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地理教學設計

  教案是七年級地理課堂教學設計的載體,是課堂教學質量的基礎。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大家快來跟小編一起看看吧。

  七年級下地理教學設計

  中 東***第一課時***

  一、課程標準

  1、 能在地圖上找出中東地區的位置和範圍,讀圖說出其地理位置的特點。

  2、 能運用地圖和資料,說出中東地區石油資源的分佈、生產、出口等情況。

  二、教學重點

  1、 認識中東地區三洲五海之地的重要性。

  2、 瞭解中東地區的石油儲量、生產和輸出在世界的地位及對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影響。

  三、講授方法和教學前準備

  1、學生收集有關中東地區的資料,準備課上發言。

  2、有關2003年美伊戰爭的錄象。

  3、教學課件

  四、教學過程

  師 生 活 動

  教學提示與建議

  [匯入]展示課件,談談同學們印象中的“中東”。

  [講述、提問]:中東,我們對它的熟悉主要來自於電視、報紙等媒體的頻繁報道,這裡已成為最受世界關注的地區。請同學說一說你所瞭解的中東是什麼樣?

  [學生]:根據課前收集的資料發言,說一說中東地區的資源情況、政治局勢、宗教問題、領土問題等。

  [教師]:播放一段錄象,內容有關美伊戰爭的簡單介紹,讓學生對中東地區的緊張局勢有感性的認識。

  [教師]:從同學們對中東的介紹和我們看的錄象,我們想到一個詞,與中東地區最相關,那就是“戰爭”。為什麼中東地區戰亂如此頻繁?我們主要從地理位置、資源及文化來分析其根源。

  [一灣二洋三洲五海之地]

  [教師]:戰爭並沒有解決中東問題,能不能用非戰爭的方式解決中東熱點問題?今日我們用地理的角度來探究“中東”。

  首先從“中東”名稱由來說起。

  [學生]:展示課件,學生回答

  [教師]:顯示中東地圖

  這是我們經常提到的“中東”,對比“亞洲地理分割槽圖“所包括的國家和地區與什麼分割槽有類似之處。

  [教師]:中東究竟有哪些國家呢?

  展示課件

  [學生]:讀圖

  [學生]:配合學生回答,進行“三洲兩洋空間位置分佈”課件演示

  [教師]:請同學們讀中東地區圖,找到土耳其海峽和蘇伊士運河,中東地區的地理位置有何特點?

  展示課件:

  [學生]:土耳其海峽是歐洲和亞洲的分界限,蘇伊士運河連線著紅海和地中海,是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中東處在亞、非、歐三洲交界處。

  [教師]:設問:如何評價中東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二洋三洲五海之地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歷來是兵家和商家必爭之地。使中東備受關注,成為熱點地區。

  [轉折]看來地理位置確實給中東地區帶來深遠影響,可是,“獨木難成林”,還有沒有別的原因使中東成為熱點地區?下面我們繼續來學習。剛才我們談到“美伊戰爭”,美國插手中東問題的關鍵性原因?

  [豐富的石油資源]

  [教師]:石油用途廣泛,是重要的原料和能源,特別在現代化工業發展中,石油被稱為“工業的血液”。

  展示課件

  而中東地區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

  [學生]:讀53頁圖8。5,通過圖表瞭解中東石油的儲量、產量、出口量佔世界總量的比重。

  [教師]:中東地區的石油,都集中分佈在哪裡?主要產油國家有哪些?

  學生:展示課件,中東石油集中分佈地和主要產油國的位置。

  [教師]:中東出產這麼多石油,都是自己國家用嗎?當然不是。大部分石油都供出口。假如你是中東地區石油公司的老闆,你會把石油賣到哪些地方?選擇什麼樣的運輸路線效益最好?

  [學生]:小組討論後寫下自己認為最理想的貿易國家和地區,並設計石油運輸路線,邊指圖邊闡述觀點:如為什麼選擇這些國家和地區做貿易,自己設計的運輸路線有什麼好處等。討論發言後完成53頁活動3,填出三條主要石油輸出路線。

  [教師]:中東的這些國家靠出口石油賺了很多錢,石油出口成為它們的經濟支柱。請同學思考:這樣的經濟發展特點存在什麼樣的問題?

  [學生]:從石油資源的不可再生,國力綜合發展來討論單純依靠石油出口對國家經濟的不利影響。

  [小結]

  中東地區是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地理位置十分特殊。這裡的石油資源豐富,在世界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即給中東帶來更加財富,同時也使得中東地區局勢動盪,戰亂不斷,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成為一個長期“熱點地區”。中東地區的和平已成為世界人民的共同願望。

  課堂小結圖表:

  [教師]:我們的解讀“中東”活動沒有結束,下節課我們再繼續。

  活動

  1、學生看錄影,讀圖培養學生地理讀圖能力

  2、利用學生熟悉的時事熱點出發,引起學生興趣

  二洋三洲五海是本節重點

  採用填圖、添色等形式識記最基本的地理知識

  瞭解中東戰略地理位置

  讓學生學會利用圖表、地圖分析地理事物

  學生思考***知識的遷移***

  學生活動

  問題升級

  六、板書設計

  第八章 東半球其他的國家和地區

  第一節 中 東

  一、長期的熱點地區

  長期熱點地區

  二、重要的地理位置

  1、範圍

  2、二洋 三洲 五海 之地

  三、豐富的石油資源

  1、石油儲存、生產、出口在世界上的地位

  2、中東石油的分佈及主要產油國

  3、石油輸出路線

  第八章 東半球其他的國家和地區

  第一節 中 東***第二課時***

  一、課程標準

  1、通過讀圖分析,使學生了解中東地區水資源貧乏這一特徵,以有造成這一特徵的根本原因 ――氣候乾旱

  2、使學生了解中東地區文化的多樣性,以及由於多種文化的匯聚而產生的衝擊,從而進一步瞭解中東地區成為世界焦點的原因

  3、通過了解阿拉伯國家的一些風俗習慣,使學生認識到人類對生活環境的適應性;通過了解以色列的乾旱農業,使學生認識到人類對生活環境的主觀能動性。

  二、教學重點

  1、 中東地區乾旱的氣候

  2、 中東地區的文化差異

  三、講授方法和教學前準備

  4、教學課件

  5、查詢一些資料和照片,內容包括以色列的乾旱農業以及中東地區的各宗教和民族

  6、查詢中東地區的新聞資料,分析其中的原因

  四、教學過程

  師 生 活 動

  教學提示與建議

  [匯入]上節課我們已經瞭解中東地區發展經濟的優勢條件;現在請大家看看這幅圖

  圖

  展示課件:中東的河流圖

  學生:沙漠面積廣大

  講述:阿拉伯半島上竟然一條河流也沒有。想一想,為什麼這裡沙漠廣佈,河流稀少?

  活動:“麥地那年內各月氣溫和降水圖”,請學生描敘熱帶沙漠氣候的氣候特徵。

  展示課件:中東的河流圖

  提問:上面的說明這裡常出現很多國家爭奪一條河流的情況,你能解釋一下為什麼會這樣?

  提示:由於乾旱氣候,才使水資源在這裡顯得尤為珍貴

  講述:

  這樣的氣候特徵對當地人們的生活造成了哪些影響呢?***閱讀材料課本56頁***

  轉接:

  既然這裡水資源如此缺乏,那麼這裡能不能發展農業?

  ***可以發展節水農業***

  展示圖片:***以色列的節水農業、噴灌、滴灌***

  解釋:

  以色列國土三分之二都是沙漠,全年7個月無雨。然而,正是在這塊貧瘠缺水的土地上,以色列人靠科學用水,建成了現代農業,令世界驚歎。滴灌使水、肥利用率高達90%,同時防止了土壤鹽鹼化。

  小結:

  我們中國西部也有與以色列相類似的情況,在農業生產上,也應該向他們學習。

  轉接:

  我們已經瞭解了中東地區戰爭頻繁的自然原因,有沒有人文原因?你們已經查找了中東地區衝突的相關資料,誰能為大家分析一下?

  ***民族、種族、宗教、領土、歷史等方面***

  總結:

  學習了這一節內容,你們應該對中東地區有一個全面的認識。請大家回去寫一篇小論文,對中東戰爭根源從地理的角度進行全面的分析。

  六、板書設計

  第八章 東半球其他的國家和地區

  第一節 中 東

  四、貧乏的水資源

  水資源分佈特徵:分佈不均、多國共用

  解決辦法:

  ***1***淡化海水***沙烏地阿拉伯***

  ***2***節水農業***以色列***

  ***3***從外引水***阿富汗***

  五、文化差異

  初中地理多媒體課堂教學優化

  摘要:

  社會的發展讓人們步入資訊化時代,電子產品在人類日常生活中已成為不可缺少的輔助工具。就教學領域而言,多媒體已經廣泛運用於大部分學校,使教學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本文就多媒體教學對提高初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方面進行了分析,以便對多媒體課堂教學有更直觀的瞭解。

  關鍵詞:

  多媒體課堂;初中地理;含義;現狀;有效性

  多媒體給教學工作帶來的直觀效果最為明顯。利用多媒體教學能彌補傳統教學的缺陷和問題,打破以文字解析、圖片展示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多媒體能從聲音、圖片、動畫、視訊等方面來促進學生學習,這是傳統教學無法做到的。尤其像地理學科,需要用到的地圖、圖片多,多媒體可以為老師和學生提供大量標準的資源。學生也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課後複習、拓展、考試等,滿足學生學習要求。多媒體教學是課程改革的產物,體現了教學的與時俱進。

  一、多媒體課堂教學含義

  多媒體課堂教學是指教育者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根據制定好的教學目標和所教學物件的特點,通過教學設計,合理應用現代電子教學媒體,並與傳統教學有機結合的教學過程,以多感官全方位的形式刺激學生學習神經,優化教學結構,提高教學質量。目前常用的多媒體教學基本上都是藉助於多媒體計算機和先前制定好的教學軟體來進行教學活動,因此現階段的多媒體教學又被成為計算機輔助教學。多媒體教學是利用計算機、網路、通訊等技術來實現對教學、教研等活動的規範管理,將資訊進行歸類整理、整合,數字化,以構成統一的使用者管理、資源管理和許可權控制。

  二、多媒體課堂教學現狀

  1.據有關統計資料表明,我國學校教學對多媒體的利用在逐年增加。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有目共睹,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教育部提出今年將實現全國中小學生網際網路接入率百分之九十五的比例要求,基本實現全國中小學生都有多媒體的輔助教學。超過半數的普通教室要配備多媒體裝置,加大對條件相對較差的農村和偏遠山區的扶持力度,儘可能讓這部分學校儘快使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以滿足學生的學習。

  2.就目前初中地理課堂來看,多媒體給老師和學生帶來了直觀便利。我作為初中地理老師中的一員,對此深有體會:多媒體節省了上課作圖、板書和知識連結的時間,並且通過多媒體作圖和板書比傳統在黑板上板書要準確、工整得多,更能幫助學生有效理解和記憶。多媒體超大容量的儲存功能減少了傳統紙質資料的浪費,降低了資源的消耗,能將相關知識和需要拓展的知識點進行連結,將其快速、準確地展現在學生眼前,滿足學生課外拓展知識的學習。

  3.在使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也存在相應問題。教育者把多媒體教學和傳統教學進行有機結合,能讓學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若教育者沒有把握好對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度”也會導致一些問題的出現。例如,多媒體在節省老師板書、作圖時間的同時,也在無形中相應地加快了課程進度,導致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記筆記和消化課堂內容,不利於學生課後的鞏固和複習;網路教學常常會在課堂教學進行中彈出與教學無關的資訊和畫面,分散學生注意力。這就需要老師結合課堂實際情況,靈活處理在利用多媒體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保證教學質量,把多媒體教學的優勢發揮到最大化。

  三、多媒體課堂優化初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

  1.有利於提高初中生的興趣和主動性。利用多媒體進行初中地理教學能調動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教學過程中,初中地理老師通過電子白板展示,將知識點以圖、文、聲、像的具體形象方式來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和積極思考,刺激學生的眼、耳、口、手、腦多種感官,使得學生思緒處於較為興奮的狀態,手腦並用,集中注意力,提高上課效率。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興趣教學是現代教學的要求,也是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關鍵。多媒體能很好地發揮情景教學優勢,其豐富的色彩、真實的畫面、精準的地圖和資料,能讓學生融入一種較為真實的學習場景,親身體現和感受所學地理知識的真實場景,加深印象。情景教學能大大提高初中學生對地理的關注和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2.有利於鞏固理論知識並有效把握重難點。多媒體可以鞏固理論知識,並有效把握重難點。初中地理相對來說比較抽象,經常需要學生在腦海裡呈現地圖、地貌,分析地理資訊。有時候單靠老師一人的講解,學生理解起來很費力。若藉助多媒體的形象展示,能將地理知識無形化有形,讓學生更為直觀地看到資訊圖和資訊網,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

  3.有利於幫助學生建立空間概念。初中地理概念的學習需要學生“有感而知”,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以前的傳統教學方法,基本都是老師一遍遍解釋文字,再配合例子讓學生理解。但地理本身就是一門空間性和立體感強的學科,全靠老師的講解很難讓學生在課堂上吸收知識,也無法幫助學生構建空間概念。而巧用多媒體可以讓學生形象地看到地球的內、外部活動,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地理知識,也能幫助學生構建地理的空間概念,發散思維,從而更好地掌握地理運動規律和分析地理現象。

  4.有利於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和健全學生的道德品質。多媒體通過圖、文、聲、像的方式全方位展示地理知識,能刺激學生的多種感覺器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白電子白板豐富的色彩和真實的聲音能陶冶學生的審美情操,健全學生的道德品質。多媒體更多的是給學生帶來視覺上的衝擊,絢麗的色彩和整齊規則的排版格式,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能感受到科技進步給課堂帶來的審美改變。

  總之,多媒體輔助教學是教育領域革命性的改變,它給教學注入了新鮮血液,彌補了傳統教學的缺陷,豐富了教學手段和內容,使課堂教學充滿樂趣,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教育者應與時俱進,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做到傳統教學和現代教學有機結合,形成互補,使教學優勢發揮到最佳狀態。

  作者:付飛飛 史波 單位: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第二中學

  參考文獻:

  [1]王樹聲:《中學地理教學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2]李家清:《中學地理教學設計與案例研究》[M].科學出版社,2012。

  [3]劉瑩:《初中地理課堂生活化情境的創設研究》[D].天津師範大學,2014。

  [4]施良方:《學習理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