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趙勝是誰

  趙勝是歷史上的平原君,歷史上春秋戰國時期著名的“四公子”之一,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歷史上趙勝的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歷史上趙勝的簡介

  趙勝***約前308年-前251年***,戰國時趙國宗室大臣,即平原君,惠文王之弟。他任趙國宰相時,禮賢下士,門下賓客至數千人。趙勝初為趙惠文王之相,趙惠文王死後,又為趙孝成王之相。趙孝成王七年***前259***,長平之戰後,秦軍進圍趙都邯鄲***今屬河北邯鄲***,形勢十分危急。趙勝盡散家財,發動士兵,堅守城池,長達三年之久。趙王派趙勝向魏和楚求援。九年,食客毛遂自告奮勇,同趙勝去楚國求援,說服了楚王,派春申君率軍救趙。此即“毛遂自薦”。援軍到來之前,邯鄲城內兵困糧盡,直到楚軍和魏信陵君援兵趕到,解邯鄲之圍。

  趙勝的生平簡介

  趙勝禮賢下士,門下食客達到數千名,和朋友的關係處理的也相當好,但平時並不注意禮貌平民,後在一名門客的指導下與平民搞好了關係,這個門客就是“毛遂”,之後趙勝跟他的關係也非常好,把毛遂尊為上客。

  秦國圍攻邯鄲的時候,趙王命趙勝去楚國進行求援,讓楚國與趙國簽訂盟約來一起抵抗秦國,趙勝約定讓自己門下二十名有勇有謀的食客一起去楚國,當時他挑選了十九名食客,沒有滿二十人。於是,有一位名叫“毛遂”的人進行了自我推薦,讓他去充個數。趙勝認為一個寄附於自己門下整整三年,既沒有近臣推薦也從未聽說過的人是不應該跟去的。趙勝不答應毛遂的請求,毛遂又向趙勝說明了自己是一個有才的人,最終趙勝答應毛遂一同前去。

  等到到達楚國之後,趙勝與楚王談判盟約之事,從早晨談到中午都沒有決定下來。於是,大家都鼓動毛遂上前去談判。毛遂手握劍柄走上了殿堂。楚王見了毛遂便讓他下去,毛遂緊握劍柄朝楚王走去,拿著劍威脅楚王直言楚王的性命在他的手裡。之後又跟楚王說起合作的利益關係,還對楚國進行了諷刺,說秦國一個毛孩子竟然可以欺負如此強大的楚國,讓人感到羞愧。最後,又說了趙國跟楚國的合作不是為了趙國,而是為了楚國的安危。楚王在聽完毛遂的話後立即改變了態度,答應了與趙國的合縱盟約。

  趙勝的小故事

  公元前262年,韓國準備割讓上黨之地給秦國,但是上黨太守馮亭不願意就此屈服於秦國,於是便向趙國求援說願意獻上上黨十七城池作為報答。趙王在經過一番商議之後,決定接受馮亭的提議,便派大將廉頗前去駐守,從而引發了長平之戰。本來有廉頗這員大將坐鎮,秦軍要想打敗趙軍並沒有那麼容易,但是膽怯懦弱的趙王一心求和,結果中了秦軍的反間計,用年輕的趙括取代了廉頗的主將位置,而趙括只知紙上談兵,根本不懂得變通,最終導致趙軍大敗,秦軍順勢攻佔長平,又向趙國的都城邯鄲挺進。

  為了挽救趙國,趙王任命平原君為使者,向楚國求救。而平原君在毛遂的幫助下,最終說服了楚王出兵救趙,之後又散盡家財招募了一群勇猛威武的士兵,最終聯合楚魏的援軍擊退了秦軍,解救了趙國。

  在這場戰爭中,充分體現了平原君知人善任,臨危不懼的特點。因為這場戰事,平原君也註定將被載入史冊,永遠被後人銘記。

  趙勝的歷史評價

  司馬貞:平原君為翩翩公子,天下奇器。他殺嘲笑士人的姬妾,散家財讓李同領兵退秦,用毛遂與楚國定盟是其功績。

  譙周:長平之戰趙國的敗績,是趙王換將的錯誤,不應怪罪平原君。

  李牧:至於平原君之屬,皆令妻妾補縫於行伍之間。臣人一心,上下同力,猶勾踐困於會稽之時也。

  羅劍波:平原君乃重義、重賢、重德、重禮之人,實為難得的智者。

  司馬遷:平原君在亂世之中雖為翩翩公子,但是不識大體,利令智昏。貪圖上黨之地而使趙國四十萬軍隊敗與長平,邯鄲幾乎覆亡。

  蘇轍:平原君僅是竊得一時名聲之人,不懂為國計慮。在拒燕之事上不懂用趙將廉頗、趙奢,反而割地與齊借來不會被趙所用的田單。馮亭獻上黨之事,平原君也不知避開禍患,貪取土地而引起長平之禍。因此平原君難以輔佐危殆的國家,也無法抗拒強秦。

  黃震:平原君斬笑躄者美人頭一事,雖然是一般人難以做到的事,但也稍微過份了。邯鄲被圍,用毛遂、李同等人解了邯鄲之危雖然是平原君的功績,但是他若不接受上黨的嫁禍,也不會有長平戰敗、邯鄲被圍的事情,他的功於還不足以贖誤國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