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雨天來好烙餅閱讀題答案

  在下雨的季節裡,適合做哪些事情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秋雨天來好烙餅》閱讀題目及其參考答案以供大家學習。
 

  《秋雨天來好烙餅》閱讀原文:

  颱風擦邊大阪,星期天下雨,大人小孩都睡到自然醒起來,弄點啥吃呢?“下雨啦,咱們烙張餅吃吧。”突然想起姥姥以前愛說的這句話,於是洗手和麵,切蔥花灑好芝麻加點鹽再倒點香油,準備烙蔥花餅。

  小時候在姥姥家待的時間長,最喜歡的是下雨天,姥姥家的花池裡有各色的大麗花和變色草,洗去北方的塵土,頂珠帶露特別好看。我穿著姥姥的尖頭小腳雨鞋,從東屋穿過院子去西屋的廚房。姥姥說,下雨啦,咱們烙張餅吃吧。她挽起黑大褂的袖子從麵缸裡舀一勺面開始和麵,舀勺是用院子裡結的葫蘆一切兩半做的,在麵缸裡廝混久了哪兒哪兒都是白的。面和好了,發一會兒,姥姥往柴火灶裡添根硬柴,坐上兩邊帶把的鐵鍋,舀一勺白白的豬油,烙餅溜著鍋邊下去,不一會兒發麵鼓起大大小小的包,四周就散發著芝麻的香味。姥姥站起來欠著身子,手抓著烙餅邊翻個面兒,黃金大餅就呈現在眼前。

  我常驚異姥姥怎麼素手就去抓那麼熱的烙餅,姥姥笑笑說不燙啊。守在廚房裡等著剛出鍋的烙餅,然後抓著一角坐在門檻上邊吃邊看外面的雨,聽雨滴打在青石上滴答的聲音,是我小時候雨天最好的記憶。姥姥常盤著腿坐在大椅子上,抽著煙,雖然長大了對女性抽菸總有些抗拒,但是姥姥就不一樣,她輕輕吐出的煙霧消散在雨天的溼氣中,我覺得特別和諧。

  姥姥是大戶家的閨女,雖沒念過書卻常有詩意。她做疙瘩湯,往麵疙瘩里加點韭菜末,白白綠綠的,說那叫“米魚纏沙”。冬天把爆米花紮在棗刺上逗我玩,說那叫“乾枝梅”。春天花椒樹長出嫩葉子,她揪一把切碎了放在油餅面裡,炸出來的油餅那叫一個香!中學的時候我帶了男女同學騎車去姥姥家玩,臨走的時候她偷偷跟我說,我覺得那個捲毛的男娃娃不錯哦。

  到了我娘,愛蒸包子,也愛烙餅,尤其是秋天。家裡烙餅鍋是個圓的鐵平底鍋,爐子呢是個大鐵皮爐子,燒煤,一圈又一圈的爐圈,拿下兩個爐圈就正好能把平底鍋坐上。照樣是豬油,不同的是我娘擀出來的餅大小總是和鍋極度匹配,沒法下手抓著翻面,得需要輔助鏟子。

  我娘每次烙好多蔥花餅,嘴巴里覺得空了,就抓一角填補。過夜的烙餅硬硬的,卻正好適合泡饃吃法。把餅切成菱形的小塊放碗裡,加點鹽,開水衝進去,發麵的小洞洞裡迅速地變軟,而昨天的豬油在開水裡綻放著油花。早晨吃一碗去上學,肚子裡很滿足。

  如今輪到我了,獨在異鄉為異客,身旁還有小人兒兩個。帶兩個小人兒回國的時候,他們最喜歡的吃食居然也是集市上賣的蔥花烙餅。每次,他們都眼巴巴地站在餅鐺旁邊等著人家掀鍋蓋,熱氣和香氣一齊出來。買上幾塊錢的,放在塑料袋裡,經常沒走回孃家已經吃沒了。放了白糖黃油烤出來的麵包也很香,而麵粉那種不加任何修飾的質樸香氣卻更吸引我們。我們那6歲的女兒和4歲的兒子,是思想已經上升到簡單至美的境界了,還是隻單純遺傳了為娘我那強大的烙餅基因?

  女兒6歲,站在小椅子上揮舞著擀麵杖奮力把一個個麵糰擀成各種圓、橢圓和不規則多邊形,有的甚至破著若干個大洞。兒子則拿著做曲奇用的各種模子,把小麵糰塞進去拿出來地重複著,最後跑過來說,媽媽給我烤個飛機一樣的餅吧!

  不管形狀是什麼樣,我家的蔥花餅烙出來,依舊是香氣四溢。我一張一張地烙,那邊的爺兒仨一角一角地吃,有時候烙的都趕不上吃的。也許再過上三十年,在世界的某個角落裡,女兒也會在下雨的天氣裡跟她的女兒說“下雨啦,咱們烙張餅吃吧”,甭管是用什麼語言。

  姥姥家那個大柴火灶,老孃時代的大肚子鐵皮爐子,我那三個灶口加烤箱的“爐子”,隔著好幾十年,出爐的烙餅也許味道都一樣。

  秋雨中,我,想家啦。
 

  《秋雨天來好烙餅》閱讀題目:

  1. 分析下面句子的表達效果。

  守在廚房裡等著剛出鍋的烙餅,然後抓著一角坐在門檻上邊吃邊看外面的雨、聽雨滴打在青石上滴答的聲音……

  2. 文中畫曲線的句子有什麼作用?

  3. 文章哪些內容體現了“我”的兒女對烙餅的愛?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分析。

  4. 你如何理解文中“隔著好幾十年,出爐的烙餅也許味道都一樣”這句話?

  5. 本文標題有什麼作用?請結合文章內容具體分析。
 

  《秋雨天來好烙餅》閱讀答案:

  1.“守”“等”形象地寫出“我”等待姥姥的烙餅出鍋時的情景以及急切的心情,“抓著”邊吃邊看雨、聽雨,寫出了“我”吃烙餅時的快樂。

  2. 將香噴噴的麵包和樸素的烙餅作對比,突出了作者一家對烙餅的喜愛。

  3.***1***“每次,他們都眼巴巴地站在餅鐺旁邊等著人家掀鍋蓋”,“眼巴巴”寫出孩子們對烙餅的期待。***2***“買上幾塊錢的,放在塑料袋裡,經常沒走回孃家已經吃沒了”,側面寫出了孩子們愛吃烙餅。***3***“女兒6歲,站在小椅子上揮舞著擀麵杖奮力把一個個麵糰擀成各種圓、橢圓和不規則多邊形……兒子則拿著做曲奇用的各種模子,把小麵糰塞進去拿出來地重複著,最後跑過來說,媽媽給我烤個飛機一樣的餅吧!”通過對兒女動作、語言的描寫,表現他們喜歡烙餅,並迫不及待地自己動手製作烙餅。***4***“我一張一張地烙,那邊的爺兒仨一角一角地吃,有時候烙的都趕不上吃的”,寫出家人吃烙餅吃得快,側面體現他們對烙餅的愛。

  4.“隔著好幾十年”,指姥姥、媽媽烙餅給“我”吃,“我”烙餅給孩子們吃,這中間相隔好幾十年。“出爐的烙餅也許味道都一樣”指烙餅中寄託的對晚輩的愛以及晚輩對親人的想念都一樣。體現了作者對家人、家鄉的思念和愛。

  5.“烙餅”作為線索,貫穿文章始終,使文章渾然一體;“秋雨天來”引出下文姥姥烙餅的情形,進而引出姥姥、媽媽和“我”寄託在烙餅中的情感。題目能吸引讀者,激發閱讀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