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三年級語文知識點總結

  一到三年級的學習可以說都是在為以後更高一層的學習,在一到三年級我們需要學習的語文知識點有哪一些呢?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一***

  一、《亡羊補牢》

  1、理解成語的意思:

  亡:丟失補:修補牢:羊圈

  亡羊補牢:丟失了羊修補羊圈。比喻一個人做錯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見,認真改正,就不算晚。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犯了錯誤要及時改正。

  2、課文中能說明這個成語意思的句子是?——***他趕快堵上了那個窟窿,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

  3、理解:他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幹什麼呢?”

  ***養羊人認為羊丟了,修補羊圈於事無補。***

  4、理解:他很後悔,不該不接受街坊的勸告,心想,現在修還不晚。他趕快堵上了那個窟窿,把羊圈修得結結實實的。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二、《南轅北轍》

  1、理解成語的意思:

  轅:古代車馬前面的兩根車槓。轍:車輪走過後,路面壓成的痕跡。

  南轅北轍:一個人本來要往南邊去,卻駕車向北行。比喻有些人行動和目的是相反的,行動越賣力離目標反而會越遠。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的道理是:認準正確的方向才會成功。

  2、課文中能說明這個成語意思的句子是?

  ***楚國在南邊,那個人硬要往北邊走。***

  3、這個人往北走的原因有:馬跑的快、車伕駕駛技術高超、帶的盤纏多。

  4、我想對這個楚國人說:“朋友,楚國在南邊,你卻硬要往北邊走。你的馬越好,趕車的本領越大,盤纏帶得越多,就離楚國越遠啊,還是聽聽勸,快往南走吧!”

  三、《亡羊補牢》中的養羊人和《南轅北轍》中的去楚國的人有什麼不同嗎?

  ***《亡羊補牢》中的養羊人雖然在第一次丟羊後沒有聽從鄰居的勸告修補羊圈,但在第二次丟羊後人士到自己不應該不停鄰居的勸告並及時改正了,而《南轅北轍》中去楚國的那個人卻不聽朋友的勸告,執意往北方走,結果離目的地越來越遠。***

  ***二***

  一、拼音

  1、基礎知識回顧:23個聲母、24個韻母、16個整體認讀音節

  2、聲調:分為四聲。標調歌:“有a不放過,無a找o、e,i、u並列標在後” 3、音節:音節是聲母、韻母和聲調的組合

  ***1***當韻母“u”和聲母“j、q、x、y”相拼時,去掉“u”頭上的兩點,如“ju” ***2***人或事物等專用名詞的拼音,第一個字母大寫,如“北京Beijing”

  4、隔音符號:當a、o、e開頭的音節連線在其他音節後面,讀音易發生混淆時,應在第一個音節後面加上隔音符號,用“‟”表示,幫助分清兩個音節 如“ping‟an***平安***”、“qi‟e***企鵝***”二、漢字

  1、筆畫與筆順規則

  “先橫後豎***十***,先撇後捺***八***,從上到下***景***,從左到右***樹***,從外到內***同***,從內到外***函***,先裡面後封口***國***,先中間後兩邊***水***。” 2、偏旁部首和間架結構***7種結構***

  獨體字***中***、左右結構***秋***、左中右結構***做***、上下結構***恩***、上中下結構***翼***、全包圍和半包圍結構***園、區***、品字形結構***晶*** 3、無聲的老師——字典***3種查字方法***

  ***1***“音序查字法”的步驟:認準字音;定字母、翻索引;查音節、找漢字 ***2***“部首查字法”的步驟:定部首、翻索引;數餘畫;查漢字 部首查字法的規則: 上下都有,取上不去下 左右都有,取左不取右 內外都有,取外不取內

  獨體字一般將字的第一畫作為其部首

  ***三***

  實詞:名詞***木***、動詞***跑***、形容詞***美麗***、數詞***一***、量詞***位***、代詞***你、我、他們*** 1、詞性劃分

  虛詞:副詞***特別、不***、介詞***在、關於***、連詞***和***、助詞***著、的、啊***、象聲詞 2、近義詞和反義詞

  ***1***意思相同的詞:“爸爸——父親”、“互相——相互” ***2***意思相近的詞:

  詞義的輕重不同:“愉快”→“高興”→“快活”詞的意義上辨析 詞義的範圍不同:“戰鬥”和“戰役” 詞義的感情色彩不同:“果斷”和“武斷” 詞的搭配關係不同:“嚴厲”和“嚴格”

  詞的用法上辨析,適用物件不同:“希望”***自己***和“期望”***別人***

  ***3***反義詞:

  絕對反義詞:“生”→“死”;“富”→“窮”辨析角度:意義和感情色彩 相對反義詞:“前”→“後”;“高”→“低”

  3、詞語歸類——分類記憶法例如:按照植物、動物、水果和蔬菜等等分類 4、詞語結構 :“一群群”

  BB:“重重疊疊”、“乾乾淨淨” ABAB:“研究研究”

  ***四***

  《驚弓之鳥》

  一、理解成語的意思:

  驚弓之鳥:被弓箭嚇怕了的鳥。比喻受過驚嚇後,遇到一點情況就害怕得不得了。

  二、理解課文中重點句子和詞語。

  1、更羸並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聽得嘣的一聲響,那隻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忽然從半空裡直掉下來。

  ***第一個“直”是說大雁一個勁往上飛,飛得急;第二個“直”是說大雁一個勁往下掉,掉得快。兩個“直”準確地描寫出大雁聽到弦響前後兩種不同的情形。***

  2、閱讀課文第九自然段,回答:

  更羸一共說了***4***句話。第一句是更羸看到大雁***飛得慢***,聽到大雁***叫的聲音很悲慘***;第二句是更羸分析大雁***飛得慢和叫得悲慘***的原因。從這兩句話看出更羸知道***大雁受過箭傷,傷口沒有癒合,還在作痛。***第三、四句話寫大雁***落下來的原因***。從這兩句話可以看出更羸知道只需***拉弓***不需***用箭***就能***把大雁射下來***。

  更羸看到大雁後做出了什麼判斷,這個判斷是怎樣一步一步做出來的?

  ***更羸看到大雁後斷定這隻雁受過箭傷。他首先觀察到大雁飛得慢,叫聲悲慘;然後分析大雁飛得慢,叫聲悲慘的原因是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癒合,而且孤單失群。從而判斷出不用箭就能“射”下它。***

  為什麼他能判斷出大雁受過箭傷?

  ***因為更羸善於觀察、關於思考分析,並能把看到的、聽到的和自己的實踐經驗結合起來進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