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賢向秀生平簡介

  向秀是魏晉時期的名士,也是“竹林七賢”之一。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竹林七賢向秀簡介

  向秀出生於227年,卒於272年,與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阮咸同為“七賢”。因他們常常在竹林下喝酒,所以後來就被稱為“竹林七賢”。

  向秀少年時便因才華橫溢而遠近聞名,後來在偶然中與山濤一見如故,成為了知己好友。通過山濤,向秀又得以與嵇康等人相識,同遊於竹林之中。向秀、嵇康和呂安關係最為要好,平時往來也頗多。

  後來,向秀目睹了嵇康被害的整個過程。當初鍾會被嵇康奚落,之後鍾會一直對此懷恨在心。而嵇康也因此而惹來了殺身之禍。向秀看到了好友遇難,這件事對他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在嵇康和呂安先後被害後,向秀痛徹心扉,並在這個痛苦的過程中苦苦掙扎,終於悟出了新的道理,使他更加地寧靜淡泊。

  向秀晚年的時候,因時局動盪,為了避免殺身之禍,而接任官職。他唯獨喜好莊子之學,所以開始注《莊子》。可惜的是這部注還沒有完成,向秀就去世了。後來郭象繼承了他的書,成書《莊子注》。因此後世對《莊子注》的作者是誰,一直對存有爭議,但大部分情況下還是認為是郭象所著。

  向秀思舊賦

  向秀是魏晉時期的名士,是竹林七賢之一。早年無心於仕途,後來為避禍而擔任官職。在好友嵇康與呂安相繼遇害後,向秀經歷了大悲大痛以及大徹大悟。《思舊賦》就是向秀為追思好友而作。下面,讓我們一起來賞析一下這篇賦。

  《思舊賦》是詩人回憶往昔與嵇康和呂安相交的歲月,而所作的一篇賦。詩人以蕭條的曠野、舊居以及空廬,這些帶著悲傷的景色,來反映內心深處的悲涼和悽苦。接著又引用《詩經》中感嘆周朝滅亡的詩歌以及李斯受刑的事例,來表達身處一個動盪的年代,政局不穩,所經歷的種種苦難和不幸。《思舊賦》全文如下:

  餘與嵇康、呂安居止接近,其人並有不羈之才。然嵇志遠而疏,呂心曠而放,其後各以事見法。嵇博綜技藝,於絲竹特妙。臨當就命,顧視日影,索琴而彈之。餘逝將西邁,經其舊廬。於時日薄虞淵,寒冰悽然。鄰人有吹笛者,發音寥亮。追思曩昔遊宴之好,感音而嘆,故作賦雲:

  將命適於遠京兮,遂旋反而北徂。

  濟黃河以泛舟兮,經山陽之舊居。

  瞻曠野之蕭條兮,息餘駕乎城隅。

  踐二子之遺蹟兮,歷窮巷之空廬。

  嘆黍離之愍周兮,悲麥秀於殷墟。

  惟古昔以懷今兮,心徘徊以躊躇。

  棟宇存而弗毀兮,形神逝其焉如。

  昔李斯之受罪兮,嘆黃犬而長吟。

  悼嵇生之永辭兮,顧日影而彈琴。

  託運遇於領會兮,寄餘命於寸陰。

  聽鳴笛之慷慨兮,妙聲絕而復尋。

  停駕言其將邁兮,遂援翰而寫心。

  這篇賦首先就說明了創作的原由,序文雖然短小,但是內容飽滿。正文中即使詩人借事感嘆,抒發對好友的思念之情。整篇賦寓意深遠,感情飽滿而深厚。詩人在抒發對好友的思念之時,也表達了對當時政治的不滿。

  向秀聞笛的故事

  向秀是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之一,然而他們理想中的自由,在現實面前是那麼的脆弱。終於有一天竹林七賢分崩離析,向秀自己也被迫入仕。向秀聞笛就是在懷念自己的老朋友。

  向秀聞笛的典故就是出自他的一篇賦中,他聽到了來自鄰居的笛聲,回憶了往昔友人相聚的美好時光,從而抒發對友人的思念之情。

  向秀、嵇康和呂安是好朋友,他們配合默契、志趣相投。然而,嵇康和呂安卻先後被殺,往日的美好皆不復存在了。嵇康才華橫溢,精通音律。他臨死之前,曾取琴彈奏。那個時候,向秀即將要遠行,路過往日嵇康的故居,目之所至,無一不是寂寥、空曠的悲涼模樣。恰逢鄰居在屋中吹笛,吹出的笛聲悲涼和悽苦,正是當時向秀心中的真切感受。鄰居的笛聲吹入向秀的耳中,深深地震動了向秀的心。向秀不禁開始回憶,在往昔的歲月中,與嵇康、呂安一起遊玩、飲酒,肆意放縱,縱情于山水之間的美好時光。可惜的是,如今這些美好將再不可得。想到此處,向秀不禁發出了深深地嘆息。

  所以,向秀聞笛是向秀在呂安和嵇康被殺後,路過嵇康的舊居,目之所觸,一片淒涼。在聽到了鄰居的笛聲後,被笛聲所觸動,回憶舊日的遊宴時光,感嘆而作下了一篇《思舊賦》。如今大多通過向秀聞迪來表達對友人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