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的學科要求及其特點

  化學是一門基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的學科,是一門研究物質組成、結構性質和變化規律的科學,是研製新物質的科學,是資訊科學、材料科學、能源科學、環境科學、海洋科學、生命科學和空間技術等研究的重要基礎。它是一門歷史悠久而又富有活力的學科,它的成就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誌,化學中存在著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兩種變化形式。

  1.知識與技能:認識幾種常見物質的性質、製法,掌握化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理解物質的多角度分類,認識化學變化的多樣性和規律性,能分析簡單化學問題,並用化學語言表達。能分析化學問題中量的關係,學會簡單的化學計算。認識常用化學問題的方案設計、操作和完成實驗報告。

  2.過程與方法:

瞭解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初步學會科學研究的一般方法。認識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用途的規律,瞭解現代化學肩負的使命。具有為解決化學問題進行專題資訊收集、加工和輸出的能力。學會通過獨立學習和合作學習相結合來提高學習和實踐活動的效率,培養團隊合作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瞭解現代化學和化工的發展,瞭解化學知識在解決生活、生產和社會問題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學習化學的自覺性,具有參與化學科學實踐的積極性,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瞭解科學方法在化學研究中的重要性,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認識化學與生活改善、生產發展、社會進步和自然生態保護的關係,形成合理使用自然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意識和責任感。

  高中化學與初中化學相比有下述幾方面的特點:

  ⒈概念抽象

  是化學的啟蒙,注重定性分析,以形象為主,從具體、直觀的自然現象入手和實驗入手建立化學概念和規律,使掌握一些最基礎的化學知識和技能,很大程度上是型,欠缺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習慣於被動接受的方式獲取知識。而高中除定性分析外,還有定量分析,除形象側重抽象,在抽象思維基礎上建立化學概念和規律,使主動地接受和自覺獲取知識,發展智慧。如氧化——還原反應有關概念既抽象,理論性又較強,第二章摩爾概念一個接一個,一時不適應,這是學生進入高中所面臨的挑戰,給教與學帶來一個十分尖銳的矛盾。

  ⒉進度快,反應方程式複雜

  初中進度相對高中較慢,要領定律學習鞏固時間較長,在往後的學習中有較充裕的時間加以消化,而進入高中以後,教學內容的深度、廣度、難度顯著增加,進度加快,化學方程式增多,多數反應失去了初中掌握的反應規律,這在理解和掌握上都增大了難度,如果不及時消化,就會在以後的學習中相當被動,如 Cl2的實驗室製法,Cl2與水、鹼的反應,NaCl與濃硫酸微熱與強熱制氯化氫反應的不同情況等,學生一時難以理解,深感難掌握、難記憶,不太適應。

  3.內涵深,聯絡廣

  如摩爾使微觀與巨集觀聯絡起來,滲透在高中教材的各個章節,對整個化學計算起著奠基的作用。再如物質結構、元素週期律是整個化學的重點,學得好可促使學生對以前學過的知識進行概括、綜合,實現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飛躍,並能使學生以物質結構、元素週期律為理論指導,探索、研究後面的化學知識,培養分析推理能力,為今後進一步學好化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⒋抓典型,帶一族

  初中化學只是具體介紹某一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質,瞭解在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用途,而高一教材以氯、鈉、硫、氮為重點,詳細介紹它們的物質及重要化合物,通過分析同族元素原子結構的相同點和不同研究它們在性質上的相似性和遞變性;運用歸納、對比培養學生科學研究的方法,這是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與初中不同的一個特點。

  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

  1.教材的原因

  初中教材涉及到的基礎知識,理論性不強,抽象程度不高。高中教材與初中教材相比,深廣度明顯加深,由描述向推理髮展的特點日趨明顯,知識的橫向聯絡和綜合程度有所提高,研究問題常常涉及到本質 高中物理,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現了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飛躍。有的內容如:“摩爾”、“元素週期律”、“氧化還原反應”等知識理論性強,抽象程度高,這些內容歷來被認為是造成學生分化、學習困難的重點知識。

  2.教師的原因

  由於初中化學學習時間短,造成教師側重向學生灌輸知識,抓進度,而沒有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造成高分低能;常識性介紹及選學部分沒有講述,造成知識缺陷;高中教師對初中教材的特點了解不多,往往未處理好與高一銜接,就開快車,抓進度。有的把教材過度深化延伸,對化學知識講得面面俱到,欠活躍,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易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

  3.學生的原因

  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態度不端正,競爭意識不強,思想鬆懈,學習缺乏緊迫感;堅持已有的學法,相信自己的老習慣,過多地依賴,學習的自覺性、自主性較差;不遵循學習活動的一般規律和方法,忽視學習過程的基本環節。如:獨立作業總結評估等。時,把握不住知識的重難點,理解不透。有的知識印象不深,造成知識缺陷日積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