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質綜合檢測試題

  高三了,也臨近高考了。那麼,政治這科要怎麼做練習呢?接下來,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做份2017年,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2017年

  單選題

  人們按照元素有規則的變化進行推論,發現了一些“空位”上的元素,這表明***  ***

  A.有的規律也是可以創造的

  B.有些規律也是可以改變的

  C.規律是可以認識和利用的

  D.自然規律是主觀對客觀的映象

  世界旅遊勝地敦煌由於生態環境惡化,過度開採地下水,導致黨河、疏勒河下游斷流,溼地萎縮,樹林銳減,沙化面積平均每年增加近2萬畝。“沙進人退”趨勢如得不到遏制,敦煌有可能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二個樓蘭古國,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月牙泉也將不復存在。上述材料說明***  ***

  ①規律是客觀存在的

  ②規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③違背規律必然受到規律的懲罰

  ④規律隨著客觀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科學家研究發現,人的體力、情緒、智力三種節律的盛衰波動都是有周期的,人自出生之日起,三節律就同生命一起開始執行。這一發現說明了***  ***

  A.人的生命運動是有規律的

  B.人在客觀規律面前是無能為力的

  C.人可以改變和創造規律

  D.規律發生作用是無條件的

  下列詩句中,與“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包含同一哲理的是***  ***

  A.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B.桐花萬里丹山路,雛鳳清於老鳳聲

  C.誰揮鞭策驅四運?萬物興衰皆自然

  D.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僧肇說:“旋嵐偃嶽而常靜,江河競注而不流,野馬飄鼓而不動,日月曆天而不周。復何怪哉?”下列觀點中與其錯誤相近的是***  ***

  A.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

  B.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

  C.靜即含動,動不捨靜

  D.飛矢不動

  轉基因物種是在已有的物種裡,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加入業已存在的其他物種的基因。如果沒有業已存在的物種、基因,不遵循基因變化規律,新的物種是不可能創造出來的。這表明***   ***

  A.人能有意識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物

  B.改造自然物必須以承認自然的客觀存在為前提

  C.創造新物種是意識能動性的結果

  D.自然界的存在和發展可以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宋代詩人陳與義《襄邑道中》詩云:“飛花兩岸照船紅,百里榆堤半日風。臥看滿天雲不動,不知雲與我俱東。”這首詩說明了***  ***

  A.事物運動是永恆的

  B.物質世界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

  C.靜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D.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

  宇宙空間中93%的元素是氫,另外還有無數的其他物質充滿宇宙空間,宇宙間的事物都是由氫等這些物質構成的,這說明了***  ***

  A.人類是自然界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B.自然界是客觀物質性的

  C.社會的存在和發展不依賴於人的意識

  D.物質是世界的本原

  傳統經濟是“資源—產品—汙染排放”單向流動的線形經濟發展模式,迴圈經濟是“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反饋式經濟發展模式。從哲學角度看,迴圈經濟模式***  ***

  A.遵循了規律的客觀性

  B.建立了新的聯絡,改變了事物的發展規律

  C.在實踐中堅持了重點論

  D.人已經全面把握自然規律

  科學發展觀是我黨針對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城鄉差距拉大、就業壓力增加、資源短缺、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等突出問題和矛盾提出來的。提出科學發展觀的哲學依據是***  ***

  A.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

  B.把握事物間的聯絡,能提高人們實踐活動的自覺性和預見性

  C.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

  D.堅持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

  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決定到2020年我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行動目標,並提出相應的政策措施和行動。國家的做法堅持了***  ***

  ①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原則

  ②承認人類社會的客觀性

  ③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④實事求是的原則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綜合題

  閱讀下列材料,運用所學“生活與哲學”的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 由於連年超載放牧,草原草本植物由20世紀80年代前的130多種減少到30種;草場植被覆蓋率30年間降低了50%~80%;每畝平均生物量不足20公斤,草場載畜量下降了46%。

  材料二 在古代社會,自然是人存在的主宰,人們把自然神化,對自然頂禮膜拜,認為山有山神、河有河神,天旱求龍王降雨,遇事求神靈保佑。近代以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工業革命的發展,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機械轟鳴田野,衛星邀遊太空,人們認為自然是人類征服的物件,人可以主宰。但是隨著人類活動規模的擴大,土地荒漠化、臭氧層空洞、洪水肆虐、物種減少……正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人應該和自然和諧相處,保護環境,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1***上述兩則材料分別反映了什麼現象?***8分***

  ***2***從辯證唯物論角度分析,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體現了哪些哲理?***16分***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20世紀30年代的小說《多收了三五斗》,主要反映舊中國農民面對帝國主義“洋米洋麵”的經濟侵略,不得不在糧食豐收的年份裡忍痛虧本糶米,導致農村急遽破產的現象。在時隔79年後的今天,儘管社會背景切換到了21世紀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它仍能折射當下部分現實——田地豐收了,農民們都指望手中的農產品能賣個好價錢,誰知偏遇收購價大跌,結果非但賺不到錢,不少農民連本兒都收不回。

  材料二 “現在大白菜太便宜了,1元錢就能買一大棵。”據山東省平原縣鴿城蔬菜農貿批發市場監管辦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11年10月18日起,白菜批發價格持續下跌,現在“北京三號”大白菜的批發價格為每斤1毛錢,“德高16”批發價格為每斤1毛2分左右,不到去年同期價格的1/5。今年白菜“賤賣”,固然與“天氣良好,蔬菜長勢不錯,產量大增”有關,但更重要的原因還在於一些種植戶不看市場行情,跟風大量種植蔬菜,導致供求失衡。

  ***1***針對材料一有人認為:我國社會的發展是“動中有靜,靜中有動”。因此,運動就是靜止,靜止也就是運動。***16分***

  ***2***請從哲學的視角為農民明年的種植提幾點建議。***12分***

的人

1.高二上冊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質試題及答案

2.高三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質高考複習試題

3.高中政治必修4第四課探究世界的本質知識點複習

4.高考政治探索世界本質解放思想求真務實練習試題

5.2016高考政治一輪複習知識

6.高二政治《探究世界的本質》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