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七年級上學期生物教案

  在七年級生物教學中教案的意義不容忽視,小編整理了關於,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範文

  食物鏈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 瞭解生物間普遍存在攝食與被食的關係。

  ***2*** 知道什麼是食物鏈。

  2、能力目標:

  ***1*** 通過分組活動,培養學生分析和綜合的能力,畫一些比較簡單的食物鏈。

  ***2*** 通過方案設計、查閱資料等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 建立自然界的事物是普遍聯絡的科學自然觀。

  ***2*** 培養學生探究食物鏈的興趣,初步形成主動參與社會決策的意識。 教學重點:***1***幫助學生認識食物鏈,構建食物鏈的概念。

  ***2***培養學生自我構建知識的能力。

  教學難點:***1***指導學生設計生物防治方案。

  ***2***通過對食物鏈,特別是與人有關的食物鏈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人與自然的密切聯絡,建立保護環境,保護生物的意識。

  教學準備

  1、 學生遊戲道具:印有獅子、鹿、青草、昆蟲、蜘蛛、雞、貓頭鷹、青蛙、蛇、鷹的彩色圖片,製作十四頂配有以上圖片的小帽子。

  2、 學生活動卡片:準備印有各式菜餚的彩色小圖片若干張。

  3、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生物的生存與周圍環境有著十分密切的關係。動物、植物的生存除了需要陽光、空氣、水、溫度土壤這些非生物因

  素以外,還受周圍其他因素的影響嗎?

  觀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圖片

  提問: 1、 這張圖描述了怎樣一個諺語故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2、 說出這兩種生物之間的關係。***捕食關係、吃與被吃關係***

  ***二***學習新課

  1、食物鏈

  [學生遊戲活動]:“我”被吃掉啦!

  請學生上臺戴上印有不同生物圖片的小帽子,來扮演各種生物,並在“人群中”迅速找到“自己”的剋星,有紅色大箭頭指向對方。看誰找得又快又準。***學生完成每組活動後,教師在螢幕上顯示相應的食物鏈***

  第一組:獅子、青菜、鹿***青菜→鹿→獅子***

  第二組:青菜、食蟲雞、蜘蛛、貓頭鷹、食草昆蟲

  ***青菜→食草昆蟲→蜘蛛→食蟲雞→貓頭鷹***

  提問:1***生物之間的食物關係連在一起,像什麼?***食物鏈***

  2***在食物鏈中,連線各種生物的“箭頭”表示什麼意思?

  ***箭頭表示生物之間的被吃關係***

  第三組活動:青草、蛇、蚱蜢、鷹、青蛙

  ***青草→蚱蜢→青蛙→蛇→鷹***

  如果在這個生態系統中,又增添了一種生物——公雞,那食物鏈會不會有什麼變化?會有怎樣的變化?

  請一位同學上來扮演公雞,並尋找“自己”所在的食物鏈。

  ***青草→蚱蜢→雞→蛇→鷹 ;青草→雞→蛇→鷹***

  在一定的生態系統中,生物的種類多種多樣,所以,存在的食物鏈也會有很多條,並且相互交錯在一起。

  [總結]:通過幾輪遊戲,相信同學們對食物鏈的概念有了一定的瞭解,下面請大家結合螢幕上顯示的這幾條食物鏈,總結一下食物鏈的一些規律:

  1*** 食物鏈一般由哪幾類生物構成?***綠色植物和動物***

  2*** 它們分別在生態系統中扮演什麼角色?***生產者、消費者***

  為什麼?***生產者:可以利用光合作用,自己製造有機物;消費者:不能自已製造有機物,要從外界獲取***

  3*** 從螢幕上的這三條食物鏈看,它們有什麼共同點?

  ***起始端均為植物,第2、第3及以後的環節均為動物***

  4*** 第2、第3環節的動物有何不同?

  ***第2環節的動物為植食性動物,第3環節的動物為肉食性動物***

  5*** 在這個生態系統中,雞既可以位於第2環節,又可以位於第3環節,說明什麼?***說明雞既可以吃植物,又可以吃動物,是雜食性動物。***

  2、人與動植物之間的食物聯絡

  提問:那人類參不參與這種食物鏈關係呢?

  民以食為天,人的食物從哪裡來呢?

  課件展示:豐富多彩的食品品種***圖片***

  人蔘與食物鏈的過程***動畫***

  [學生探究]:請你“吃”大餐?

  ***1***三位同學一組,從三個小盒子內分別抽取一張食物圖片,貼在白紙上,並連出一條與之有關的食物鏈。

  ***2***各組學生代表上臺彙報自己的食物鏈。

  討論:從食物鏈角度考慮,人會受到自然界中其他生物的影響嗎?

  [總結]:***課件展示生態農業圖***

  人與動植物之間有著複雜的食物聯絡。人的食物種類很多,因此與人有關係的食物鏈,實際上要比我們畫的複雜得多。

  通過大家所畫的食物鏈可以看出:人與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是一環扣一環,相互依賴生存的,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的生物受到影響,都會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到我們人類自己。因此我們應該要對它們加以保護,其實也是為了我們人類自身更好的生存。***瞭解人與自然的關係***

  ***三***小結:

  動腦筋思考:

  ***1*** 什麼叫食物鏈?

  ***食物鏈是在一定區域內,各種生物之間由於食物關係所形成的聯絡***

  ***2***書寫食物鏈時應注意些什麼?

  ***起始端為綠色植物,這是判斷一條食物鏈是否完整的關鍵;第2環節的生物通常為植食性動物***也可能是雜食性動物***;第3環節的生物通常為肉食性動物***也可能是雜食性動物***;箭頭表示被吃關係。***

  ***3***諺語“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所描述的食物鏈完整嗎?怎樣使其完整? ***植物→蟬→螳螂→黃雀***

  ***4***如何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界其他生物之間的關係?

  ***人與自然界的生物相互依賴生存,應對其加以保護。***

  鞏固與反饋:

  1、草原上,獵豹捕食鹿群中的弱者,被食後的鹿又被鬣狗啃食。請寫出其中涉及的食物鏈。

  2、思考:如果食物鏈中有一種動物死光了,會帶來什麼結果?

  板書設計: 第1節 食物鏈

  一、誰吃誰

  二、天敵與農林害蟲

  教學反思: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表現出較大的學習熱情及興趣,積極投入活動中,大部分同學的資料準備得相當細緻,課前預習很充分。由此可見,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學習空間及時間,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在教學時,通過角色扮演,學生能較靈活、較深刻的理解本節知識點,學生通過合作、交流、表達,使他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鍛鍊了能力,學會發現,學會總結,使學生的個性及創新思維得到發展。

  初中生物學習能力培養

  摘要:

  作者對生物教學改革中培養生物學習能力提出一些看法,本著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運用活教法,發展合作能力,重視實驗、開展合作探究,創造和諧課堂,開展競賽等方式有效的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能力,引導他們想學生物、樂學生物、會學生物,使他們早日步入正軌。

  關鍵詞:

  生物教學;學生;學習能力

  長期以來,由於生物教師在課堂上語言的運用上過於注重科學性,專業性、規範性、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手段僵化,生物課講得沒有情趣,教學氣氛沉悶。只是教師在課堂上努力的講,學生被動的在聽。這些方法壓抑了學生個性的張揚,妨礙了學生潛能的開發,影響了學生自身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在新課標標準下,培養學生生物學習能力,勢在必然,也是十分重要的。

  1少用死教法,多用活教法

  在生物學習中,只要我們合理的引導學生用心去觀察生活,深入體驗情感,在生活中掌握知識,比如在講“種子的萌發和芽的發育”這節時,讓學生知道種子的萌發過程,是綠色開花植物生命的週期的開始。種子中不僅包括一個新植物的幼體,而且能為種子的萌發提供營養物質。在合適的環境下,種子就會萌發,開始植物的生活。在合適的季節,可以讓學生自己進行最直觀的土壤發芽法:選擇一種常見的種子,有條件的可在室外避風、光照好的地方選定小塊疏鬆的土地,如果沒有,可以在教室選擇合適的花盆。播下種子,蓋上土,最後澆水保持土壤的溼潤。待幼苗出土以後,可以觀察記錄種子數以及種子的生長到開花的整個過程情況。這些都是對課本知識的突破,實踐過程中既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又能培養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密切聯絡實際生活,讓學生更好的領會書本知識。學習的方式有好多種,所以學習不應只侷限於教材,應該與我們實際生活相聯絡、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會學生如何去思考問題,拓展思路,培養學生的廣闊思維。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2學生為主,發展合作能力

  教師應該靈活掌握教材中的基礎知識和知識結構,進而對整體教材進行綜合性的分析,生物基礎知識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學科。是一門與我們生活關係十分密切的學科。其實想一想,我們衣食住行哪一樣都離不開生物?人類自從出現之後,就與各種生物打交道,在人類不斷地研究、探索生命奧祕的過程中,誕生了生物學。生物對我們生活來說也很重要。在初中階段的生物探究中,讓學生主動學習生物知識,培養合作學習精神。合作學習有利於面向全體學生,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七年級就會接觸到一個探究實驗“燃燒花生豆”實驗,在操作過程中讓學生通過實驗觀察,計算能量、蛋白質和鈣的攝入量。教師要講清楚計算方法,然後將任務平均分配,分工合作。我們要切實做好這一實驗,把合作探究思想深入學生心中。堅持不懈地培養學生實驗和合作探究能力。學生學習生物應該是生動活潑的,主動和個性的一個過程。合作探究、合作交流、合作學習是一種重要的方式。教師組織學生合作活動,能讓學生在合作中產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將興趣變為可以探究的問題。就會讓學生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去。

  3師生互動,創造和諧課堂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生物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挑戰,所以師生互動關係的建立在現在的課堂中也日益被重視。很多中學生都認為書本知識枯燥無味,學生學習起來毫無興趣,教師要精心設計準備,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在參與中體會成功的喜悅和學習的樂趣。比如在學習“運動的基礎”時,著重介紹骨骼適合於運動的特點,關節牢固又靈活的原因等。讓學生了解經常參加體育運動鍛鍊,可以使肌肉發達,骨骼粗壯堅固。還可以增強關節的牢固性和柔韌性。讓學生了解骨折的救護中,教師可以讓一名學生主動來當實驗者,學生躺在合適的位置,教師示範救護過程。教師準備繃帶、夾板、棉花和紗布等。練習骨折的救護方法。讓學生在充當被救護者的過程中瞭解掌握救護的要領。其它學生在老師示範與講解中更能深刻的體會骨骼在運動中的重要性。教師當好“導演”,學生當好“演員”這樣一來,課堂就氣憤就比較活躍,喚起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學生會自己帶著興趣主動去觀察、記錄。更為重要的是記憶也比較深刻。由於課堂內容不同,教師在教學中也有不同的側重點,有的注重課堂的流程,有的注重課堂的組織等,這就決定了教師在其中會有不同角色的扮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關係是主導和主體的關係,教師科學合理的引導,促進作用就能得到很好的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也能體現出來。教師和學生對教材的理解達到了和諧統一,形成了共振,才能更好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4開展競賽、公正評價

  初中學生正處於天真浪漫的年齡,很容易受到鼓勵,團隊精神也很強烈。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程度,合理的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開展競賽。競賽的內容可以選擇課後作業、成績檢測、或者課上回答問題。定期總結,進行小組排序,好的小組教師要進行及時的鼓勵或者獎勵。成績差的小組給與適當懲罰。這樣對學生的學習有促進作用,小組成員之間互相幫助,互相監督學習,互相促進。教師注意在評價的時候要統一標準,體現公平嚴格。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形成你追我趕的學習狀態。初中生物知識主要是基礎知識,難度不是很大。通過互相學習,一定會取得良好的進步。

  5結語

  總之,中學生新課標的核心就是要以學生髮展能力為本,其實,每個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經驗積累等方面都是不同的。生物是一門自然學科,生物科學的發展是十分廣闊的,它會有一個極其美好的未來。隨著教育觀念的進步,現在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學習能力為重點,面向全體學生,學生能力的培養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長期過程,要求我們教師要在上課過程中,把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放在重點,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究,去合作,讓學生全面發展,促進“素質教育”。學生的學習能力一定會有所提高。

  作者:梅琳 單位:承德市翠橋學校

  參考文獻:

  [1]司淑娟.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再研究[D].山東師範大學,2012.

  [2]李學臣.淺談初中生物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J].科學教育,20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