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馬克思主義的自由觀

摘要:自由,是人類永恆追求的真理之一。在人類對自由的歷史探索中,不同的思想家對自由的理解各有不同。其中較重要的就是以西方文化為代表的新自由主義。隨著新自由主義在經濟領域的應用而生成的自由市場至上主義思想的發展,顯然,對當今全球金融危機的發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所以,此時重申馬克思主義自由觀,對於我們理解、把握這個時代具有重大意義。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自由觀;自由 
  Abstract: Free, is one of human eternal pursue truth. In the humanity to the free historical exploration, the different thinker has the difference respectively to the free understanding. And important is take the Western culture as representative’s new liberalism. Along with the new liberalism the open market supreme principle thought development which produces in economic domain’s application, obviously, has the faced responsibility now to the whole world financial crisis’s occurrence. Therefore, this time reiterated that the Marxism free view, regarding us understood, grasps this time to have the great significance. 


  Key ; free view; free 
   
  當今,“新自由主義”在金融危機陰影的籠罩下,處於被人們反省的時期。此時,重新審視馬克思主義自由有助於對於我們瞭解、分析、把握當今的現實狀況;有助於我們撥開重重迷霧去探究事物最本質的特性。 
   
  1人類對自由探索的歷史程序 
   
  自由,在人類的整個歷史發展長河中,始終為一顆熠熠生輝的明珠,讓多少思想家為之魂牽夢繞。然而,無數思想家對“自由”提出過種種的觀點和看法,但自由卻從來沒有被一勞永逸地佔有過。反思歷史上思想家的自由觀,對於我們把握馬克思主義自由觀,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1.1古希臘思想家的探索 
  古希臘人是最先明確表達個人自由理想。尤其是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4世紀的雅典人。當雅典的將軍在遠征西西里處境極端危難的時刻,他讓士兵牢記,他們是在為一個使他們“不受限制地決定自己所喜歡的生活”的國家而戰,也就是為自由而戰。[注1]其次,一些哲學家在進行世界本原探索時,認為“把握了世界的本原,就把握了自由的本質”。如泰勒斯認為世界的本源是“火”;德謨克利特認為世界的本原是“原子”。而把握了這些本原,人就能把握自由。 
  1.2中世紀神學家的探索 
  在中世紀,神學家們對自由的探索則是側重於為神學作論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為奧古斯丁。他提出“上帝靠自身的意志來創造世界,上帝的意志不須任何限制,故上帝的意志是絕對自由的,人與上帝相比,人是絕對不自由的,人的行為即是上帝意志的表現”。所以,人獲得自由的途徑就是信仰上帝。 
  1.3近代歐洲哲學家的探索 
  近代歐洲,哲學家對自由的研究如火如荼。斯賓諾莎***spinoza***一位著名的荷蘭哲學家、倫理學家和思想政治家。他用理性主義的觀點來批判“神學家”的觀點。他認為,整個自然界是具有規律性和必然性的;自由中沒有任何偶然的東西。人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是受必然性控制,並不比其他自然物更自由;自由只屬於那些受理性指導而行動的人。他將自由與必然性聯絡起來,一個人如果完全受情慾的支配,那就必定會成為自然必然性的奴隸,行動也就沒有了自主權,歸根到底,人的自由是瞭解自然的必然性,遵從理性的指導而生活。[注2] 
  盧梭,他為自由的貢獻即為那些具有永久性的詩性魅力的世界名言。“人是生而自由的,但無往不在枷鎖之中。自以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隸。”[注3]“每個人都生而自由、平等,他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才會轉讓自己的自由”。[注4] 
  康德的哲學為“批判哲學”。康德哲學為自由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哲學基礎。[注5]康德指出,人作為感性的存在者,受自然必然性的制約,沒有自由可言;但人作為理性的存在者,則能擺脫自然必然性的制約,因而人在道德領域是絕對自由的,所以道德法則最終以人的自由意志為前提。在康德看來,凡是人都有意志自由,都知道什麼是人的道德行為的最高法則,並按照它去行動,因此愈自由便愈能遵循道德法則去行動,道德便愈加發展;人愈按照道德法則去行動,道德愈發展,他本身也就愈是自由。[注6]他將人的理性分為“理論理性”和“實踐理性”,並分之來論述。 
  黑格爾繼承了些康德的自由思想,將“實踐理性”與“理論理性”統一起來。將目的和歷史必然性引入自由。黑格爾把“自由”當作一種最高和終極的價值來追求,在他看來,世界萬物的運動與變化皆由絕對精神所決定,而絕對精神的實質便是“自由”。這是世界的基本規定,也是人類事務的終極價值;人類歷史的發展便是自由意識的不斷進展。人類歷史同時也是人類對自由之認識的歷史。[注7]其中兩個核心論點即:一是自由是人之本性;二是人類的進步是自由不斷實現的過程。 
   
  2馬克思主義自由觀的演進過程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一門實踐的哲學,馬克思主義自由觀的內容也在實踐中不斷地充實和發展。 
  首先,馬克思公開發表關於自由的思想是從1842年發表《評普魯士最近的書報檢查令》開始的。在該文章中,馬克思把“出版自由”的問題同各個階級的態度聯絡在一起。通過揭示各個階級的態度從而揭示德國的社會結構。他站到廣大人民的一邊,痛斥反對出版自由的諸侯貴族是在進行反對各族人民的論戰。馬克思在這場論戰中提出,“把自由看作是人類天性永恆的貴族”,“自由確實是人所固有的東西”。 
  其次,《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是馬克思主義思想形成的醞釀之作,也是馬克思主義實踐自由觀的發端。該手稿的基本概念是“異化”與“自由”:異化的核心是勞動的異化;自由的主體則是類,自由被認為是類的本質,人類的解放就是類的本質的復歸。[注8]在該著作中,馬克思通過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分析研究以及對人的本質的認識深化,提出的異化勞動理論。他進一步指出,人的本質就是自由的、自覺地活動。“人在生產中實現自由”;“人能夠自由對待自己生產的產品才是自由”;“人的活動就其本質而言,是一種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馬克思正是從異化勞動和自由勞動***即自由自覺的活動***的對立入手來認識人類自由問題的。這就為他實現自由觀上的根本變革展開了內在的邏輯發展線索。儘管這裡的自由自覺的活動是一種理想的絕對完美的生產勞動,但從基本思路來看,馬克思自由觀的雛形已開始形成。[注9] 
  再次,馬克思新世界觀的完成之作——《德意志意識形態》中的自由觀,對自由的認識更深化一層。在該著作中,馬克思認為“異化是建立在分工理論基礎上的,生產力的發展到消滅分工,此時自由才能實現”。[注10]在該著作中,馬克思批判了青年黑格爾派的“自我意識”、“抽象的人”。他從“現實的個人”出發,形成了關於共產主義的學說。“現實的個人”這一基本範疇的提出,一方面是馬克思批判的揚棄自由主義關於一般的人,抽象的人的觀念,對作為這一觀念理論基礎的天賦人權說,社會契約論作出批判的結果;另一方面,馬克思也認為,獨立的個人的形成過程作為現代化的產物是歷史的進步,是個人從人類或群體的束縛中解放出來的。但是獨立的個人作為現實的個人是受到他的物質生存條件制約的個人。[注8] 
  又次,馬克思在寫作《1857-1858年經濟學手稿》時期。在該著作中,馬克思認為,人的發展有3個歷史階段:資本主義前的“人的依賴關係”;資本主義的“物的依賴關係”;“建立在個人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生產力成為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人的全面發展階段”。[注11]馬克思關於自由發展三大階段劃分的意義在於:第一,闡明瞭自由不是從來就有的,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受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制約。超越生產力發展水平的所謂絕對自由是不存在的;第二,闡明瞭自由具有階級性;第三,闡明瞭資本主義社會關於自由的觀點,只是體現為物的依賴關係的人的依賴關係的一種抽象;第四,闡明瞭自由的發展不是以間斷性和跳躍性的狀態出現的,而是呈現連續性的。[注12] 
  最後,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提出自由王國的理論,從而實現了自由問題的根本變革。在該著作中,馬克思不但深刻分析了個人自由的經濟根源和經濟條件,提出了自由和平等在商品社會中不僅以交換價值為基礎的商品交換中得到尊重,而且交換價值的交換是一切自由平等的現實基礎,觀念化的自由平等是這種經濟執行的“理想表現”。此時,馬克思已從靜態的平面的研究進入到動態的立體的研究。[注13]馬克思指出,自由是主體在認識活動和實踐活動中追求和表現的一種狀態,一種境界。馬克思將此狀態境界稱之為“自由王國”。“自由王國只有建立在必然王國的基礎上才能繁榮起來”。[注14]從中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其一,自由要受到一定生產方式的限制,在實踐上能由自己支配的活動領域裡,也不能幻想擺脫自然規律;其二,大大改善勞動條件,做到優質,高產,低耗能。[注12] 

通過回顧馬克思關於自由觀的發展歷程,我們清晰的勾勒出馬克思自由觀的發展史。總結起來,馬克思主義自由觀的主要內容為:自由是以實踐為基礎的自然,社會和人自身的統一是主觀因素和客觀因素條件的統一,是約束性和自主性,他律和自律的統一,是權利和義務的統一,是權利和能力的統一,是全人類性和階級性、無國界和有國界的統一,是追求真理、實現價值的統一,是真、善、美的統一。而且馬克思主義自由觀是一個開放的和發展的理論,它必然將隨著人們時間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而不斷增加其內涵。[注15] 
   
  3結語 
   
  掌握此自由觀,有助於我們堅信:大力發展生產力是實現自由的根本條件,這也為我們當今的社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援。因此,我們要想建立一個高度民主、自由的社會,就是要大力發展生產力。同時,要研究人們的自由意識的特點,把爭取自由的近期目標和最終目標區分開來。創造一個使人們的能力都得到全面發展的自由、和諧的社會環境。 
   
  注 釋 
  1 顧 肅.自由主義基本理念.中央編譯出版社,2003:181 
  2 顧 肅.自由主義基本理念.中央編譯出版社,2003:238 
  3 盧 梭.社會契約論中譯本.商務印書館,1982:8 
  4 盧 梭.社會契約論中譯本.商務印書館,1982:9~10 
  5 啟 良.西方自由主義傳統——西方反自由至新自由主義學說追索.廣東人民出版社,2003:203 
  6 顧 肅.自由主義基本理念.中央編譯出版社,2003:319 
  7 啟 良.西方自由主義傳統——西方反自由至新自由主義學說追索.廣東人民出版社,2003:726 
  8 徐 瑾.馬克思真的是“自由”的馬克思嗎.唯實,2004***10***:10 
  9 王翠英、溫映瑞.論馬克思的自由觀.西北師大學報,1989***3*** 
  10 馬小磊.試析馬克思主義的自由觀及其理論價值.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06***5***:10 
  11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4***46卷*** 
  12 毛信莊.《資本論》法律思想研究.上海三聯出版社,1992:105 
  13 馬小磊.試析馬克思主義的自由觀及其理論價值.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習報,2006***5***:11 
  14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1974:927***第25卷*** 
  15 馬小磊.試析馬克思主義的自由觀及其理論價值.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習報,2006***5***:12 
  參考文獻 
  1 顧 肅.自由主義基本理念.中央編譯出版社,2003:238 
  2 盧 梭.社會契約論中譯本.商務印書館,1982:8 
  3 啟 良.西方自由主義傳統——西方反自由至新自由主義學說追索.廣東人民出版社,2003:203 
  4 吳春華.當代西方自由主義.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5 [英]安東尼•阿巴拉斯著.西方自由主義的興衰***曹海軍譯***.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 
  6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1974***第23、25卷*** 
  7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46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