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八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一堂好課就像一個情節曲折動人的故事,讓人有鋒迴路轉的感覺,讓人有豁然開朗的心境,讓人有雨後晴天的清爽。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僅供參考。

  ***一***

  陸定一

  教學目標:

  1、通讀全文,瞭解文章所敘之事,揣摩詞語的運用。

  2、瞭解並學習文章安排材料的特點。

  3、通過課文的思想內容,感受紅軍的革命傳統。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感受紅軍的革命傳統。

  2、瞭解課文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材料的特點。

  教學難點:

  1、體會重點詞句的含義,賞析背誦精彩的語段。

  2、景物描寫的內容、方法及作用的分析。

  教法選用:閱讀梳理與感悟反思相結合

  學法指導:梳理資訊,整合處理

  ***二***

  一、預習交流:

  ***一***關於作者。

  陸定一***1906--1996***,江蘇無錫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擔任過《解放日報》總編輯、宣傳部部長、文化部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務。1996年5月9日在北京逝世。

  ***二***關於背景。

  1934年10月初,中央革命根據地的中國工農紅軍突破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五次“圍剿”,北上抗日,在長達一年的時間裡,戰勝了無數艱難險阻,粉碎了反動派的圍追堵截,長驅二萬餘里,縱橫11個省,於1935年10月,勝利到達抗日根據地--陝北,與陝北紅軍會合,完成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老山界是紅軍長征中所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又叫越城嶺。

  ***三***關於字詞。

  1、給加點字注音:

  驚惶*** *** 欺侮*** *** 酣*** ***然入夢 蜷*** ***矗立*** *** 咀嚼*** *** 嗚咽*** *** 澎湃*** ***骨碌*** *** 綴*** ***

  2、多音字組詞:

  嚼:jiáo *** *** jué*** ***

  咽:yān*** *** yàn *** *** yè*** ***

  落:là*** *** luò*** *** lào *** ***

  二、整體感知課文:

  ***一***速讀課文,請用一句話概括本文內容。***老山界是長征中走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

  ***二***紅軍翻越老山界遇到了哪些難事?

  走路難***山路險峻,懸崖峭壁***

  難 睡覺難***路窄不平,寒氣逼人***

  事 吃飯難***糧食奇缺,肚子飢餓***

  處境難***敵人追擊,裝置笨重***

  ***三***本文以什麼為順序安排內容的?***提示:在文章裡找出表明時間、地點的詞語***

  ***四***瞭解事情經過填表說明紅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

  段落時間變化地點轉移記敘內容文章主旨

  2-11節當天下午至天黑山溝-山腳同瑤民的攀談表現紅軍不怕困 難、艱苦奮鬥的 堅強意志和革命 樂觀主義精神。

  12-23節天黑後至黎明前山腳-山腰爬山的艱苦以及在 雷公巖前露宿

  24-31節次日黎明至下午兩點多雷公巖-山頂攀越雷公巖

  32-33節登上山頂以後山頂-山下下山的情景

  ***五***理清文章層次結構

  文章按時間順序,分為三個部分來記敘紅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

  第一部分***1自然段***:概括介紹老山界,點明它的地理位置和山高,擺出困難。

  第二部分***2自然段到33段***:翻越老山界的經過。

  第一層:***2-11***山腳訪瑤家。

  1.在“之”字拐的路上;

  2.山腰露宿;

  第二層:***12-33***紅軍翻越老山界 3.攀登雷公巖

  4.繼續登山,到達山頂;

  5.山頂所思。

  第三部分***34***:寫作者的感受。

  三、問題討論:

  ***一***課文寫紅軍翻越老山界,卻用了不少筆墨寫與瑤民大嫂的攀談,作用是什麼?

  答:顯示了紅軍是為人民謀福利的軍隊。說明紅軍不但是戰鬥隊,也是宣傳隊和播種機。從一個側面豐富了課文的中心意思.

  ***二***文章中兩處集中的景物描寫的作用是什麼?

  1、區域性揣摩景物描寫:

  ***1***分析第13段描寫:

  ①“奇觀”是指什麼?

  ②你認為哪些字詞用得好,請加以揣摩:

  “奇觀”本來是指自然界奇特罕見的景觀或景象。 “之”字形說明山路曲折,迂迴;火把與星光連線,寫山勢之高;表現了老山界的險峻,“許多”一詞,既說明山路的曲折和陡峭,又說明有成千上萬的紅軍戰士在攀登。人、夜色、高山交織在一起,組成了瑰麗、壯觀的景象。“奇觀”一詞表現出這一景象的奇特罕見,表現紅軍隊伍的巨集偉氣勢並頌揚了紅軍堅強的革命意志和樂觀主義的精神。

  ***2***分析第23節景物描寫:

  ①這部分哪些詞語極富表現力?請找出來並加以分析。

  ②這部分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分別起什麼作用?

  ③寫出了作者怎樣的感受?

  “綴”字傳神而又具立體感,好像人工裝點在上面似的,突出夜之深、景之美,表現了作者的樂觀主義精神和感受自然景色的豐富情感。

  用巨人矗立比喻眼前的山峰;用一口井比喻山谷,既突出了山勢的險峻和連綿,又暗示了紅軍的艱難處境。“矗立”,形象的說明困難像攔路虎阻擋在面前,但是直立、高聳的老山界阻擋不了紅軍北上抗日的決心,也改變不了他們的長征必勝的信念。

  “極遠的又是極近的,極洪大的又是極細切的,像春蠶在咀嚼桑葉,像野馬在平原上賓士,像山泉在嗚咽,像波濤在澎湃。” 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寫出了作者怎樣的感受?

  “像春蠶在咀嚼桑葉”時連續不斷的細微聲音,比喻戰士們輕細的話語聲,說明戰士們被凍醒次數之多;“野馬賓士”寫半夜山風之大,又喻寒風刺骨;“山泉嗚咽”用擬人化手法喻山泉時斷時續又暗指山勢崎嶇;“波濤澎湃”形容林木被風颳動的聲音。人聲和大自然的聲音交織在一起,烘托出夜色之深,夜景之美,透露出勃勃生機,洋溢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非常形象地寫出山景之美,表現紅軍戰士的樂觀情懷。

  ***3***分析第32節景物描寫的作用:

  最後一次描寫的景物是下山途中所見,景物的特點是什麼?表達作者怎樣的心情?

  景色明朗清新,表達了克服困難後的愉快,表現戰士們歡暢、輕鬆的心情,集中展現了一種前景光明的意境。

  四、問題探究:

  ***一***課文采取順敘的好處是什麼?

  好處: 1、使文章脈絡清楚.

  2、使文中的敘事和描寫都合情合理

  3、按時間順序先設定懸念後作解釋,產生扣人心絃的效果.

  ***二***文章記敘紅軍翻越老山界時遇到的困難,對於中心的表達有何作用?

  ***三***次日黎明攀越雷公巖時,作者記述了紅軍戰士相互鼓勵、相互幫助的場景。為什麼要特別強調“醫務人員中的女同志們英勇得很”?

  ***四***作者在文中細緻的描寫了翻越老山界的艱難,可是在最後一段,作者又說“老山界的困難,比起這些地方來,還是小得很”。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麼?

  突出長征路途的艱難,也更能突出紅軍戰士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只要有這種豪邁的精神,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

  五、品味語言:

  ***一***第24節“搶一碗飯就吃”句中,“搶”字用得合適嗎?為什麼?

  ***二***第29節“但是必須鼓著勇氣前進”句中的“鼓”改為“憑”可以嗎?

  ***三***第30節“遠遠地還聽見敵人飛機的嘆息,大概是在嘆息自己的命運:為什麼不到抗日的戰線上去顯顯身手呢?” 一句怎麼理解?

  ***三***

  總結全文:

  1、主旨---本文具體的記敘了長征途中紅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表現了中國工農紅軍克服困難、英勇頑強的鬥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寫作特點---①採取順敘的方法,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層次.

  ②以生動的描寫具體而生動地表達中心

  作業佈置:

  1、以“秋日的早晨”為題,寫一段景物描寫。

  2、背誦並默寫第23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