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繪本教學體會_幼兒園繪本教學反思

  “繪本教學”是以繪本為載體,繪本教學作為幼兒豐富情感世界和提高感官敏銳度的重要途徑,通常對其生動性要求十分嚴格。下面是,為大家準備的幼兒園繪本教學體會,希望大家喜歡!

  幼兒園繪本教學體會範文1

  《我的幸運一天》講的是一隻小肥豬找錯了門,來到了狐狸家,當面對危險時,小豬沉著、鎮定。積極想辦法,動腦筋,終於憑藉自己的智慧脫離了危險的故事。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步步引導、層層深入,充分發揮了幼兒的想象力,並調動幼兒已有的知識經驗,使每個幼兒的想象、思維得到了進一步提升。但是在活動的過程中,卻也發現了很多的不足,現對這個活動談談我的實施感悟及反思。

  首先,為了呈現更清晰的效果,我借用自制的PPT來輔助教學,想隨著畫面的出現,一步步引出故事情節。在逐步揭示情節的過程中,不斷引導幼兒猜測情節的發展,培養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然後通過老師的引導,孩子能積極閱讀畫面。繪本是一種獨立的圖書形式,文字與圖畫共同承擔著講故事的重要責任,繪本特點是圖片多文字少,甚至有的只有圖片沒有文字,這就意味著老師怎樣引導孩子來閱讀畫面是非常重要的活動中,幼兒都積極迴應著我的問題,但在整體的把握上不夠突出,以至於給人的感覺是出示一幅畫面,提問講解,再出示一幅畫面,再提問講解的感覺,比較呆板,不夠創新。

  在教學中老師能引導孩子展開合理豐富的想象。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孩子在看一本書時,不僅會聯想到現實的生活,其他的文學作品,還會把自己想象成這個作品中喜歡的角色。如孩子會通過觀察小豬的表情、動作、姿勢、說話,從中想象故事的發展,體會小豬的機智與可愛。這樣孩子們陶醉在自己想象的世界裡,享受著作品所引發的快樂。這些想象的內容讓繪本閱讀不僅僅只侷限在繪本本身,而是使得繪本閱讀更加豐滿、更加立體。

  最後生活經驗遷移。由故事中小豬的機智從而化危險為幸運,遷移到生活中遇到困難要冷靜,想辦法面對。這是自然而然想到的環節,也似乎是必然的。但也讓我思考是否真的有這個必要,強行遷移會否顯得牽強呢?

  總之,在進行繪本教學時,老師要儘量通過自己生動的語言,豐富的表情吸引孩子,儘量引導孩子仔細觀察,合理想象,從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孩子樂於閱讀樂於表達的良好習慣。

  幼兒園繪本教學體會範文2

  “繪本教學”是當今幼兒園中較為流行與推崇的一種課程。在經歷了多多少少的幾次相關“繪本教學”的專題培訓,學期初參與了區“早期閱讀”優質課的評比,再到觀摩園內為期一週的 “繪本教學”展示課,讓我多少對“繪本”、“繪本教學”、“早期閱讀”等相關概念有了較粗淺的認識。

  首先,繪本教學屬於語言教學領域的範疇,是兒童讀物教學的一種,這也剛好對應了“繪本教學”與“故事教學”的相似性。但“繪本教學”與一般意義上的“故事教學”卻有著本質上的區別。

  “繪本教學”是以繪本為載體,借用課堂,在師幼有效地互動中,共同解讀對畫面的理解,從而在腦海中建構一個完整的故事,它是建立在欣賞畫面的基礎上的。因此,教會孩子會看、會用正確的方法看是繪本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它的長遠目標就是培養幼兒的自主閱讀能力。它與“繪本”***圖畫書***是相依相存的。而我們一般意義上的“故事教學”則側重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從中讓幼兒感悟一些簡單的道理。

  那麼,真正有效地繪本教學到底該怎麼上?繪本教學中我們更應關注什麼?為什麼我們的“繪本教學”會像是“看圖講述”或是“故事教學”?我們的問題出在哪?通過幼兒園中“繪本教學”展示課的觀摩,讓我對以上問題有了些粗略的想法與思考。

  1.教師的教育理念

  執教的教師在上課前應對教學活動有一個清晰地定位,今天我上的是“繪本教學”,開展的是早期閱讀。早期閱讀的大宗旨在於培養幼兒對閱讀的興趣以及良好閱讀習慣的形成。在這裡“興趣”、“習慣”是關鍵詞。因此,在課堂上提供充裕的時間,創設幼兒人手一本小書、自主閱讀的機會,積極營造閱讀的氛圍,並對幼兒的閱讀習慣提供正確的示範,作出相應的要求。

  2.提問的設計

  繪本教學中教師提問的設計應是引導幼兒去關注畫面,通過仔細觀察每一張畫面,從而去理解繪本所要表達的那個故事內容。簡單一點地說,就是這個故事是孩子自己看出來的,而不是老師直接講述給幼兒聽的。因此,教師所設計的問題一開始應是開放式的,不應有太強的指向性,不然就會束縛孩子的思維。如:你看到了什麼?你最喜歡畫面裡的哪個部分?你覺得這張畫面上講了什麼意思?你從這張畫面上看懂了什麼?……然後根據幼兒的現場回答,進一步有針對性地進行有效地追問:你為什麼這樣說?從哪裡看出他很不高興?……引導幼兒關注畫面的細節,深入理解畫面所要表達的意思。

  3.教學的模式

  學前期的孩子年齡小,自主能力差,需要教師恰時、恰當的正確引領。因此,我覺得“繪本教學”中的閱讀方式應是集體閱讀與自主閱讀相結合,逐頁閱讀、多頁閱讀、完整閱讀相融合的,這樣才能使孩子在老師的半推半放的教學策略中,逐漸學習自主閱讀。

  幼兒園繪本教學體會範文3

  繪本教學,時下一種新興的教學模式,正慢慢的進入我們的視野。什麼是繪本?怎樣有效力地來利用繪本?繪本教學的形式又有哪些?在這次觀摩應彩雲老師《一寸蟲》的繪本教學視訊中,我受益匪淺。

  《一寸蟲》是一個有趣的繪本故事,講述了草叢中的一寸蟲如何運用智慧來求得生存。在這節活動中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語言活動,應老師還很巧妙地將測量的數學內容也自然地浸透到故事情境中。例如:活動一開始認識了一寸蟲,應老師就請幼兒比劃一下“你覺得一寸到底有多長?”然後出示一隻紙做的一寸蟲,讓幼兒具體感知一寸的實際長度;故事講到知更鳥讓一寸蟲給它量尾巴的長度,不然就吃掉它。應老師請兩個好朋友合作用“一寸蟲”去測量,看看用了幾條“一寸蟲”;後來故事中的許多鳥都要來測量,再請每個孩子嘗試拿一條蟲去測量;最後請幼兒合作測量自己臉上的部位。我們平常的測量活動都是單獨作為數學活動來進行,難免會有些枯燥單調。而這個活動中的每一次測量都巧妙的融合在故事中,從兩人合作用幾條“一寸蟲”測量尾巴——一個人用一條“一寸蟲”測量——兩人合作測量身體部位,體現了不同的難度遞進。孩子們每次操作都有一個明確的任務,通過測量從而引出下一段故事內容,使孩子們始終興趣不減。

  感受一:親和力的體現

  “不僅是幼兒當了你的學生很幸福,如果我是你的學生,我同樣覺得很幸福!”這是我觀摩了《一寸蟲》活動後最深刻的感受。在活動中她們對待幼兒親切、友好,她們的身份不僅是活動的組織者、幼兒學習的引導者,更是孩子們最親切的朋友、最可愛的夥伴。應老師用親切的笑容,柔柔的聲音深深吸引了中班的孩子們;用理解、信任的態度,得到孩子們積極的配合;應彩雲老師更是用她機智的雙眼,睿智的語言,抓住了孩子們的心……讓幼兒園教師的親和力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這也是幼兒園教師對幼兒愛的體現。

  感受二:語言美的魅力

  在《一寸蟲》這個活動中,不僅僅是孩子們,我們也感受到了應老師語言美的魅力。應彩雲老師輕輕柔柔的話語,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和朋友聊天。對於每個幼兒的回答,應老師都會給予不同的答覆,或是引導孩子深一層次的思考,或是小結孩子的話語,或是提升孩子的經驗……孩子們從應老師的語言中不僅得到了愛的體驗還獲得了成功的滿足感、被關注後的幸福感、被同伴認同的自豪感。進一步激發了他們表現的情趣,更讓孩子們體驗到了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這,不正是《綱要》中所倡導的嗎?

  感受三:玩中學的樂趣

  “做中玩,玩中學”是活動最真實的描述。幼兒園教育就是要促進幼兒的發展,而活動就是給孩子們提供發展的空間和時間。

  孩子們在活動中玩得開心,觀摩者也看得開心。是哪種方式能讓孩子們學得這樣開心,這樣容易呢?是遊戲。每個人都愛做遊戲,而遊戲作為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它讓孩子們樂於參與,樂於在玩耍中學習。應彩雲老師設計的《一寸蟲》利用繪本故事為線索,讓孩子們帶著疑問去操作,從操作中尋找答案。這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孩子們主動參與的積極性。孩子們在輕鬆愉快的遊戲中獲得了發展,而孩子們遊戲中表現出來的童真,也惹來了觀摩者們一陣陣的笑聲,讓大家感受到了玩中學的樂趣。

  遺憾的是沒有親自現場一睹應老師的風采,但是通過這個視訊觀摩活動,留給我的影響卻是永恆的,我將終生受用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們要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為孩子創造寬鬆的閱讀環境,引發孩子閱讀的動力。我們還要教給孩子一定的閱讀方法,在看圖畫,猜故事的過程中滲透方法指導;要引導孩子進行交流,從一本書中看到更多的意義。總之,在教學過程中,讓孩子之間相互交流,讓孩子與大作家交流,可以提升孩子閱讀的質量,讓孩子在學習中領悟,在領悟中成長。

  >>>下一頁更多精彩“幼兒園繪本教學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