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物理物態變化的教案

  已經新鮮出爐,需要的儘管拿去。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

   理解溫度的概念。

   瞭解生活環境中常見的溫度。

   會用溫度計測量溫度。

  2、過程和方法

   通過觀察和實驗瞭解溫度計的結構。

   通過學習活動,使學生掌握溫度計的使用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 通過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科學的求知慾,使學生樂於探索自然現象 的物理規律。

  重、難點:

  1、 設計測溫度的儀器溫度計

  2、 正確使用溫度計

  教學器材:

  電腦平臺、杯、冷熱水、溫度計、體溫計

  教學課時:2時

  教學過程:

  一、前提測評:

  無……前面無相關內容

  二、導學達標:

  引入課題:欣賞一段有春、夏、秋、冬的影片

  問題:你知道物質有幾種狀態嗎?這些狀態如何轉化?

  受什麼因素的影響?

  學生猜想:〔 …… 〕

  教師:剛才有同學說“溫度”熱,下面我們就來學習

  有關溫度的知識 → 溫度計

  進行新課:

  1、溫度:物體的冷熱程度叫做溫度。

  1、試驗:課本70頁試驗:圖4.4-1示

  結論:人們憑感覺判斷物體的溫度往往不可靠,

  必須採取其他較好的辦法。

  2、探究:有什麼方法可以較好的判斷出這哪杯水的

  溫度比較高?

  學生結論〔 …… 〕

  3、教師引導:拿出自制的溫度計圖4.1-2示,

  可否判斷溫度高低?

  學生討論 如何判斷?

  這儀器有什麼缺點?如何改正?

  ↓

  加刻度、縮小體積……得到準確的測溫度的儀器

  2、溫度計:測量溫度的儀器

  實物觀察……各種溫度計

  結構原理:利用液體的熱脹冷縮的規律製成的。

  分類:實驗室用溫度計、體溫計、寒暑表

  實物、錄影觀察

  3、試驗用溫度計的使用:

  探究:怎樣使用?要注意些什麼問題?

  總結:

  1使用前 觀察量程……所測溫度不能超過量程

  認清分度值……每小格代表的數值

  2使用時 ①溫度計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液體中,不

  要碰到容器底或壁

  ② 待溫度計的示數穩定後再讀數

  ③ 讀數時溫度計的玻璃泡繼續留在被

  測液體中,視線與溫度計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讓學生讀數,把結果寫出來……單位

  4、攝氏溫度:字母C代表攝氏溫度

  ℃是攝氏溫度的單位,讀做攝氏度;它是

  這樣規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定為零攝氏度,把

  沸水的溫度規定為100攝氏度,分成100等份,每1份

  就是1℃。低於0℃用負數表示

  例:37℃讀作

  -45℃讀做

  0℃讀做

  5、體溫計:

  1 結構、量程、分度值

  2 使用

  3、達標練習: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節內容。

  小 結:根據板書,總結本節內容,明確重、難點。

  課後活動:

  1、 完成物理套餐中課堂未完成的內容。

  2、 課本後練習。

  教學後記:

  溫度計的使用方面,按課本要求讓學生進行探究,但一

  定要把步驟總結並進行板書。

  可以對幾種溫度計進行對比

  八年級物理熔化和凝固的教案

  教學目標

  1.知道熔化現象和凝固現象;

  2.知道熔化過程中吸熱,凝固過程中放熱;

  3.知道晶體有一定的熔點,能用來解釋簡單現象;

  4.會查熔點表.

  5.通過晶體熔化實驗,培養觀察和實驗能力;

  在實驗過程中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建議

  1.引入新課:

  方法1:利用教材上的素材。本節教材開頭提出的:“黑龍江省漠河鎮的最低氣溫達到過-52.3,在這樣冷的地區測氣溫應該用水銀溫度計還是酒精溫度計”。這個問題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既聯絡了上節講過的溫度計,又可用來匯入新課,而且具有實際意義。

  方法2:從生活事例引入。熱天,從冰櫃中拿出的冰,一會變成了水,再過一段時間水乾了,變成看不見的水蒸氣,跑得無影無蹤。由此匯入新課。

  2.學習新課:

  學習新課的過程應當是在教師的引導下組織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使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學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達到提高能力目的。

  根據本節內容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水平可採用兩種方法:

  方法1:啟發講解式。教師邊做演示實驗、邊提出問題、邊講解。在講臺上,組織部分學生做“海波或冰的熔化”實驗,組織另一部分學生做“松香或蜂蠟的熔化”實驗。在老師的引導下歸納出“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但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溫度不斷升高,沒有固、液共存狀態”。

  方法2:科學探究式。在教師的組織下,提出問題,學生猜想和假設,設計實驗和進行試驗,寫出實驗報告。得出“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但溫度保持在熔點不變”;“非晶體在熔化過程中不斷吸熱,溫度不斷升高,沒有固、液共存狀態”。

  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熔化和凝固

  【重點、難點分析】晶體的熔化和凝固實驗,在熔點或凝固點不斷地吸熱,但溫度保持不變,這個現象不容易做到。要得出正確結論,對實驗要求較高,希望按照下面的要去做。對於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分,學生知道從熔化過程表現出的特點區分就可以了。

  【教學過程】

  1. 引入新課

  方法1:承上啟下引入。

  提出問題:黑龍江省北部一月份的平均氣溫在-30℃以下,漠河鎮的最低氣溫達到過-52.3℃.在這樣冷的地區測氣溫應該用水銀溫度計還是用酒精溫度計呢?根據什麼來選擇呢?

  我們學習“熔化和凝固”。

  方法2:生活事例引入。

  水的三態變化學生是知道的,由此提出問題:熱天,從冰櫃中拿出的病,一會兒變成了水,再過一段時間水乾了。隨著溫度的變化,物質會在固、液、氣三種狀態之間變化。物質在固、液、氣之間變化有什麼特點呢?

  我們學習“熔化與凝固”。

  2.學習新課

  由於萘對人體有危害,課本已將晶體熔化的實驗換用海波。海波在照相器材商店、化工店都容易買到。假如買不到海波而手邊又有萘,則務必只由教師來演示,不要讓學生接觸萘,而教師也要注意實驗室通風好些,儘量少吸入萘蒸氣。

  本節課的實驗比較難做,根據學校條件不同可以提供兩種方案供參考。

  方案一:

  如果學校實驗儀器較多,可在實驗室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固體熔化時溫度的變化規律”,事前將學生分成若干實驗小組2~3人為一組。把儀器按教材50頁圖4-7觀察熔化現象的實驗裝置組裝好。

  提出問題:不同物質在由固態變成液態的熔過程中,溫度的變化的規律相同嗎?

  猜想和假設:熔化過程一定要加熱,所以物質一定要吸收熱量。這時溫度可能也是不斷上升的。

  設計實驗和進行實驗:研究蠟和海波硫代硫酸鈉的熔化過程。

  參照如圖選擇需要的實驗器材。

  注意:實驗時,嚴禁用酒精燈點燃另一隻酒精當;用完酒精燈必須用燈冒蓋滅不能用嘴吹;萬一灑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燒起來,不要驚慌,立即用溼布鋪蓋。

  將溫度計插入試管後,待溫度升至40℃左右時開始,每個大約1min記錄一次溫度;在海波或蠟完全熔化後再記錄4~5次。

  分析和論證:在圖2和圖3的方格紙上的縱軸表示溫度,溫度的數值已經標出;橫軸表示時間,請你自己寫上。根據表中各個時刻的溫度在方格紙上描點,然後將這些點用平滑曲線連線,便得到熔化時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影象。

  根據你對實驗資料的整理和分析,總結海波和蠟在熔化前、熔化中和熔化後三個階段的溫度特點。

  說明:影象可以用來表示一個物理量如溫度隨另一個物理量如時間變化的情況,很只管。所以各門科學都常用它。

  評估:回想實驗過程,有沒有可能在什麼地方發生錯誤?進行論證的根據充分嗎?實驗結果可靠嗎?

  交流與合作:與同學進行交流。你們的結果和別的小組的結果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樣解釋?

  寫出實驗報告。

  說明:1、這個方案適合基礎較好的學校和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

  2、實驗時,讓少數小組觀察蠟的熔化過程,多數小組觀察海波的熔化過程。實驗小組每個同學要有明確分工。專人負責報時間,專人負責觀察溫度和照顧儀器,專人負責記錄等。

  3.實驗開始前教師要講解實驗的做法和注意事項。除了要將實驗目的、如何分組、如何分工、觀察什麼、記錄什麼、如何畫影象等之外,由於學生沒有用過酒精燈,還要特別注意向學生講清如何點燃、熄滅酒精燈,萬一酒精灑在桌上並燃燒起來,如何撲滅。教師要準備幾塊溼布備用。

  4.由於本實驗所需時間較長,最快觀察一個過程也要10min,還由於海波凝固過程中會發生過冷現象,建議只觀察熔化過程,不觀察凝固過程。

  方案二:

  本方案適應儀器較少、學生學習能力較弱的學校。

  準備兩套實驗儀器,一套觀察海波的熔化,另一套觀察松香或蠟的熔化。兩套實驗儀器放在講臺兩側。每套儀器都要有一人報時,二人讀溫度計示數,一人在黑板上記錄資料,其他同學在下面觀察。

  注意:採用此方案,教師不要包辦代替,要有學生參與觀察和資料記錄。實驗結束後,根據記錄在座標紙上或黑板上畫出海波和松香或蠟的熔化區縣溫度——時間影象。利用曲線來講熔點、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熔化吸熱。

  3.關於熔點和凝固點

  從分析晶體和非晶體的熔化曲線入手如果本課實驗得出的晶體熔化曲線不理想,可向學生講清楚另外分析一條理想的熔化影象,學生可以接受,得出晶體有一定的熔點,非晶體沒有一定的熔點。置於什麼叫晶體和非晶體,不必更多地講述,更不必講空間點陣結構。只要讓學生知道課本上說的那些晶體和非晶體即可。

  晶體和非晶體的凝固影象,可以照課本上那樣講,即告訴學生從實驗得到課本圖4-9所示的曲線。為了加深學生印象,可讓學生討論“想象議議”的問題,認清課本圖4-9甲各線段表示溫度怎樣變化和物質處於什麼狀態。而後講晶體、非晶體凝固的區別和凝固點。教師應明確,圖4-9甲不是圖4-8所示的海波熔化而又凝固示所得到的影象,而是個相當理想的晶體凝固影象。

  查資料表是學生應學會的一種技能,要指導學生認真察看課本上的“幾種物質的熔點”表

  探究活動

  實驗探究:晶體和非晶體

  【課題】常見的晶體和非晶體

  【組織形式】學生活動小組

  【活動流程】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生活中常見的物體哪些是晶體,哪些是非晶體;晶體和非晶體的區別;查閱資料,瞭解更多的晶體和非晶體.

  【備註】1、寫出探究過程報告.

  2、發現新問題.

  八年級物理用溫度計測水的溫度的教案

  教學目標

  1. 練習正確使用溫度計;

  2. 練習正確記錄實驗現象和資料;

  3. 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

  4. 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是在學生學習了《溫度計》的基礎上進行的一節學生參與的實驗課,實驗的目的主要是訓練學生正確使用溫度計.儘管在小學已學過溫度計,這裡仍需給予重視.

  實驗特點

  1本實驗的操作技術並不難,但是從向杯內倒入開水到杯內水的溫度將至室溫,水溫是連續變化的.因此實驗過程中測個環節的溫度時,讀數要快,否則,溫度就要下降.

  2溫度計的玻璃殼易碎,初中學生活波好動,如果組織不好,易損壞儀器.

  教法建議

  1.實驗的組織

  課前要編好實驗小組,每組以2~3人為宜.如果儀器不夠,可以考慮分批進行,要讓

  每一個學生都親自參與,受到教育,得到鍛鍊,有所提高.

  2.實驗過程

  1準備階段.讓學生觀察溫度計,注意它的量程和分度值.量程就是溫度計所能測量的最高溫度和最低溫度;分度值就是溫度計上一個小格代表的值.教師要把測量溫度的方法和注意事項告訴學生,並作示範.

  2測溫過程.先設計記錄資料的表格:

  熱開水的溫度:         教室氣溫:

  手指的感覺

  估計溫度 ℃

  實測溫度 ℃

  每1分鐘記錄一次溫度值

  燙

  熱

  溫

  按如1圖所示,把溫度計懸掛在鐵架臺上,將被測的熱水隨燒杯放在下面.不要用手拿著溫度計觀察讀數,以免讀數時不準確,使誤差偏大.

  接下來按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中國教育學會物理教學專業委員會編著的九年義務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科書《物理》第一冊48頁上的步驟,先記錄教室氣溫,然後測出剛倒入杯內熱水的溫度,記錄在上的表格上.

  每隔一分鐘記錄一次水的溫度,直至水溫與教室的溫度相同為止.

  由於學生生活經驗不足,估計溫度和實測溫度可能有較大差別.因此,本實驗不能提出具體的誤差要求,也不要批評.要保證學生實事求是地填寫資料.

  3. 處理資料

  建立一個平面直角座標系,橫軸代表時間,單位為min分鐘;

  縱軸為溫度,單位為℃.按照記錄描點,然後用平滑的線把各個點連線起來,記錄下水的溫度隨時間的變化.

  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實驗:用溫度計測水的溫度

  【重點、難點解析】用溫度計測開水的溫度時,由於溫度計開始時的示數與室溫相同,溫度計中的液體測溫物質要從開水中吸收熱量,使溫度計的示數增加,當溫度計的示數上升到最高不再上升時稍停片刻開始下降,就是開水的溫度。水的最低溫度是溫度計的示數不再下降時的溫度,此時,與教室的溫度相同。

  【教學過程】

  1.複習溫度計的使用,示範測溫操作

  上課開始,通過提出具體問題,複習溫度計的正確使用方法,然後教師進行測水溫的示範操作。例如:

  1 下列測液體溫度的示意圖中,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錯在哪裡?使用溫度計還可能發生什麼錯誤?通過此問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參考答案:錯誤的有圖A、圖B、圖C。圖A玻璃泡碰了容器的壁;圖B玻璃泡碰了容器的底;圖C玻璃泡未全部浸入液體;圖D正確。

  使用溫度計測液體溫度讀數時,溫度計離開被測液體;不能用溫度計做攪拌器攪拌液體。

  2指出讀溫度計示數的正確方法是下列情況中的哪種情況?

  正確方法是B。

  2. 實驗:用溫度計測水的溫度

  實驗步驟:

  1測出教室的溫度,記在表頭上。

  2倒一杯熱開水,用溫度計測出它的溫度,記在表各中。

  3讓開水冷卻到你的手指可以插進去但還覺得燙的程度,估計這時水的溫度,再用溫度計實際測量。把這次及以後每次的估計值和實測值都記在表格裡。

  繼續讓水冷卻,到手指伸進去覺得熱的程度;到手指伸進區覺得不熱的程度。每次都事先估計水的溫度,然後用溫度計實際測量。把每次測量的溫度值計在表格裡。

  熱開水的溫度:       教室氣溫:

  手指的感覺

  估計溫度 ℃

  實測溫度 ℃

  每1分鐘記錄一次溫度值

  燙

  熱

  溫

  3. 處理資料,分析水的溫度隨時間的變化。

  1橫座標軸每一格代表1分鐘;

  縱座標軸每一格根據教室的溫度和開水的溫度選擇合適的標度。

  2把每一個時間對應的溫度在

  座標系中描出各點;然後把各點用平滑的曲線連線起來。

  4. 結論: 。

  板書設計

  探究活動

  實驗探究:溫度

  【課題】體驗物體的溫度

  【組織形式】學生個人或活動小組

  【活動流程】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

  【參考方案】體驗一些溫度的感覺常溫,查閱低溫的資料,查閱高溫的資料.

  【備註】1、寫出探究過程報告,可以沒有結果.

  2、發現新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