問題的重中之重。基層幹部作為農村的“核心”,是黨員群眾的“主心骨”,是農村經濟社會的“領頭雁”,基層幹部作用發揮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步伐,影響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影響全面依法治國的落實,影響全面從嚴治黨的效果。為了確保順利完成習提出的“四個全面”,更好的適應新常態下的新要求,廣大基層幹部面臨新的挑戰對個人的綜合素質和工作能力必須有更高的要求。

  一、“兩個強化”是新常態下做好基層幹部的政治基礎

  一是強化學習。一要學理論,系統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及科學發展觀;重點學習的系列講話精神,真正把習的講話精神貫徹落實到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二要學知識,著眼於履行崗位職責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農村必備知識學習,市場經濟知識、資訊科技知識、民主法治知識的學習,提高領導水平和能力。三要學政策,鄉村職能轉變,主要是為群眾服務,怎樣去為群眾服務,關鍵要把黨的農村政策認真貫徹落實好。中央關於農村改革發展的政策非常多,我們只有弄清了政策,對群眾宣講了政策,才能真正把農民組織起來。所以我們村幹部要把學政策放在重要位置,真正學懂弄通。

  二是強化黨性。一要強化政治意識,增強政治信念的堅定性、政治立場的原則性、政治鑑別的敏銳性、政治忠誠的可*性、始終從政治的高度思考問題,研究工作。二要強化團結意識。團結出戰鬥力、團結出生產力、團結出幹部、團結有利於身心健康,只有緊密團結才能目標一致,齊心協力,聚精會神思改革謀發展,求突破。三要強化大局意識。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時刻把擔負的任務與大局聯絡起來,從全域性的高度謀劃發展思路,從大局的角度落實工作任務。在其位謀其政,任期支付其責。

  二、“六項能力”是新常態下帶領農村發展的必備素質

  村級幹部肩負著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領導和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任,是黨的執政能力的具體體現者和實踐者,其能力狀況如何關乎黨的執政地位和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當前,根據所肩負的職責任務和農業農村工作實際,廣大村級幹部應當至少具備六項能力。

  一是服務群眾的能力。村級幹部要樹立服務好每一位群眾的意識,真正把群眾的利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一要做好政策服務。要把宣傳貫徹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作為自己的重要任務,通過多種方式,把群眾的意志統一到黨的意志上來。二要做好資訊服務。村級幹部要把捕捉傳輸各類經濟資訊當作大事來抓,通過多種途徑為農民提供準確快捷的資訊,有效地組織和引導群眾從事生產經營活動,達到農村產業結構優化和農民增收的雙贏效果。三要做好技術服務。要充分利用各種載體、廣泛傳播科普知識和實用技術,幫助群眾運用先進技術實現效益最大化,建設一批科技示範村、科技示範基地、科技示範戶,指導農民成立科普協會,健全科普網路,讓農業科技成為他們致富的有力支撐。四要做好法律服務。要加強法律的宣傳教育,提高農民的法制意識和合法經營觀念,引導群眾學會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訴求,教育群眾依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二是發展經濟的能力。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出路。我們村級幹部要增強憂患意識,搶抓機遇,堅持發展為中心,促進農村經濟加速發展。一要有發展的眼光。要能夠正確判斷形勢,抓住發展機遇,掌握市場規律,善於利用各種資訊資源,形成超前思維,具有發展的敏銳性和預見性。二要有發展的思路。能夠把黨和國家關於農村改革發展的政策措施與當地實際相結合。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依託,以產業化經營為主線,充分利用地域資源優勢,形成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牧則牧、宜商則商的產業化發展思路。三要有發展的措施。在提高農民素質、加強村兩委會班子建設、產業結構調整、扶持龍頭企業、發展“一村一品”和城鄉發展一體化等方面,都要有紮實有效的具體措施。

  三是改革創新的能力。當前,國際形勢繼續發生深刻變化,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階段農村發展也面臨如何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如何發展現代農業、如何發展農村公共事業等一些難題。因此,我們村級幹部要繼續解放思想、大膽探索、勇於開拓、善於創新、不斷提高破解難題的能力。要認真研究新形勢下農村工作的新特點,在發展理念上創新,立足發展現代農業,在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上創新,著眼轉變作風,提高效率,在工作機制上創新。

  四是化解矛盾的能力。當前,我縣正處在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社會大局穩定是前提,但是,在農村還存在不少矛盾和問題,處理不好就會引發上訪,甚至群體性事件,嚴重影響社會穩定,制約經濟發展。村級幹部一定要正確面對矛盾困難,這是推不掉、捂不住、躲不了的,化解矛盾糾紛、維持社會穩定已成為村級幹部的必備能力。一要能控制局勢。當了解矛盾糾紛大概情況後,應採取有效的防範措施、控制矛盾的局勢、防止矛盾升級。二要會現場對話。對群眾提出的問題能冷靜分析,注意掌握尺度和火候,因勢利導,因人而異,依照法律政策依據進行解答。

  五是推動落實的能力。抓落實是一個重大的實踐問題,是每個村幹部最重要的工作任務和工作手段。一要善於營造抓落實的氛圍。善於調動幹部群眾的積極性,善於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善於建立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從而營造一個真抓實幹、爭創一流的幹事創業氛圍,團結和帶領廣大黨員幹部以高昂飽滿的熱情把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二要善於運用抓落實的方法。能夠把科學精神和實幹精神結合起來,把總結經驗和探索創新結合起來,尊重客觀規律,尊重群眾意願,不務虛功、講求實效,善於分清主次、突出重點、明確主攻方向,促進工作整體推進。

  六是依法辦事的能力。隨著農村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廣大農民群眾的民主意識、參政意識日益增強,我們村幹部要把依法行政作為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的一項重要內容,落實到工作的各個方面。一要懂法。全面系統學習法律法規,掌握黨和國家在農村的各項政策,明白做好農村工作必須依政策辦事、按章程理事、用法律行事,成為法制觀念強、執行政策好、服務水平高的表率。二要守法。牢固樹立法律至上的觀念,認真執行法律法規,嚴格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活動,自覺把行政行為納入法制的軌道,不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執法違法。三要用法。從根本上轉變那些不適應依法行政要求的傳統觀念、工作習慣、工作方法,善於運用法律手段調節利益關係,適應社會轉型、體制轉軌、結構調整的需要。

  三、“三個提高”是新常態下做好基層幹部的關鍵舉措

  當前,面對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農民增收成為農村工作的重點,基層幹部是農民增收的領路人和最直接的幫手,要讓農民瞭解農村經濟形勢,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村幹部就得不斷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本領,制定更多行之有效的舉措。隨著社會的發展,當今一些群眾對待基層幹部“有田有地不找你,有吃有穿不*你,不批不鬥不怕你,不繳攤派氣死你,有了問題再纏你,解決不了就罵你”。面對農村的這些現狀,一些基層幹部束手無策,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硬辦法不敢用。然後,時代要進步,農村要發展,農民要增收,作為新常態下的基層幹部,必須通過“三個提高”,解決基層幹部的“三大問題”。

  一是提高政策水平,解決理解不夠的問題。近年來,中央先後出臺了一系列關於農村改革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這些都是當前指導農業農村工作的重要檔案。全面瞭解、系統掌握這些檔案精神是對我們基層幹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做好村上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只有系統深入的學習,切實提高政策水平,解決理解不夠的問題,才能把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落到實處。

  二是提高發展意識,解決工作不力的問題。農村工作的核心是“三農”問題,“三農”問題的重點是農民問題,農民問題的關鍵是發展問題,發展問題的根源是農民增收問題。只有大幅度的增加農民收入,才能促進農業進一步發展,才能不斷提高農民生活水平,才能讓農村長治久安。因此大家要牢固樹立發展為大、發展為先、發展為重的意識。只有不斷探索增加農民收入的新途徑,加大產業結構調整,想方設法加大傳統農業向生態觀光、現代農業轉變等工作的力度,才能切實解決經濟發展心中無數等工作不力的問題。

  三是提高責任意識,解決作風不實的問題。村級幹部雖然職位不高,但責任重大,擔負著農村改革發展穩定的重大任務,必須明確責任,堅持真抓實幹,力戒形式主義,切實解決急功近利、心浮氣躁、作風不實等問題。只有嚴格對照“三嚴三實”要求,樹立良好的敬業精神和強烈的責任意識,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作風不實的問題。

  篇四:黨員新常態新形象新作為心得體會

  說過一句精闢的話:“如果不加強讀書學習,知識就會老化,思想就會僵化,能力就會退化。”在新的形勢下,加強學習是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的迫切需要。對於政研幹部來說,只有持之以恆地學習,說話才有中氣,思想才有靈氣,文章才有才氣,行事才有底氣。為此,我們圍繞適應“新常態”、確保“新作為”這一主題,著眼於“人人可學、人人好學、人人學好”的“三學”目標,推行學習全員化、學習組織化、學習制度化、學習價值化“四化”學習制度,以學修身、以學益智、以學增才,努力提升幹部素質,提升隊伍形象,提升服務水平。

  推行學習全員化。學習全員化,就是把幹部職工全部納入學習計劃,樹立“全民學習”的理念,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一是領導帶頭學。行不率則眾不從,身不先則眾不信。堅持領導幹部帶頭抓、帶頭學、帶著講,努力使自己成為學習型組織的堅定擁護者、模範帶頭者。二是集體專題學。結合開展“三嚴三實”和“忠誠乾淨擔當”專題教育活動,創新方式,每季度組織一次集中學習。同時,適時召開學習經驗交流會,廣宣為學之道,大興勤學之風,力求善學之策。三是幹部普遍學。學通“必修課”,用最新理論、政策法規武裝頭腦,用黨風、黨紀、黨性規範和約束自己;學精“專業課”,對基本理論深學、本職業務精學、修身知識勤學、急需知識先學,努力成為部門工作的行家裡手;學好“選修課”,力求有己所長,專兼併進,綜合提高。  推行學習組織化。學習組織化,就是確保整個學習活動有計劃、有步驟、有秩序地進行。堅持科學組織,努力創造學習條件、營造整體氛圍。一是分段推進。適應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要求,堅持分階段制定學習計劃、明確學習內容,制定具體的學習工作計劃,量化指標要求,做到長期有規劃,短期有安排。二是分類引導。年輕幹部職工重點抓團隊式學習培訓,建立材料交流平臺,提供學習資料,搭建“網路學習課堂”,開展“傳、幫、帶”活動,實行“零距離”學習、“全天候”學習和“開放式”學習。

  推行學習制度化。學習制度化,就是依靠科學合理、行之有效的制度將學習行為方式內化為組織和個人的自覺行動。建立健全領導、考核等機制,推進學習型組織建設的常態化、長效化。

  一是建立領導制度。成立建設學習型組織工作領導小組,負責抓學習的組織、協調、督促、落實各項工作。

  二是建立學習制度。推行星期一例會學習制度,圍繞新時期新任務,根據工作需要,確定學習重點,組織開展理論、政策、法規學習。

  三是建立學分制管理制度。將個人年度學分作為幹部職工評先評優依據之一,年底根據學分標準和按所得學分高低,確定優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個等次,對無正當理由,年度學分不合格者,當年不得參加評先評優。

  推行學習價值化。學習價值化,就是堅持“三看三不看”,不看學歷看學習、不看文憑看水平、不看資歷看能力,按照學以增智、學以創業的要求,把學習成果轉變為思路、措施、辦法,把提高綜合素質能力、實現部門工作新發展、展示部門新形象,作為建設學習型組織的價值追求。推行學習價值化,目的就是促進篤學篤行,如此,則學可成、事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