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籍是哪個朝代的詩人

  阮籍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詩人、文學家,也是竹林七賢之一,那?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希望對你有幫助!

  

  阮籍***公元210年—263年***,三國時期魏詩人。字嗣宗。陳留***今屬河南***尉氏人。竹林七賢之一,建安七子之一阮瑀之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崇奉老莊之學,政治上則採取謹慎避禍的態度。

  阮籍與其他六人一起被世人尊稱為竹林七賢,從中就可見阮籍自身才情頗高,更不用說他的那些相當優秀的被世人傳頌的詩文。阮籍的父親是著名的文學家、世人阮瑀,也因此,阮籍受家學的影響,在文學方面的成就頗大,更是“正始之音”的代表人物,他所著的《詠懷》不僅促進了五言詩歌的發展,還成為那個時期詩歌的代表作。

  阮籍雖然心有遠大抱負,但是為人謹慎,懂得審時度勢。在魏晉那個時期,曹魏與司馬兩大家族矛盾衝突不斷,作為當時非常出名的賢士的阮籍也因此會受到兩方人馬的招攬,處於兩大家族之間,阮籍說話行事更為謹慎,畢竟處在那樣的亂世之中,只有會隱藏自己的人才能順利活下去。

  阮籍對於禮法之類的相當輕蔑,為人行事相當率性不羈。在當時,司馬昭此人雖然不是晉朝的皇帝,但是他的地位權勢都堪比皇帝,因此他人迫於司馬昭之勢,在司馬昭面前都相當恭敬,連在酒席上都正襟危坐,不敢放鬆,只有阮籍子啊酒席上自顧自喝酒唱歌,逍遙快樂,好似不將司馬昭此人放在眼裡,可見其個性不羈。

  阮籍性格特點

  阮籍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詩人、文學家,最被世人津津樂道的除了他優秀的文學作品與獨特的詩作風格之外,還有他那奇特的性格。縱觀阮籍的一生生平事蹟,可以看出阮籍不貪圖功名利祿,厭惡世俗禮教,率性不羈以及他的真性情。

  阮籍作為一個賢名遠播的名士,肯定會有諸多有權有勢之人招攬他,就例如兗州刺史王昶曾在聽聞他的賢名後邀請阮籍見面談話,但是阮籍卻整日都不開口說一句話;又有太尉蔣濟聽聞他非常有才之後邀請他來自己手下做事,阮籍又加以拒絕。甚至在之後對於朝廷多次對他的徵召,阮籍也都以生病為由推辭掉。可見阮籍並不熱衷於功名富貴,對於那些名利看得非常淡。

  阮籍對於世俗禮教的厭惡在歷史上是出了名的,關於他不按照世俗禮法行事的故事有很多,可能最為令人震動的還是阮籍喪母的故事。阮籍母親快要去世的時候,阮籍正在與人下圍棋,當傳來他母親的死訊後,阮籍鐵青著臉色,不顧與對手的阻止,堅持要將那盤棋下完,分出勝負。等到下完棋,阮籍喝了幾口酒後才放聲痛哭,還吐血數升。在之後喪事期間,阮籍還不合禮法地喝酒吃肉。之後還對前來弔喪的嵇喜白眼相待,對攜帶琴酒前來的嵇康青眼相加。從中就能看出阮籍對於世俗禮教的厭惡與不屑,為人行事也頗為率性不羈,堪稱是個真性情的人。

  阮籍嵇康關係

  魏正始年間,以嵇康帶頭的竹林七賢就喜歡在當時山陽縣竹林下,飲酒狂歡,抒發自己的志向,向世間傾吐自己的抱負,反對官場制度。而在這七人中,嵇康和阮籍的文學造詣相對較高,而他們的友誼卻遠遠勝過二人在文學上的成就。

  嵇康和阮籍,都是文人墨客,都是竹林七賢,他們都不慕權貴,都不在乎禮法的約束,他們的生活是當時人們嚮往的那種真是,純真。

  對於二人的事蹟人們或多或少都有了解,有人知道一些小故事,有人曾經讀過二人的作品,但是最珍貴的還是二人堅如磐石的友誼,但是這一點卻鮮為人知,我們一起來看看二人的惺惺相惜。

  阮籍比嵇康年齡大,所以先從阮籍說起,《滕王閣序》中寫阮籍猖狂,把他錯誤的當成了反面教材。其實不是,阮籍面臨的窮途末路不是一般的逆境,他在絕境中嚎啕大哭,不是在向困難低頭,相反,他是在向不順利抗議這種無奈是很多人不曾體會的,我們似乎可以從阮籍絕望的哭聲中聽出他的反抗,他的不甘心。

  嵇康和阮籍是一見如故的好朋友,阮籍的母親去世後,嵇康的哥哥前去弔唁,阮籍並沒有得到安慰,嵇康聽說就拿琴和酒到阮籍母親面前,在當時看來,這是對死者的大不敬,但是阮籍看出了嵇康是想要用動聽的音樂和美酒來送別自己的母親。可見二人不被傳統禮數束縛,追究更高的生活意境。

  正因為二人有這樣的羈絆,在中國的文學史上,經常把二人相提並論,而他們的名字也將永遠連在一起,被後人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