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的高效學習方法

  地理可以說是半文半理的一門學科,它的知識點多,要背誦;可是它的思維方式又是偏向理科的思考,對於這門綜合性的學科,應該怎麼學習呢?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初中的,希望對您有用。

  一

  初中的學習是我們打基礎的黃金時期,所以我們應該利用好的學習方法提高自己的成績,在地理的學習中也是如此,在將來的高中的學習中,地理是一門很重要的學科,所以我們應該重視,下面是學大的專家為大家總結初中地理學習方法技巧總結。

  一、加強對各類地圖的應用

  1、上課前一定要準備好地理課的基本工具,也是常用工具——地圖冊。

  2、一邊聽課一邊把學習中出現的地理事物在地圖上圈點下來。如:學到地中海沿岸是冬季多雨,那麼,地中海在什麼地方?一定要在地圖上找到並落實下來。

  3、動手繪製示意圖如西亞石油輸出的路線,同學們可以在一張草紙上繪製出簡單的、相對位置正確的示意圖。這類圖不要求繪製得多麼精準,只要能說明問題就行。

  4、複習時應以地圖作為知識載體,常看地圖,多讀地圖。

  二、要善於把不同的地理事物聯絡起來。

  把不同的地理事物之間建立起聯絡,首先必須問“為什麼?”這樣便會養成由果推因的良好的地理思維習慣。例如:世界雨極是印度的乞拉朋齊,那麼,為什麼乞拉朋齊會成為世界的雨極呢?結合地圖,根據乞拉朋齊所處的地理位置便可分析出,乞拉朋齊位於喜馬拉雅山的迎風坡,這裡有大量的地形雨,這樣,氣候便和地形、位置相互聯絡起來了。

  三、對地理原理,概念的理解要把握住要點、抓住關鍵。

  對地理原理、要領的掌握,並不要求象物理、數學分式、定理那樣精確,只要抓住其中的關鍵、要點便十分容易地理解並把它們掌握住了。例如:“在自然界中,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陽光、空氣、水等都是自然資源”這一對自然資源概念的理解。我們應該抓住兩個要點:第一,自然界中存在的,不是工業產品。如,汽油,雖然對人類有利用價值,但不是人類從自然界中直接獲得的,它是工業產品。第二,是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沒有利用價值的不是,如沙漠雖然在自然界中存在著,但目前,對人類沒有利用價值,也不是自然資源。這樣就可以了。

  同學們掌握了初中地理學習方法技巧總結,在平時的學習中我們就應該按照這樣的方法進行學習,使自己的成績提高。地理在我們的身邊處處可見,在將來的生活中是有很大的作用,我們應該重視。

  二

  大家知道,只有不斷學習、實踐、總結,才能提高。一學年又將過去了,我又認真研讀地理課程標準和教材,重新回顧這一學年,我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能積極創設符合教學內容的問題情境,教學內容的組織以學生的活動為要形式,啟發學生在觀察、分析、思考、討論中靈活運用地理知識。但是如何進一步發揮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改進課堂教學,是擺在我面前現實而又急需解決的問題。面對這些情況,自己有了一些體會和思考:

  一、發揮學科優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課堂教學中,只有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學習,才能學得好。由此可見,學習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條件,它與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密不可分。從地理知識來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點。它為學生獲得直接興趣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教學中可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圖片美、文字美、動畫美、語言美,給學生以美的享受,喚起學生學習的慾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可讓課堂動起來,活起來,以興趣帶動學生的學習。

  在地理教學過程中,我注意發揮地理知識趣味性的學科優勢,充分利用現有的趣味知識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潛在的趣味知識並進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尋求趣味知識的切入點進行有目的的匯入,使之融入課堂教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大陸漂移假說時,先讓學生講一個小故事,不但使學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課堂上,而且對本課的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從而產生了主動學習的心理,積極性被調動起來。這樣易使課堂更生動,同時調動學生的思考和學習的主動性。在講季風氣候的形成時,我先讓學生回子顧一下自己身邊的風向變化的規律,再進行教學,不僅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且讓學生聯絡實際生活探究地理問題。

  二、充分挖掘教材,培養學生的主體作用

  地理教材中有許多地理影象,包括分佈圖、統計圖、示意圖、景觀圖,以及一些帶有啟發性、思考性的漫畫,而地理影象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生動、形象、直觀的特點,它對於學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間分佈規律及各要素間的內在聯絡,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學中,我注意發揮影象作用,運用影象引導學生“動起來”,使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從而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例如,在學習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佈特點時,首先引導學生閱讀《六大板塊示意圖》,注意六大板塊的範圍及其邊界,然後閱讀《世界地震帶和火山分佈圖》,引導學生觀察地震帶和火山的位置,再與前圖對照,學生相互討論得出結論: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兩個板塊的交界處。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影象來設計教學,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眼、耳、口、手、腦等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同時,又培養了學生讀圖、分析圖的能力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充分利用課本中設計的“活動”,涉及讀圖或繪圖技能的訓練、材料收集和處理,需要動手做試驗、開展社會調查,進行合作討論等各個方面,從不同角度培養學生的能力。例如在《多變的天氣》教學時,我利用“活動”中提供的天氣圖,讓學生像氣象預報員一樣播報城市天氣,這樣不僅使學生鞏固了本課所學的天氣符號,還鍛鍊了學生讀圖、語言表達能力和應用能力。

  三、加強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學習

  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要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自我發展,使他們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成為學習的主人。要教會學生學習地理的方法,我充分利用地理教學的特點,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學生學會思考地理環境問題,學會解決問題,學會創新和自我發展。針對地理學的特點,在地理教學中常用的方法有:***1***歌訣法:如記我國的主要山脈分佈可用此方法:東西走向有三橫,北天陰,中昆秦。湘桂粵贛夾南嶺。東北一西南有三撇,興安太行巫雪峰,長白武夷中間橫,臺灣山脈東分佈。喜馬拉雅弧形山,珠峰傲立中尼境,八八四四第一峰。地理歌訣簡潔而明瞭,方便記憶,在地理學習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2***影象法:地圖是地理知識的重要載體,但平時許多學生對地圖心存畏懼,地圖應用能力較薄弱,指導學生多看圖、識圖、繪圖、用圖,並儘可能使地理知識影象化,做到以文析圖、圖文結合,尤其像地球的公轉,中國的行政區劃等知識難點。***3***觀察法: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地理事物,聯絡課本上所講授的地理知識,分析地理現象的成因和規律等,要使學生掌握正確學習的方法,就要在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學習生活中的地理”,不斷向學生“授之以漁”,減輕學生學習負擔,使學生好學地理。積極鼓勵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並努力創造“民主、和諧、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這是學生髮揮學習主體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輕鬆、愉悅的課堂環境中,學生學習地理的熱情被激發,思維的火花被點燃。為此,我在向學生傳授地理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有意識地對學生施以情感教育,給予必要的關心、激勵、尊重和理解,培養學生積極參與的信心和熱情,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發揮學習的主體作用。

  四、不足之處

  ***1***過程與方法的結合有待提高。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角色的分工應細化,特別是組內的弱者應真正在其他同學的帶動下有所提高,課堂不應總是尖子生唱主角,應使教學真正面向學生。

  ***2***師生的交流的平等性應加強。在提出問題時,應站在學生的角度,從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實際出發,而不是一味把學生的思路往自己設計的路上引,問題的設計不宜太大,應站在學生的認知角度剖析。

  總之,在課程改革的今天,對老師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探索,運用符合學生自身發展特點的教育教學方法,才能取得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才能適應當今教育的要求。

  三

  地理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科目,它涉及政治、語文、歷史、數學、理化、生物等等學科。例如時區的運算、土壤的改造、氣候和天氣都和其他學科知識有聯絡,在初中階段,一定要把各科知識基礎打牢,才能更快的進步。

  學習地理,首先就要對所學的內容多動腦筋,想一想:“它是什麼”、“在什麼地方”、“為什麼會這樣”等等。然後,在學習地理的過程中,應當注意以下幾點。

  ***1***要明確學習的內容。是地形、氣候等自然地理內容,還是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內容?還是一個區域或是一個國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綜合情況?

  學會使用地圖地圖是地理資訊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瞭然。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徵、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於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佈。

  ***2***要知道所學習的那個區域在什麼地方?這就要充分利用地球儀和地圖,知道所學上述地理事物的空間位置和空間聯絡。

  學會使用課本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後的聯絡,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

  ***3***要了解所學地理事物產生的原因。比如,為什麼一個地區同另一個地區有差別,為什麼有些地區又很相似??

  重視地理觀察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通過報刊、電視節目、圖片獲得地理資訊,鍛鍊我們的才智。

  ***4***要了解所學地理事物帶來的影響。是有利,還是不利。

  要認識學地理的重要性,才能自覺地對待學習。我們要投身社會主義建設,不具備中國地理知識是不行的。試想一個地方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一點不懂,何以動手去搞建設?要知天下大事,不知世界地理,同樣不行。

  要學好地理,最重要的是讀圖和學習繪圖,用圖來幫助自己理解和記憶,做到“心中有圖”。

  其次,要用聯絡的觀點學習,例如,氣候和農業有密切的關係,礦產和工業有密切的關係,人口的分佈和自然環境有關係。各種自然條件彼此又有關係,如:氣候和水文,水文和植被等等,不能孤立地學習,不能死記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

  此外。學習地理,既要了解課本中的內容,學會閱讀、使用、繪製地理圖表等技能,還要留心觀察自然和社會,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觀察時,要動腦筋想一想,多問幾個為什麼。

  除了這些之外,還要多閱讀地理書籍、報刊、觀看電視節目和收聽廣播中有關地理的內容,從電腦網路上獲取有關地理的資訊,這些都能豐富我們的地理知識、鍛鍊我們的才智,使我們更好地學習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