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平行志願報考原則

  高考平行志願有什麼報考原則呢,平行志願即在普通類院校各錄取批次分別設定一個平行院校志願和一個徵求平行院校志願。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關於分析,歡迎大家參閱。

  高考平行志願的報考原則推薦

  一、平行志願的錄取原則

  分數優先、遵循志願、依次檢索、一次投檔分數優先:高分考生優先檢索、優先投檔,對高分考生有利遵循志願、依次檢索:每批次A、B、C、D四個志願,檢索時先A後B,再C最後D。如果A達不到提檔線,再檢索B,以此類推。四個志願中,一經出現符合投檔條件的志願,即向該院校投檔。一次投檔:考生A、B、C、D四個志願任何一個志願被投檔,宣告本批次投檔結束。如果未被錄取退檔後,再不二次投檔。

  二、平行志願填報策略

  “熟讀章程、準確定位、拉開梯度、冷熱兼顧”是填報志願的16字方針。在平行志願中,如果選學校,就要做好犧牲專業的準備,因為好的大學裡面也有弱的專業,一般的大學裡面也有強的專業。在平行志願中,如果選學校,就要做好犧牲專業的準備,因為好的大學裡面也有弱的專業,一般的大學裡面也有強的專業。

  1、正確參考往年在本省招生高校錄取平均分和位次

  各省招生網章會公佈各個批次,所有高校的投檔統計資料,一般有最低和最低位次等資料,也有省份公佈投檔最高分、平均分。這幾種資料對考生來說,平均分***平均位次***參考價值更大一下考查分差更具可比性,對院校專業選擇更有把握,簡單易行,也是比較常用的方法。分差=考生成績-批次錄取控制線。需要特別提醒考生的是,在參考擬報高校往年的錄取平均分數線時,不能僅參考其前一年的錄取分數,而要綜合分析該校近三年的平均錄取分數線。還要注意自己報考的專業在該校的錄取成績及位次。

  2、合理搭配平行志願,形成有效梯度

  合理搭配的原則就是一般既不要全部填報分數較高的院校,也不要全部填報分數較低的院校各個檔次都要有的可以填一個或幾個分數較高的院校,同時也需要填報一個或幾個分數適中或較低的院校。考生不妨參考“口訣”:“衝一衝、穩一穩、保一保、墊一墊”衝一衝:把有希望夠得著的理想院校作為AB志願穩一穩:把與自己“門當戶對”的學校作為志願CD保一保:把比自己成績稍低點的學校作為E志願這個順序不是絕對的,但是保的專業和學校不能放到首位不過,要注意的是,“衝一衝”要慎重,要有一定把握,問不是盲目亂衝。

  如果是報專業就不適合去“衝”。特別注意,特別注意,特別注意將自己最心儀的,同時也有可能是錄取分數最高的排列在平行志願的最前面,再依次保持一定的梯度。如果太平均,沒有梯度,有可能全軍覆沒。

  3、瞭解專業內涵,注意專業冷熱搭配

  從往年實施平行志願的地區招生情況來看,考生的考分情況非常扁平:很多學校錄取的最高分和和最低分差距縮小,熱門專業和優勢專業可能出現“爆滿”建議考生在具體的志願填報中,專業也要適當安排梯度,更加重視專業冷熱梯度,拉開專業落差這個專業梯度,可以參考往年專業的錄取分如果首選學校,要做好適當降低專業要求的準備;如果首選專業,則要做好降低對學校要求的準備。必要是也降批次要專業凡作為平行一志願填報的院校,最好選擇學校的專業錄取辦法為分數優先的,也就是學校確定專業是也為平行志願簡言之,優先選擇院校和專業的“雙平行”。

  4、瞭解填報學校是否設定專業級差或者志願優先

  部分高校在分配專業時規定了專業級差,專業級差是指錄取非第一專業考生時的分數差額。例如:某一學校規定專業級差為4分,學校在分配專業時,將第二專業志願的考生成績減去4分後,和第一專業志願的考生一起排序確定專業部分沒有規定專業級差的學校,在分配專業時,有的採用志願優先的原則,即首先滿足第一專業志願考生。

  填報好6個專業的書順序特別是第一個專業是特別重要的基本上就是前2個專業最後就是,慎重填寫“不服從調劑”凡作為平行一志願的院校,在選擇專業時最好加上服從專業調劑,否則會有被退檔的危險,那樣就只能進入徵集志願或者下一批次了最好不要走徵集志願,幾乎沒有選擇的餘地。

  三、慎待專家方案

  基於求知的渴望和對孩子未來發展的考慮,許多家長朋友選擇了上網學習這種方式來充電。這是非常好的!但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別從一種無知走向另一種狂熱。為什麼這麼講呢?

  當前許多職業報考機構的網站或部落格紅得發紫,許多家長成了這些網站或部落格的如痴如醉的信徒,象崇拜神靈一般狂熱不已。這種情況讓我很費解!您不是上網來學習麼,為什麼迷信上了一家之言?你自己的觀點是什麼?專家的觀點就是你的觀點麼?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專家對你的孩子又瞭解多少呢?敢於懷疑老師的觀點,你才是個好學生。能提出你自己獨立的見解,你就是專家!

  常言道:外行看熱鬧,行家看門道。並不是沒根據指責所謂的專家,我對他們自己晒出來的報考案例做了分析後得出結論:雷場大,雨點小。

  他們面對全國的考生,而每個省的高考情況又是不同的,同一所高校在各省的認同度也是不一樣的。說是個性化設計,但實際上做不到!

  從某職業報考機構晒出的2011年高考中遼寧的幾個案例看,專家失手了。理科600多分的成績,能考入國家方隊的大學,卻只進入了區域方隊排名還偏弱的大學。

  已經走入大學的這幾個孩子和家長,或許永遠也不會想到自己應該讀一所更好的大學!這其中的差距,未來看不止這十幾分的問題。這是我和我身邊幾個家長朋友共同的看法。

  報考失誤的情況每年都會發生許多,並不是都不能容忍。要看是怎樣的失誤,按今年遼寧的高考分數統計,理科600分一線就是一個大的分水嶺,相當於A段中的A、B段。線上手高手低或線下手高手低,這沒什麼的,因為差不太多的大學各有自己的辦學特色和學科實力。但這個分水嶺線上與線下的大學相比就不可同日而語了,最明顯的就是四年後家長和孩子都要面對的很現實的就業問題,就業難易、就業層次與未來的發展機遇會有很大的差別。做為職業的專家團隊出現這樣的線上與線下的失誤是不應該的。

  報考,是對未來的投資。不是你知道幾所大學或幾個專業就夠了,需要多方面的學識來比對與甄別。就拿專業的未來就業與發展來說,這相當於對一個行業未來走勢的預判,需要相當高的智慧。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博採眾長,自己為孩子設計高校、專業才是根本。盲目迷信某些專家的觀點是非常危險的!而把所謂的專家當神明,那麼最終受傷的是您和您的孩子!!

  在您做了研究仍無法做出抉擇時怎樣來給孩子報考呢?

  我的建議,自己能弄懂的一定弄懂,然後向專家請教做參考,你身邊總有一些走過來的家長,向他們求教是您理性、明智的選擇。因為他們的實戰經驗有相當強的針對性,其中包含了對孩子更高的責任心。報考,是個技術活兒,這裡面學問多多。做足功課,劍走偏鋒,出奇制勝,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