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的物態變化分類試題彙總

  以下是是小編為大家推薦有關於中考的物理物態變化分類試題彙總梳理以及分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2015•東營***2015年5月8日,河北、北京、內蒙古等地區域性地區出現罕見的五月飄雪景象。有關雪的形成,正確的是

  A.凝固現象且吸熱

  B.凝固現象且放熱

  C.凝華現象且放熱

  D.凝華現象且吸熱

  考點: 生活中的凝華現象.

  專題: 汽化和液化、昇華和凝華.

  分析: 物體由氣態變為固態的過程叫凝華,雪是固體,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形成的;凝華過程要放出熱量.

  解答: 解:雪是固體,是由地面上蒸發的水蒸氣,在向上流動時,遇到極冷的氣流而放熱,形成了固態的雪花,然後雪花變大,下落,形成下雪.整個過程中雪是由氣態的水蒸氣直接變為固態的冰而形成的,屬於凝華現象,凝華過程要放出熱量.

  故選C.

  點評: 此題考查的是生活中的凝華現象,是一道基礎題.

  2.***2015•北京***圖3所示的四個物態變化的例項中,屬於液化的是*** ***

  考點: 液化及液化現象.

  專題: 汽化和液化、昇華和凝華.

  分析: 判斷物態變化現象首先要知道各種物態變化的定義,然後看物體是由什麼狀態變為了什麼狀態,從而得出結論;

  物體由氣態變為液態的過程叫液化,看選項中哪個生成物是液態,再看是否由氣態形成.

  解答: 解:A、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是熔化現象,不合題意;

  B、盛夏,草葉上形成“露珠”,是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符合題意;

  C、深秋,楓葉上形成“霜”,是水蒸氣凝華形成的,不合題意;

  D、嚴冬,樹枝上形成“霧凇”,是水蒸氣凝華形成的,不合題意.

  故選B.

  點評: 此題考查的是我們對於生活中物態變化的分析能力,物態變化是中考必考的一個知識點.

  3.***4分******2015•內江***無論是嚴冬還是酷暑,在使用冷暖空調的房間窗戶玻璃表面,有時都會出現小水珠,那麼,關於這種現象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夏天,小水珠附著在玻璃的內表面,冬天,小水珠附著在玻璃的外表面

  B. 夏天,小水珠附著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小水珠附著在玻璃的內表面

  C. 無論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現在玻璃的內表面

  D. 無論冬夏,小水珠都是出現在玻璃的外表面

  考點: 液化及液化現象..

  專題: 汽化和液化、昇華和凝華.

  分析: 夏天,室外溫度高,室內溫度低,室外的水蒸汽液化,小水珠在外面;冬天,室內溫度高,室外溫度低,室內水蒸汽液化,水珠在內表面.

  解答: 解:酷暑的夏天使用空調,室內溫度低於室外溫度,窗戶玻璃比室外空氣溫度低,室外空氣中的水蒸汽遇到冷玻璃液化為小水珠凝結在玻璃外表面.

  寒冷的冬天使用空調,室內溫度高於室外溫度,窗玻璃比室內溫度低,室內的水蒸汽遇到冷玻璃液化,小水珠凝結在玻璃的內表面.

  故選B.

  點評: 當室內溫度高室外溫度低時,室內水蒸汽液化;當室內溫度低室外溫度高時,室外水蒸氣液化.不應弄混了.

  4.***2015•婁底******6分***小華設計瞭如圖所示的甲、乙兩種裝置來探究“冰熔化時溫度變化規律”。

  ***1***實驗室常用溫度計是利用液體的_______性質製成的;

  ***2***該實驗應選用_____***選填“大冰塊”或“碎冰塊”***來進行實驗,效果更好些;

  ***3***為了使試管中的冰受熱均勻。且便於記錄各時刻的溫度值,小華應選用_____***選填“甲”或“乙”***裝置來進行實驗。

  考點: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實驗..

  專題:探究型實驗綜合題.

  分析:

  ***1***常用的溫度計都是液體溫度計,其原理就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製成的;

  ***2***利用水浴法加熱,可以使固態物質受熱均勻,且可以防止溫度上升較快,便於測量溫度;

  ***3***等質量的碎冰塊與大冰塊相比,均勻受熱,可以減小誤差.

  解答:

  解:***1***常用的液體溫度計都是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製成的,

  ***2***實驗中宜選用等質量的碎冰塊,均勻受熱,可以減小誤差,效果更好些;

  ***3***利用水浴法加熱,不但能使試管受熱均勻,而且物質的溫度上升速度較慢,便於及時記錄各個時刻的溫度,故應選擇乙裝置.

  故答案為:***1***熱脹冷縮;***2***碎冰塊;***3***乙.

  點評:

  本題考查了學生對探究“冰熔化過程的規律”的理解和掌握,難度不大;要明確:為使冰能夠均勻受熱,應選用碎冰.

  5.***2015•孝感***下列關於生活中常見熱現象的解釋錯誤的是

  A.在高山上燒水時,水溫不到90℃水就沸騰了,是因為水的沸點與大氣壓強有關

  B.霜的形成是凝華現象

  C.夏天剝開雪糕包裝紙時,雪糕周圍冒“白氣”,這是液化現象

  D.固體在熔化過程中吸熱,溫度一定升高

  考點:沸點及沸點與氣壓的關係;熔化與熔化吸熱特點;液化及液化現象;生活中的凝華現象..

  專題:溫度計、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昇華和凝華.

  分析:

  ①液體的沸點跟氣壓的大小有關,氣壓增大,沸點升高;氣壓減小,沸點降低.

  ②物質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叫凝華,需要放出熱量;

  ③物質由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需要放出熱量;

  ④晶體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非晶體熔化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升高.

  解答:

  解:

  A、大氣壓強隨海拔高度的增加而減小,液體沸點隨氣壓的降低而降低,所以在高山上燒水時,水溫不到90℃水就沸騰了.此選項正確;

  B、霜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而成的冰晶.此選項正確;

  C、雪糕周圍冒的“白氣”,是周圍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此選項正確;

  D、晶體在熔化過程中雖然吸收熱量,但溫度保持不變.此選項錯誤.

  故選D.

  點評:

  判斷物態變化現象首先要知道各種物態變化的定義,然後看物體由什麼狀態變為了什麼狀態,根據定義做出判斷.

  6.***2015•安徽***利用乾冰***固態二氧化碳***進行人工降雨的主要過程是:乾冰在高空中直接變成氣體,高空中的水蒸氣遇冷直接變成冰晶,冰晶下落時變成雨。以下分析錯誤的是

  A.乾冰直接變成氣體是昇華過程 B.乾冰直接變成氣體是放熱過程

  C.水蒸氣直接變成冰晶是凝華過程 D.冰晶下落時變成雨是吸熱過程

  考點: 生活中的昇華現象.

  專題: 汽化和液化、昇華和凝華.

  分析: 昇華是指物質從固態直接變為氣態的過程,它需要吸熱;凝華是指物質從氣態直接變為固態的過程,是放熱過程;物質由固態變為液態叫熔化,需要吸熱.

  解答: 解:

  A、B、乾冰是一種非常容易昇華的物質;當它昇華時,會從周圍空氣吸收大量的熱.選項A正確,選項B錯誤;

  C、乾冰昇華過程中吸收熱量,導致空氣溫度急劇下降,使周圍水蒸氣放熱凝華形成固態的小冰晶.此選項正確;

  D、冰晶在下落過程中吸收熱量,由固態熔化成水,同時吸收熱量.此選項正確.

  故選B.

  點評: 我們不僅要掌握常見的物態變化現象,還要清楚每個物態變化過程的吸放熱情況.

  7.***3分******2015•常德***關於熱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 霧的形成是液化現象,需要吸熱

  B. 冰變成水是熔化現象,需要吸熱

  C. 冬天撥出的“白氣”是汽化現象,需要吸熱

  D. 衣櫃裡的樟腦丸變小是昇華現象,需要放熱

  考點: 液化及液化現象;熔化與熔化吸熱特點;昇華和凝華的定義和特點..

  專題: 溫度計、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昇華和凝華.

  分析: 六種物態變化中,熔化、汽化、昇華是吸熱的.凝固、液化、凝華是放熱的.

  解答: 解:A、霧是液態的,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是放熱的,故A錯誤;

  B、冰是固態的,冰變成水後變為液態,是熔化現象,物體熔化是吸熱的,故B正確;

  C、冬天人撥出的高溫氣體遇到外面的冷空氣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了人們看到的“白氣”,液化是放熱的,故C錯誤;

  D、樟腦球變小,是昇華過程,是吸熱的,故D正確.

  故選B.

  點評: 掌握六種物態變化的前後狀態變化以及吸熱和放熱情況是解決此題的關鍵.

  8.***4分******2015•廣元***小英學習液體蒸發知識以後,利用身邊的物品設計了一個“比較酒精與水蒸發快慢”的小實驗.

  【設計並進行實驗】

  ***1***在吸管的中間插入一枚大頭針,如圖甲所示,把大頭針的兩端搭在兩個紙杯的邊沿並使吸管保持水平平衡.

  ***2***在這兩紙杯中分別倒入少許質量相等的酒精與水,取兩片相同的紙巾分別浸入酒精與水中;待杯中酒精與水全部被紙巾吸收後,取出溼紙巾分別掛在吸管的兩端***如圖乙所示***,兩節紙巾的位置直到吸管恢復平衡.

  ***3***當酒精與水開始蒸發時仔細觀察吸管,如果吸管哪段上翹,就說明哪段的液體蒸發得更 快 ***選填“快”或“慢”***

  【交流與評估】

  ***4***放在吸管兩端的溼紙巾,其攤開的面積必須 相同 ***選填“相同”或“不同”***

  解:

  ***3***根據槓桿的平衡原理可知,原來吸管是平衡的,當酒精與水開始蒸發時,吸管上翹的一端質量減小,說明哪端的液體蒸發得快;

  ***4***放在吸管兩端的溼紙巾,其攤開的面積必須相同,還必須保證他們的溫度和通風情況相同,這個樣才有利於比較酒精和水的蒸發快慢情況.

  故答案為:***3***快;***4***相同.

  9***2015.廣州***通過熱傳遞,某物體從固態變為液態,上圖7是該過程物體的溫度隨時間變化影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這是非晶體      B.此過 程是液化過程

  C.t= 0時刻物體內能為零 D.0-t1這段時間,物體要吸熱

  考點: 熔化和凝固的溫度—時間圖象.

  專題: 影象綜合題.

  分析: ***1***從圖象中辨別晶體與非晶體主要看這種物質是否有一定的熔點,即有一段時間這種物質吸熱,溫度不升高,但內能增加,而此時就是這種物質熔化的過程.

  ***2***任何物質的分子總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所以內能不可能為零.

  解答: 解:A、從圖象可以看出,此物質有一定的熔化溫度,所以此物質是晶體,故A錯誤.

  B、從圖象可以看出,固體吸熱,溫度升高,繼續吸熱,溫度不變,此時溫度不變的過程是晶體的熔化過程,故B錯誤;

  C、任何物質的分子總在永不停息地做無規則運動,所以內能不可能為零,因此t0時刻物體溫度為零,但其分子仍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所以具有內能,故C錯誤;

  D、0﹣t1這段時間,物體一直吸熱,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 從圖示的圖象中,可以獲取很多資訊:物質的種類***晶體還是非晶體***、熔點、熔化時間等.關鍵要將熔化過程與圖象兩者聯絡起來.

  10.***2015.張家界***張家界景區雨後雲霧繚繞,猶如仙境。關於霧,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霧是水蒸氣 B.霧是山中冒出來的煙

  C.霧是水蒸氣凝固形成的 D.霧是水蒸氣液化形成的

  考點: 液化及液化現象.

  專題: 汽化和液化、昇華和凝華.

  分析: 解答此題首先要知道的霧氣是什麼狀態,然後知道這種狀態的物質從哪來的.霧氣是液態的小水滴,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變來的.

  解答: 解:

  雨後的空氣中總有很多的水蒸氣,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漂浮在空氣中,就是霧.而水蒸氣是看不到的.

  故選D.

  點評: 此題考查的是生活中物態變化現象的判斷,分析時弄清變化前後的狀態變化是本題的關鍵.

  11.***2015.德州***小明幫媽媽做飯時,聯想到了許多物理知識。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香氣四溢是由於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

  B.炒雞塊時利用了熱傳遞的方法使雞塊內能增大

  C.使用高壓鍋更容易把食物煮熟是利用了液體沸點隨氣壓增大而降低的原理

  D.油炸食品比水煮熟的更快,是由於油的沸點比水的沸點高

  【答案】C【解析】

  試題分析:香氣四溢是由於分子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A描述正確;炒雞塊時利用了加熱的方法使雞塊內能增大,故B描述正確;用高壓鍋煮飯是因為鍋內氣壓大,沸點高,所以飯熟得快,故C描述錯誤;油炸食品比水煮熟的更快,是由於油的沸點比水的沸點高,故D描述正確。選C。

  【考點定位】 分子熱運動 改變內能的方法 沸點與氣壓的關係 不同物種的沸點

  12.***3分******2015•懷化***下列現象中,屬於汽化現象的是***  ***

  A. 拿出冰櫃的飲料瓶外出現的水珠

  B. 繞在半山腰的雲霧

  C. 春天早晨操場邊樹葉上的露珠

  D. 身上的汗水變幹了

  考點: 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

  專題: 汽化和液化、昇華和凝華.

  分析: ***1***在一定條件下,物體的三種狀態﹣﹣固態、液態、氣態之間會發生相互轉化,這就是物態變化;

  ***2***物質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叫凝華,物質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叫昇華;由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由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由固態變為液態叫熔化,由液態變為固態叫凝固

  解答: 解:

  A、拿出冰櫃的飲料瓶外出現的水珠,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到冷的飲料瓶變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現象,故A錯誤;

  B、繞在半山腰的雲霧,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變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現象,故B錯誤;

  C、春天早晨操場邊樹葉上的露珠,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變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現象,故C錯誤;

  D、身上的汗水變幹了,是汗水發生的汽化現象,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 分析生活中的熱現象屬於哪種物態變化,關鍵要看清物態變化前後,物質各處於什麼狀態;另外對六種物態變化的吸熱和放熱情況也要有清晰的認識.

  13.***2分******2015•揚州***下列各種自然現象的形成,屬於液化現象的是***  ***

  A. 雪 B. 露 C. 霜 D. 冰

  考點: 液化及液化現象..

  專題: 汽化和液化、昇華和凝華.

  分析: 物體由氣態變為液態的現象叫液化,根據液化的定義來一一判斷.

  解答: 解:A、雪是固體,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形成的,是凝華現象,故A錯誤;

  B、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放出熱量變為液態的小水珠附著在固體上形成露,露的形成屬於液化,故B正確;

  C、霜是固體,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形成的,是凝華現象,故C錯誤;

  D、冰是固體,是由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形成的,是凝華現象,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 此題考查了我們對於生活中物態變化現象的判斷,是一道基礎題.

  14.***5分******2015•桂林***如圖所示是在“探究水的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活動中使用的實驗裝置.小麗同學負責的實驗小組測量了水在加熱過程中溫度隨時間變化情況,並記錄有關資料如下表:

  時間/min 0 1 2 3 4 5 6 7 8 9

  溫度/℃x k b 1 . c o m 90 92 94 96 97 98 98 98 98 98

  ***1***當水沸騰時,觀察到燒杯內產生大量氣泡並不斷上升、大小 變大 ***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

  ***2***在本次實驗中,觀察到:①水的沸點為 98℃ ;②燒杯口有大量的“白氣”不斷冒出,這些“白氣”是 水蒸氣遇冷後液化成的小水滴 .

  ***3***通過實驗可得:水在加熱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 升高 ;沸騰時,吸收熱量,溫度 不變 .

  考點: 探究水的沸騰實驗.

  專題: 探究型實驗綜合題.

  分析: ***1***沸騰前氣泡上升過程體積減小,沸騰時氣泡上升過程體積不斷增大;

  ***2***壺口冒出的大量“白氣”是水蒸氣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液體沸騰時,不斷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這個不變的溫度是液體的沸點.

  ***3***液體沸騰時,不斷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

  解答: 解:***1***水沸騰時,觀察到燒杯內產生大量氣泡並不斷上升、體積變大;

  ***2***由表格資料知,水在5min開始沸騰,沸騰時水不斷吸收熱量,水保持98℃不變,這個不變的溫度是水的沸點,所以此時水的沸點是98℃.

  杯口不斷地冒出大量“白氣”,這是由於水蒸氣遇冷後液化成的小水滴;

  ***3***水在加熱過程中,吸收熱量,溫度升高;沸騰時,吸收熱量,溫度不變.

  故答案為:

  ***1***變大;

  ***2***98℃;水蒸氣遇冷後液化成的小水滴;

  ***3***升高;不變.

  點評: 本題考查水的沸騰實驗,液體沸騰的條件:達到沸點,不斷吸收熱量;液體沸騰的特點:不斷吸收熱量,溫度保持不變.

  15.***3分******2015•武漢***下表是水的密度隨溫度變化的資料.分析表中的資料不能得出的結論是***  ***

  t/℃ 0 1 2 3 4 5 6 7 8

  ρ/***kg▪m﹣3*** 999.84 999.90 999.94 999.97 1000.00 999.97 999.94 999.90 999.85

  A. 水凝固成冰時體積會變大

  B. 水在4℃時密度最大

  C. 溫度高於4℃時,隨著溫度的升高,水的密度越來越小

  D. 溫度低於4℃時,隨著溫度的降低,水的密度越來越小

  考點: 密度與溫度..

  專題: 密度及其應用.

  分析: 將0~8℃分兩個階段分析:0~4℃,4℃~8℃,然後根據表格中溫度對應的密度數值可得出結論.

  解答: 解:A、由表格資料可知,表格中記錄的是在0~8℃水的密度隨溫度變化的情況,沒有涉及到體積,因此不能得出水凝固成冰時體積會變大這一結論,故A符合題意;

  B、由表格資料可知,水在4℃時密度為1000.00kg/m3,在0~3℃,5℃~8℃時的密度數值都小於水在4℃時密度,故可以得出水在4℃時密度最大的結論,故B不符合題意;

  C、溫度高於4℃時,隨著溫度的升高,密度數值由999.97~999.94~999.90~999.85,由此可得水的密度越來越小,故C不符合題意;

  D、溫度低於4℃時,隨著溫度的降低,999.97~999.94~999.90~999.84,由此可得水的密度越來越小,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點評: 此題通過水的密度隨溫度變化的資料,主要考查了學生的資料處理能力,難易程度適中.

  16.***2015•河北***探究水沸騰時對溫度變化的特點。

  ***1***圖14所示實驗中的錯誤之處是 。

  燒杯上加蓋的目的是 。

  ***2***改正錯誤後,繼續實驗,記錄的資料如下表。分析表中資料可知,燒杯內水面上方氣壓 標準大氣壓。

  ***3***水沸騰後,燒杯上方出現大量“白氣”,和它的形成過程相同的是 ***選填序號***。

  ①冰 ②霜 ③霧 ④雪

  解析:在使用溫度計時,溫度計的液泡要充分跟被測物體接觸,在測量液體溫度時,液泡不能跟容器的底部和側壁接觸;液體的沸點隨氣壓的變化而變化,氣壓越高液體的沸點就越高;水的沸點在標準大氣壓下是100℃,由表中資料可知,此實驗中水的沸點是98℃,因此燒杯內水面上的氣壓小於標準大氣壓。“白氣”是小水滴,是燒杯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霧也是液化形成的。

  答案:***1***溫度計的玻璃泡接觸燒杯底部 縮短加熱時間***或減小熱量損失******2***小於 ***3***③

  17.***2分******2015•泰安***以下物態變化現象中,吸熱的是***  ***

  A. 春天,冰雪消融匯成潺潺流水

  B. 夏天,清晨草葉上出現晶瑩的露珠

  C. 秋天,雨後泰山上出現縹緲的雲霧

  D. 冬天,室內窗玻璃上出現美麗的冰花

  考點: 熔化與熔化吸熱特點.

  專題: 溫度計、熔化和凝固.

  分析: 由固態變為液態叫熔化,由液態變為固態叫凝固;

  由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由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

  物質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叫凝華,物質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叫昇華.

  六種物態變化過程中,都伴隨著吸熱或放熱;其中放出熱量的物態變化有:凝固、液化、凝華;吸熱的有:熔化、汽化、昇華.

  解答: 解:

  A、春天,冰雪消融,是冰雪熔化成水的過程,是吸熱的.符合題意.

  B、露水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的形成的,是放熱的.不符合題意.

  C、霧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液化形成的,液化是放熱的.不符合題意.

  D、窗玻璃上出現美麗的冰花是空氣中的水蒸氣凝華的過程,凝華是放熱的.不符合題意.

  故選A.

  點評: 分析生活中的熱現象屬於哪種物態變化,關鍵要看清物態變化前後,物質各處於什麼狀態;另外對六種物態變化的吸熱和放熱情況也要有清晰的認識.

  18.***2分******2015•濟南***夏季的清晨.站在黑虎泉邊會看到護城河的河面上飄著淡淡的自霧.如圖所示。這些“白霧”的形成對應的物態變化是*** ***

  A.昇華 B.凝華 C.汽化 D.液化

  考點: 液化及液化現象.

  專題: 汽化和液化、昇華和凝華.

  分析: 液化使物質由氣態變為液態,淡淡的白霧是液態的小水珠.

  解答: 解:淡淡的白霧是液化現象,因為河水蒸發產生大量的水蒸氣,水蒸氣遇到冷空氣後液化成小水珠,形成白霧.

  故選:D.

  點評: 對於常見的物理現象,涉及到的物態變化可以對比記憶,例如雨、雪、霧、雹等的形成過程.

  19.***2分******2015•濟寧***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主動利用科技知識改善生活環境的意識逐漸增強.如圖所示的四幅圖片場景,是人們應用物理知識改善生活環境的幾種做法,其中主要是用來降溫的是?***  ***

  A.

  景區噴霧 B.

  人造雪景 C.

  撒鹽融雪 D.

  人工降雨?

  考點: 汽化及汽化吸熱的特點;凝固與凝固放熱特點;熔點和凝固點;生活中的凝華現象.

  專題: 溫度計、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昇華和凝華.

  分析: ***1***物質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叫凝華,物質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叫昇華;由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由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由固態變為液態叫熔化,由液態變為固態叫凝固.

  ***2***六種物態變化過程中,都伴隨著吸熱或放熱;其中放出熱量的物態變化有:凝固、液化、凝華;吸熱的有:熔化、汽化、昇華.

  解答: 解:

  A、景區噴霧,是因為水霧變為水蒸氣的過程是汽化,汽化是吸收熱量的,需要從周圍吸收大量的熱,周圍空氣溫度降低,故A符合題意;

  B、人造雪是水由液態變成固態,屬於凝固現象,需要放出熱量,故B不符合題意;

  C、在其它條件相同時,積雪上灑鹽水是摻有雜質,積雪的熔點降低,即熔點低於當地溫度,使雪熔化,交通方便,故C不符合題意;

  D、人工降雨,是乾冰***固體二氧化碳***迅速的吸熱昇華成二氧化碳,使周圍的溫度降低,部分水蒸氣液化成水滴,部分水蒸氣凝華成小冰晶,形成降雨,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A.

  點評: 掌握固態、液態、氣態之間的六種物態變化的名稱和吸熱和放熱情況,並能利用物態變化的吸熱和放熱情況解釋生活中的問題.

  20.***2015•濱州***下圖是四位同學用溫度計測水溫的實驗操作過程,其中正確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試題分析:在使用溫度計時,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故A錯;玻璃泡要在被測液體中,所以B錯; 視線應與溫度計中液麵相平,所以D錯;C的操作完全符合溫度計的用法,故應選C。

  【考點定位】 溫度計的用法

  21.***2分******2015•漳州***下列現象屬於凝華的是***  ***

  A. 洗手間裡的固態清新劑逐漸變小

  B. 冰箱裡的水蒸氣結成霜

  C. 發燒的病人身上擦酒精,降低體溫

  D. 寒冬,池塘的水面結冰

  考點: 生活中的凝華現象.

  專題: 汽化和液化、昇華和凝華.

  分析: ***1***在一定條件下,物體的三種狀態﹣﹣固態、液態、氣態之間會發生相互轉化,這就是物態變化;

  ***2***物質由氣態直接變為固態叫凝華,物質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叫昇華;由氣態變為液態叫液化,由液態變為氣態叫汽化;由固態變為液態叫熔化,由液態變為固態叫凝固.

  解答: 解:

  A、手間裡的固態清新劑逐漸變小,是清新劑由固態直接變為氣態,故是昇華現象,故A錯誤;

  B、霜是水蒸氣直接變成的小冰晶,故是凝華現象,故B正確;

  C、發燒時在身體上擦些酒精來降低體溫是因為酒精蒸發時要吸熱,故C錯誤;

  D、寒冬,池塘的水面結冰,是水由液態接變成了固態,故是凝固現象,故D錯誤.

  故選B.

  點評: 判斷物態變化主要看物體由什麼狀態變為什麼狀態,然後根據各種物態變化的定義來分析.

  22.***2015•濰坊***我國北方秋、冬兩季,有時地面和房頂會出現霜、窗的玻璃上出現冰花、樹枝上出現霧凇,這些都是

  A. 液化現象 B.凝華現象 C. 汽化現象 D. 昇華現象

  考點: 生活中的凝華現象.

  專題: 汽化和液化、昇華和凝華.

  分析: 物質從氣態直接變為固態的過程,是凝華過程,它需要放熱.

  解答: 解:

  北方秋、冬兩季,地面和房頂出現的霜、窗的玻璃上出現的冰花、樹枝上出現的霧凇,都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形成的冰晶.

  故選B.

  點評: 由生活現象判斷物態變化這類題目,一定要搞清物體先後都是以什麼狀態出現,然後結合熔化、汽化、昇華、凝固、液化、凝華來判斷物態變化過程,結合題意認真分析,不可盲目判斷.

  23.***2015•濰坊***將燒瓶內的水加熱至沸騰後移去火焰,水會停止沸騰.迅速塞上瓶塞,把燒瓶倒置並向瓶底澆冷水***如圖***,你會觀察到燒瓶內的水又沸騰起來,產生這一現象的原因是

  A.瓶內氣體溫度升高,壓強增大,水的沸點降低

  B.瓶內氣體溫度降低,壓強減小,水的沸點降低

  C.瓶內氣體溫度降低,壓強減小,水的沸點升高

  D.瓶內氣體溫度升高,壓強增大,水的沸點升高

  考點: 沸點及沸點與氣壓的關係.

  專題: 汽化和液化、昇華和凝華.

  分析: 從液體沸點與氣壓關係角度來分析,氣壓減小,沸點降低.

  解答: 解:向瓶底澆冷水後,瓶內氣體遇冷收縮,使得瓶內壓強減小,使液體沸點降低,液體重新沸騰起來.所以第二次沸騰時比第一次沸騰時,瓶內氣體壓強小,第二次沸騰時比第一次沸騰時,瓶內水的沸點低.故AC錯誤,BD正確.

  故選BD.

  點評: 本題考查學生對氣體壓強與沸點的關係的掌握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