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學學習的應對策略和方法

  剛跨入高一的新生,都信心十足、求知慾旺盛,都有把高中課程學好的願望。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新生們會普遍感覺高中課程並不像初中那樣簡單易學,特別是理科,更顯得枯燥、乏味、抽象。在做習題或實驗時,常常感到茫然不知從何下手,很多學生的成績較之初中時期出現了嚴重的滑坡現象。

  

  ***一***基本概念的學習方法

  1. 分析概念的核心詞彙

  學習新概念時,首先要明確它的內涵,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下定義”。要抓住定義的關鍵,可以嘗試分析定義的關鍵詞語,這些詞語往往可以點明該概念的內涵要點。例如:高中化學引入的“氧化還原反應”這一概念,其內涵是“凡是有元素化合價升降的化學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這個定義包括“元素”、“化合價”、“升降”、“化學反應”四個關鍵詞語,這是判斷一個反應是否為氧化還原反應的標準要點。

  2、列舉例項:

  在分析出概念的核心詞彙後,可以用列舉例項的方法檢驗自己是否已經準確地掌握了新學的概念。如上面提到的“氧化還原反應”,我們可以嘗試列舉幾個化學反應,來判斷它們中哪些屬於氧化還原反應。

  ***二***元素化合物知識的學習方法

  1. 分類演繹的方法

  “分類法”是高中化學重要的學習方法之一。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把眾多物質分成不同的種類,直接研究一類物質具有的性質,而不需要逐一研究物質的性質,這為研究物質性質提供了十分便捷的途徑。在初中化學中,也提及了物質分類的方法。例如物質可以分為混合物和純淨物,純淨物又可分為單質和化合物,化合物又包含氧化物、酸、鹼、鹽、有機物等。一方面,高中化學在此基礎分類繼續完整細化,指出氧化物包括酸性氧化物、鹼性氧化物、兩性氧化物等。另一方面,高中化學還將物質分類的方法用於指導學生學習元素化合物的性質。

  掌握了某一類物質的化學性質,就像抓住了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的線索、綱領,順著這條線索、綱領就可以快速、清晰地理清物質性質的頭緒。做到這一點,需要同學們在認識、理解線索和綱領的基礎上,運用演繹的方法,多嘗試解釋學習到的物質的性質,在反覆驗證的過程中,加深對內容的理解。

  2. 歸納整合的方法

  從初中化學到高中化學的變化,可以形象地描述為由“點”到“面”的遞進。一方面表示知識範圍更加廣闊,另一方面表示理解更加深入。但是,高中化學的擴充並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在初中化學的基礎上延伸開來的。初中化學中的很多知識點,都是高中化學展開的起點,展開的內容在本質上存在著一定的聯絡。在高中化學學習過程中,應重視歸納整合的方法,從一個小知識點開始,聯想到與之有關的相似特點的內容,把眾多的內容納入到一個知識“網路”中,由“點”向外輻射,牽引出更多個“點”,實現舉一反三的學習。例如:在高中化學中你將認識一種新的氧化物——二氧化硫,在學習其性質時,可以聯想初中化學學習的重點物質二氧化碳,也可以聯想高中化學重點學習的另一種氧化物——三氧化硫,甚至可以聯想到一氧化碳、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等。把涉及這些物質的知識進行歸納整合,總結、比較它們的性質、結構、用途等的異同,這樣既有利於掌握這些內容,又有利於發現其中蘊涵的化學原理和規律。

  ***三***化學實驗的學習方法

  1. 細緻觀察

  在高中化學中,有教師演示實驗,也有學生實驗。無論哪種情況,對實驗藥品、儀器、操作、現象的細緻觀察都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進行金屬鈉與水反應的實驗時,實驗現象非常豐富,需要細緻地觀察才能全面瞭解,而這些現象恰恰反映出金屬鈉很重要的幾點物理性質。

  2. 廣泛聯絡

  化學實驗是一個載體,承載著豐富的化學知識,包括元素化合物知識、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實驗技能,甚至包括閱讀、書寫、計算等內容。觀察或進行化學實驗時,在細緻觀察的基礎上,把觀察到的現象、操作方法與物質性質、反應規律相聯絡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這些內容。例如金屬鈉的化學性質之一是與水接觸會發生劇烈的反應,在觀察該實驗時,可以聯絡這一點,思考哪些現象說明了發生“劇烈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