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君趙勝的生平介紹

  平原君趙勝是戰國時期趙武靈王的兒子,戰國四公子之一。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戰國四公子之一。,希望對你有幫助!

  平原君趙勝簡介

  平原君,名趙勝,是戰國時期趙國的貴族,趙武靈王的兒子,惠文王的弟弟,戰國四公子之一。

  平原君禮賢下士,他門下的食客有數千人,與朋友的關係都處理得非常好,開始得時候對待平民不注意禮貌,後他的一位門客對他提出了意見與指導,遂改善與平民的關係,自此威名大振。趙惠文王時期,平原君曾擔任宰相之職,趙惠文王去世之後,趙孝成王即位,平原君又任趙孝成王的宰相。

  公元259年,長平之戰以後,秦軍進軍趙國的都城邯鄲,形勢危急,平原君散盡家財,又發動士兵,固守城池達三年之久。公元前157年,趙王派遣平原君向魏、楚求援,平原君的一個門客毛遂自告奮勇,願同平原君同去楚國,並說服了楚王派兵支援,邯鄲之圍得以解除。公元前251年,平原君去世。

  平原君虞卿列傳

  在春秋戰國這個天下大亂的歷史時期,各國為了對抗日益強大的秦國,紛紛網羅天下的各種人才為己所用。在這種情況下,各國養“士”之風興盛。而在這股風潮之中,最著名的是有“戰國四公子”之稱的信陵君,孟嘗君,春申君以及平原君。而著名的史學家司馬遷則把其中的平原軍和同為趙國的官拜上卿的虞卿何在一起,寫就了《史記》著名的《平原君虞卿列傳》篇章。

  《史記》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史學著作之一,它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它的時間跨度上至遠古時的黃帝時期,下到作者所處的漢武帝統治時代。全書主要包括了講述帝王的功過的十二本紀,記載諸侯和有名望的的貴族的三十世家,記述其他的重要人物的七十列傳以及十表和八書,總共一百三十篇文章,用五十二萬字的容量記載了超過三千多年波瀾壯闊的歷史。

  而《平原君虞卿列傳》便是屬於三十列傳中的一篇。在司馬遷的筆下,平原君是一個亂世中的翩翩佳公子,但是他並不懂得識大局,也就註定幹不成什麼大事。雖然他曾經在秦國圍攻邯鄲的時刻,用計與楚國簽訂盟約,解救了趙國,但是在他的身上還是能看到一個貴族子弟的浪蕩紈絝的一面。而對於虞卿,作者對他的評價是計謀詳細縝密,擁有不畏權勢的品質。雖然是合在一起寫的,但是司馬遷會根據兩人不同的生平經歷,採用不同的方法來描寫。

  司馬遷的《史記》不愧是被稱為“二十四史”之手的史書,從這篇列傳中可以看出史記的內容之豐富,價值之高。

  平原君墓地在哪

  平原君死後葬身之地存在兩種爭議,第一種說平原君陵墓在今河北省邯鄲市肥鄉縣,縣城東南4公里元固鄉西屯莊村西北。還有一種說法指出平原君趙勝的陵墓在山東陵縣,這個陵墓於明代嘉靖年間被陵縣的知縣沈瑊發現的。而且當時還給他立碑記述了,墓碑上赫赫寫著平原君的字樣,所以很多人都認為平原君的陵墓在陵縣。

  平原君趙勝一生中最大的貢獻就是保住了趙國重要城池邯鄲,這是在長平之戰中,趙國死了四十五萬人,秦國圍困了邯鄲,邯鄲若是失守,趙國也危在旦夕,於是平原君設法說服幾國諸侯聯合起來對抗秦國,各諸侯合力將秦國打回了函谷關,邯鄲因此得救。他的如此成就得到後人的肯定,但是也有人為他的實物而嘆惜,不過總體而言,平原君功大於過,是擔之無愧的趙國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