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孩子學習態度的因素有哪些

  家長

  社會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個人態度總會受到社會上他人的態度的影響。這種影響主要表現在 兩個方面;一是個人態度的形成要受到他人態度的影響。如一個孩子對藝術或體育活動的態度,常常受其父母 對藝術或體育活動態度的影響;二是個人固有的態度也可因他人態度的影響而加強或減弱,抑制或改變。例如 ,通過學習張海迪等先進人物的活動,也可能使人們舊有的人生態度發生根本變化。就學生學習態度的形成來 說,首先受其家長態度的影響。家長對科學文化知識的態度,對待子女學習的重視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 他們子女的學習態度。一些研究指出,大多數熱愛學習、學習積極性高的學生來自重視文化知識的修養、求知 欲高的家庭。這類學生的父母,大多是中高等學歷水平。相反,大多數不愛學習,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其父母 學歷很低,輕視文化科學知識的價值。另外,從許多經驗和日常生活觀察中還可以發現,那些關心子女的學習 進展情況,對孩子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行為不斷給予指導、檢查和獎懲的家長,促進了孩子積極學習態度的形成 和學習成績的提高。相反,在對孩子的學習不聞不問、任其自由發展的家庭環境中長大的學生,很少有積極的 學習態度和獲得優秀的學習成績。

  教師

  學生的學習態度,除受其家長影響外,更受到教師的影響。教師是教育者,處於為人師表的 地位,因而他們的態度對學生學習態度的形成具有更大的影響作用。教師對所教學科的態度,即對所教學科的 實用價值重要性的理解,在傳授學科知識時表現出的熱情,對學科進展成果的關心等,必然影響學生對該學科 的態度。一位心理學家曾測量了45名初中一年級代數教師和他們所教的1063名學生對代數的態度,結果發現教 師和他們所教的學生。不僅對代數的態度是一致的。對代數的實用價值的評價也是完全一致的。

  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是否融洽也是影響學生學習態度的一種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如果師生關係和諧、 融洽,學生喜歡任課教師,認為該教師對學生熱情、平等、關心,並且有很高的教學水平。那麼學生就喜愛他 所教的那門功課,樂意接受他所講授的課程,從而產生積極的學習態度。相反,如果師生關係緊張,學生不喜 歡某一教師,認為該教師對學生不友好、不關心、不公道,知識水平不高,學生就會對該教師產生反感、懼怕 或牴觸情緒,並進而發展到厭煩該教師所教的那門功課,對該門功課的學習採取消極態度,如課堂上不願聽講 ,對教師提出的課堂問題和佈置的作業有時也不喜歡,甚至被拒絕。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則構成了學生與學習 之間的障礙。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學科內容、組織形式以及課堂情境等,都會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 習態度。許多研究表明,以不同教學形式和各種課堂活動情境下呈現出的生動有趣的教學內容,最能引起學生 的興趣,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從而形成或改變其學習態度。相反,而在沉悶的課堂情境中,那些枯燥 無味的學習內容、單調的教學形式最易使學生產生並形成消極的學習態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法以 及教學藝術對學生的學習態度有著更為重要的影響。如教學實踐中常可看到,當有的教師走進課堂時,學生的 學習熱情陡然高漲,學習興趣油然而生,學習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學生的這種積極學習態度往往與這些教師生 動、活潑的教學方法和高超的教學藝術密切相關。而有的教師一上課,學生就昏昏欲睡,盼望早點到下課時間 ,學生的這種消極學習態度,正是由於這些教師的教學方法呆板,講授時照本宣科、強壓硬灌所造成的。

  社會風氣

  青少年學生不可能與社會隔絕,所以他們的學習態度除主要受家長、教師、教學過程等 因素的影響外,還會受到社會風氣的影響。由於青少年學生的品德、價值觀念等正處於形成過程中,所以他們 既容易接受良好社會風氣的影響,同時也容易接受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如社會上圖實惠、就業挑好工作 ,靠“走後門”等不良風氣,就影響著學生對學習的正確認識,甚至扭曲了少數學生的心靈,他們受此影響變 得目光短淺,錯誤地認為“學與不學,學習好與壞都一個樣”,因而學習態度變得消極,常常是人在學校,心 裡仍在校外,學習被動,考試作弊,整天混日子,有的甚至棄學從商,棄學學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