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許敬宗是誰

  許敬宗是杭州新城人,隋朝的時候就重進士為朝廷賣力,在唐朝的時候,他參與了諸多書籍的編纂工作,修編國史。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歷史上許敬宗的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歷史上許敬宗的簡介

  許敬宗***公元592年—公元672年***,字延族,杭州新城人,許善心之子。隋時官直謁者臺奏通事舍人事。到了唐代,為著作郎,兼修國史。不久貶為洪州司馬,後多次調職至給事中。復修史,遷太子右庶子。高宗即位,提拔他為禮部尚書。歷任侍中、中書令、右相,死後諡曰繆。著有文集八十卷,今編詩二十七首。詩詞作品有《奉和宴中山應制》、《奉和元日應制》和《安德山池宴集》等。

  許敬宗的故事

  敬宗自從掌管國史,記事曲從迎合、曲直不正。當初,虞世基與敬宗的父親許善心一起被宇文化及殺害,封德彝當時為內史舍人,完全看到了當時的情況,因此對人說:“虞世基被誅殺,世南伏地而行請求替兄受死,善心被處死,敬宗手舞足蹈用來求生。”人們以此為話柄,敬宗非常怨恨這件事,到了為德彝立傳的時候,大肆強加他的罪惡。敬宗女兒嫁給左監門大錢九隴,其人本來是皇家的奴隸,敬宗貪圖財物與他聯姻,於是為九隴曲意陳述他的門閥,給他妄加功績,並把他提升到與劉文靜、長孫順德同卷。敬宗為兒子娶尉遲寶琳的孫女為妻,得到很多賄賂的財物,到做寶琳的父親尉遲敬德的傳時,完全為他隱去各種過失罪過。太宗做《威風賦》用來賜給長孫無忌,敬宗做傳時卻改寫是賜給尉遲敬德。白州人龐孝泰,是少數民族部落首領中的平庸之輩,率兵跟隨出征高麗,高麗知道他懦弱,襲敗了龐孝泰。敬宗又收納了他的珍貴物品,做傳時說他屢次打敗賊眾,斬殺俘獲敵賊數萬人,漢將中驍勇強健的只有蘇定方與龐孝泰了,曹繼叔、高伯英都在他們之下。虛假美化與隱匿醜惡到了這個程度。起初,高祖、太宗兩朝的實錄,其中由敬宗所撰寫的,很多都是詳細、真實的,敬宗又總是以自己的愛憎曲意進行刪改,評論群言尤其是這樣。然而從貞觀以來,朝廷所撰修的《五代史》及《晉書》、《東殿新書》、《西域圖志》、《文思博要》、《文館詞林》、《累壁》、《瑤山玉彩》、《姓氏錄》、《新禮》,敬宗都總攬其事,前後所得賞賜,多得記也記不清。

  許敬宗的奸佞之舉,在其去世後不久就被人揭發。詔令劉仁軌等改修國史,後來唐朝又數次修編國史,都未提及許敬宗,佐證了許敬宗肆意刪編的內容已經蕩然無存。後人所見的《舊唐書》等已鮮有許敬宗篡改的內容了。但許敬宗的各種醜行卻通過唐代國史、兩《唐書》、《資治通鑑》等一代代流傳下來,警醒後人要“淡泊守節、克己修身”。

  咸亨三年許敬宗病逝。這名前宰相之死,對於武后在朝中的勢力來說,是一次重大的打擊。而糟糕的還不止於此。在為許敬宗商議贈諡的時候,朝臣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爭論。太常博士袁思古嬉建議上諡號為“繆”,含義為“名與實爽”,乃是一個惡諡,還得到了戶部尚書戴至德、太常博士王福峙的附和。——戴至德,正是太子李弘的心腹幹臣。這樣的諡法當然不能令許敬宗一系的人滿意。於是唐高宗詔令在朝五品以上官員公議,議來議去,給許敬宗上了一個“恭”的諡號,意思是“既過能改”。

  許敬宗的歷史評價

  關於許敬宗的評價是有爭議的,他在一些方面確是做出了好的貢獻,當太子被廢除之後,曾和太子一起共事的官員也收到牽連,紛紛被貶官,可以說是境遇慘淡。許敬宗明白他們還可以繼續為朝廷效力,不能因為他們是太子曾經的部下,就全盤否定。

  唐高宗聽完後,覺得這樣的處罰可能是有點太重了,而且也有失公平性,就將被貶官的人調回來。這裡能說明這許敬宗是一個明白人,分得清黑白,看得懂利弊,他懂得官場規則,局勢明朗的時候就表現得積極主動些,政權動盪的時候就表現得低調些。

  但是還有很多人認為許敬宗就是一個奸臣,雖說青菜蘿蔔各有所愛,但是這一前一後的反差如此巨大,究竟許敬宗做了哪些事才會導致這樣的評價。

  他篡改歷史,德彝因為說出許敬宗苟求免死的事,遭到了許敬宗的打擊報復,你說我貪生怕死是吧,我連一個正規名份都不給你。他對諸多歷史人物的篡改是不負責任的表現。

  他愛錢如命,為了錢可以將女兒嫁給蠻夷之徒,而且私下裡收了多少禮我們還無從考證。這樣的父親確實不值得我們尊重。

  他趨炎附勢,牆頭草用來形容許敬宗應該是最適合不過了,他先後輔佐過李密,太宗、高宗、武則天,哪位統治者當權,他就往身邊靠,絲毫沒有自己的政治原則。

  他好色無度,妻子去世後,許敬宗看中了妻子的婢女,就納為自己的小妾,發現兒子和小妾私通,就把兒子趕出長安,我了一個女人和兒子翻臉也是少見。

  雖然許敬宗沒有做出什麼大奸大惡的事情,但說他是忠臣似乎還要多加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