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語法知識

  古文是指春秋戰國及其以前古書上的文字。那麼你對古文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一、古文句子成分的劃分

  句子成分: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和補語

  1、主語和謂語

  在句子中,陳述的物件和陳述的內容都是句子的成分,陳述的物件叫主語,回答“誰”或“什麼”的問題,陳述的內容叫謂語,回答“怎麼樣”的問題。***主謂之間用“//”分開***。

  例如:①語文老師//正在點名

  ②今天天氣//非常暖和

  ③鄰國之民//不加少

  2、當謂語的中心詞是動詞時,在動詞後面被支配的那部分叫賓語。***賓語用“﹏﹏”划起來***。

  例:①我國的石拱橋//,有悠久的歷史。

  ②我們//需要創新精神。

  ③古之學者//必有師。

  ④吾//師道也。

  3、定語:在句子中起修飾限制主語、或賓語中心詞的作用。***定語用******標出***。

  例:①***我國***的石拱橋//有***悠久***的歷史。

  ②***這樣龐大而複雜***的結構//,該是***一項多麼艱鉅***的工程啊!

  ③***秦***//東割***膏腴***之地。

  ④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

  4、狀語是修飾、限制用動詞或形容詞充當謂語中心語的句子成分。***狀語用“〔〕”標出***。狀語一般在謂語中心語前面,有的在句子最前面,交代時間、地點、範圍、情況等。

  例:①〔1925年5月30日〕,上海群眾一萬多人//〔在南京路上〕舉行***反帝國主義***大示威。

  ②吾//〔嘗終日〕而思矣。

  ③***蚓***//〔上〕食埃土。

  總之,一般的句式是:〔時間或地點狀語〕,***定語***主語//〔狀語〕謂語***定語***賓語

  二、古文文言文特殊句式

  ***一***、賓語前置句

  1、否定句中賓語前置

  這類賓前的句子,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賓語必須是代詞,二是必須是否定句,由“不”“末”“毋”“莫”等否定詞表示。

  例:①“三歲貫汝,莫我肯顧”***《碩鼠》***

  ②“古之人不餘欺也”***《石鐘山記》***

  2、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

  文言文中,疑問代詞“誰”“何”“奚”“安”等作賓語時往往放在動詞的前面。

  例:①“良問曰:‘大王來何操?’”***《鴻門宴》***

  ②“而今安在哉?”***《赤壁賦》***

  3、介詞賓語前置

  現代漢語中,介詞後面跟著賓語,組成介賓結構,用來修飾動詞謂語。在文言文中,介詞賓語往往置於介詞之前,形成一種倒置現象。

  例:①“乃入見,問:‘何以戰’”***《曹劌論戰》***

  ②“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

  4、普通賓語前置

  有時候為了強調賓語,通過一定語法手段將賓語放在動詞之前,稱之為普通賓語前置。

  例:①唯利是圖、惟命是從

  ②“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師說》***

  ***二***定語後置句

  在現代漢語語法中,定語是修飾主語或賓語的中心詞的,一般放在中心詞前面。在文言文中,有時為了突出主語或賓語中心詞的意思,或是為了使語氣更流暢,把定語放在中心詞的後面,這種現象叫做定語後置。

  例:①“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赤壁之戰》***

  ②“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過秦論》***

  注意:有時候中心詞語與後置定語之間會用一個“之”字,即“中心詞+之+後置定語”,這時候這個“之”字就是定語後置的標誌。

  例:①“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勸學》***

  ②“石之鏗然有聲者,所在皆是也”***《石鐘山記》***

  ***三***狀語後置句

  現代漢語中,狀語會置於謂語之前。在文言文中,狀語若置於謂語之後,就叫做狀語後置。

  例:①況吾與子漁樵於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麋鹿。《赤壁賦》

  ②冰,水為之而寒於水。《勸學》

  ③私見張良,具告以事。《鴻門宴》

  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寡人之於國也》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