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小學二年級語文複習教案

  對於課文的複習備課讓不少老師頭疼,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可以幫助到大家!

  ***一***

  我的家教學目標:

  1、讓兒童學會關心父母、尊敬老人。

  2、通過活動,使兒童體驗到家庭的歡樂和幸福。

  3、讓兒童和父母更多地接觸,更好地溝通,促進兒童身心健康地成長。

  4、培養兒童多種愛好,並發展兒童的特長。我的家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重難點:

  1、重視兒童的情感體驗,發現問題及時幫助解決。

  2、幫助兒童正確地認識父母和家庭,重視兒童情感的發展和良好習慣的養成。

  3、瞭解每個兒童的家庭情況,有針對性地指導,避免傷害個別兒童。

  教學過程:

  一、全家福照片展。

  事先佈置回家貼照片,上課前展示。

  二、我們一家。

  1、佈置瞭解家庭成員的生肖。

  2、引導兒童觀察生肖圖,並分別說一說有哪些生肖。

  3、將家庭成員與各自對應的生肖連起來。

  三、怎樣祝賀父母的生日?

  1、引導兒童先看圖,說一說每幅圖的意思,教師滲透愛勞動、有禮貌、愛學習等思想教育。

  2、啟發兒童動腦筋想一想,還可以怎樣想父母祝賀生日?***取得好成績、為父母唱支歌等。***

  四、家裡真快樂!

  兒童看圖,交流圖意。使學生體驗回家的樂趣,懂得怎樣尊敬老人。***與父母交談,說說心裡話;為爺爺奶奶端茶水,捶捶背***

  五、猜一猜。

  引導兒童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回憶生活中的點滴,說一些家庭成員的愛好、特點。

  ***二***

  鋤禾 1.導言,誘發動機。

  小朋友們,我們每天都吃飯,你們知道做飯的米麵都是從哪裡來的嗎?***學生答後總結***對啦,我們做飯用的糧食都是農民辛辛苦苦種出來的。那麼,農民勞動是怎樣辛苦呢?下面咱們學習一首古詩——《鋤禾》。***板書課題***

  2.範讀,激起情感。鋤禾優質課教案教學設計">教學設計

  《鋤禾》這首詩,形式短小精悍,語言簡潔通俗,形象鮮明生動,感情真摯樸實。通過教師情緒飽滿的範讀,使學生能在學習之始,初步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的感情。

  3.識字,結合課文。

  本課7個生字:當、汗、滴、盤、粒、辛、苦,這些字都比較容易掌握,可指導學生自學,教師重點點撥。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在語言環境中理解字義,並適當擴詞。

  4.串講,理解內容。

  《鋤禾》是學生入學以來接觸到的第二首古詩,學生對詩的詞語和內容不易理解。因此,要採取逐句講讀的方法,邊讀全詩,邊講句子,邊釋詞語,注意講清古代單音節詞與現代雙音詞的關係:

  禾——禾苗,日——太陽,當——正當,

  午——中午,汗——汗水,土——泥土,

  知——知道,盤——盤子,中——裡面,

  5.看圖,啟發想象。

  《鋤禾》這首詩配有一幅生動形象的插圖,插圖集中描繪了一位農民一手握著鋤頭,一手拿著著毛巾拭汗,抬頭望那當空烈日的情景。教學時,可提出以下一些問題,引導學生想象:

  這位農民為什麼站在田裡?他在做什麼?他在看什麼?他在想什麼?他在說什麼?農民從播種到收穫要付出多少辛勤勞動才換來糧食。

  6.朗讀,感受形象。

  語言精煉,節奏鮮明,音韻和諧,形象生動,含意深長是古詩的特點。學生通過反覆的朗讀,/可以從中受到感染和陶冶。教師可出示抄有課文的小黑板,指導學生按下面的停頓和重音朗讀全詩。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7.暢談,聯絡實際。

  有些兒童並不知道碗裡的每一粒飯都是農民辛苦勞動得來的,隨便丟掉,不知愛惜。通過暢談討論,引導學生擺出浪費糧食的現象,看到自己的缺點,從而懂得糧食來之不易的道理,做一個尊重農民,珍惜糧食,熱愛勞動的好孩子。

  ***三***

  烏鴉喝水 教學目的:《烏鴉喝水》講述了一隻烏鴉通過動“手”動腦喝到水的故事。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懂得動手動腦的重要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精神,培養學生思考和實踐的精神,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教學過程: 烏鴉喝水優質課教案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創設情景。引導學生進入本課的學習,其間,隨機析字形,辨字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1.教師:晴天,太陽當空照,上完體育課後,同學們有什麼感覺,最想幹什麼?***生活是最好的教師,學生有過親自身體驗,話匣子就此開啟。***學生回答。順勢讓學生猜一猜,“喝、渴”字是什麼偏旁,並要求學生說出理由。這一過程,能夠讓學生輕鬆掌握“喝、渴”二字的字形與字義,並能夠應用,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小動物,它是什麼呢?***出示烏鴉模型,板書烏鴉,鳥***看一看“烏”字與“鳥”字有什麼不同? 想一想,有什麼好辦法能記住它。

  3.教師:這隻烏鴉啊遇到了和我們同樣的問題***出示第一幅掛圖,要求學生看圖***,太陽天,烏鴉口渴,到處找水喝。***學生從圖上不難看出,不遠處的瓶子裡有水,烏鴉可以去喝。***

  教師:瓶子裡有水,那就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吧!***出示第二幅圖,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大家說一說有什麼發現?***觀察圖畫學生能夠發現,烏鴉喝水遇到了困難。***教師一邊聽學生講一邊演示,使困難一目瞭然。

  4.教師:烏鴉喝不到水,怎麼辦呢?讓我們一起來幫幫它吧!

  二、動手做,動腦想

  1.要求學生用準備好的石子、瓶子、水親自動手試試,看看烏鴉怎樣才能夠喝到水。然後請同學上臺演示並講述烏鴉喝水的過程。 要求其他同學注意觀察,體會“瓶子裡的水漸漸升高了”。 要求學生仔細聽,讓學生養成認真傾聽別人發言的好習慣。 學生親自動手做,能使烏鴉喝水的經過顯而易見。這個活動使學生間接掌握了課文內容。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自己動手親身實踐的重要性。2.教師:烏鴉想到的辦法和同學們的辦法一樣嗎?***出示第三幅圖***那麼,除了這個辦法還有沒有別的辦法呢? 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科學探究的精神,啟發學生的創造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是本課的教學難點。為了突破難點,教學分兩步進行:

  1.小組討論。要求小組成員群策群力。看看還有沒有別的辦法。教師巡視,隨機參與討論。

  2.全班交流,組織評議。要求各組組長彙報討論結果,其他人認真聽,並評議他們的辦法行不行,為什麼?低年級學生的想象力極其豐富,想出的辦法會五花八門,但他們為了成功,往往會忽略當時的環境。經教師點撥,馬上就會有學生反駁。這就激活了課堂氣氛,激發了學生的創造精神,使教學變成一場激烈的辯論。這樣處理,旨在活躍課堂氣氛,給學生的發散思維留出了空間,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創造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