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

  古代學文的風氣興盛,經常會出現學問很厲害的大家們,為了區別這些人,一般後人都會總結這些大家們的成就,將相同的人綜合在一塊,唐宋八大家的稱呼就是這麼來的。那呢?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大

  第一位是唐朝的韓愈,他是一個倡導學習先秦時期語言的人,還與另一位大家共同倡導了古文運動,在那個年代擴大了文言文的表達功能,除此之外,他還善於使用前人的詞語,又會提煉所在年代的語言,創造了很多流傳至今的成語,比如落井下石、雜亂無章等,是一個非常創新但又傳統的大家。

  第二位是唐朝的柳宗元,他就是和第一位大家一起倡導古文運動的人,兩個人還被並稱為“韓柳”,也是八位裡面唯二是唐朝的。他一生留下了六百餘篇詩文,成就斐然。

  第三位是北宋時期的歐陽修,他是那個時代的詩***新運動的領導者,而且他還喜歡提攜後輩,好為人師,另外八大家中的四位都曾拜入過他的門下。在他的朝代中,他在詩詞、散文方面的文采都達到了當時的巔峰。

  第四位和第六位分別是宋朝的蘇家父子三人,父親蘇洵,哥哥蘇軾,弟弟蘇轍,這三個人中,父親雖然年紀最大,但是因為發憤比較晚,在二十七歲的時候才開始努力上進,所以與自己的孩子成名時間差不多。大兒子深受父親晚年時的勤奮影響,從小聰慧過人,也是歷史上被稱為“全才”的人。二兒子經歷就比較坎坷,因為反對當時另一位大家的變法,一直被貶謫。

  雖然三人的經歷都很有傳奇性,在文學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其中最著名的當屬蘇軾這位全能的天才了,他不僅在文學方面,就是在書畫方面也有其獨特的風格,是一位徹徹底底的全方位發展的傑出人才。

  第七位是宋朝的王安石,他曾經官居高位,主持過變法。雖然最終失敗,但是也不掩蓋他在政治、思想方面作出的貢獻,當然在文學方面的貢獻也是非常大的。第八位同是宋朝的曾鞏,他被稱為“南豐先生”,目前來看,是八位大家最不出彩的一位,但他同樣是傑出的政治家和散文家。

  從上述八位大家的介紹中,可以看到之所以把這麼多人合稱在一起,是因為他們在文學,尤其是散文方面做出了相似的貢獻,推動古文的發展進一步成熟起來。

  蘇軾簡介

  蘇軾,字東坡。生於宋朝年間,是我國偉大的文學家。

  蘇軾,生於1037年,在人世間度過了六十四個春秋後離開人世,享年六十有四歲。他的一生從政生涯方面顯得極為坎坷,為政期間曾有兩起兩落,給他的後半生帶來了極大的影響,可以說蘇軾並不是一個傑出的政客,但上帝在關門的同時給他留下了一扇窗,那便是他的文學創藝之路,蘇軾的一生寫下了很多篇朗朗上口的詩詞,從那些詩詞中我們可以感受他的偉大抱負、他的大起大落、他的憂心、他的喜悅、他的不忿、他的悲傷。

  蘇軾一門三傑,上有蘇父蘇洵,下有弟弟蘇轍。當時三人同時參加大考,均金榜題名,但蘇軾的功力最高,名次自然也是其中最高。應試後,蘇軾深的主考官歐陽修的喜愛和認可,每次蘇軾寫出新的作品,歐陽修必定參考過目,在歐陽修的極力舉薦下,蘇軾步入仕途,開始從政之路。

  但政路漫漫,黨派紛爭,蘇軾的從政生涯的衰敗便是源於與王安石政見不同,當時王安石大怒,無奈蘇軾只能退出京城,調外為官,經過一番努力,蘇軾的仕途也慢慢走上了正軌,但在一次上書給皇帝的奏章中,蘇軾卻因帶入個人色彩,被朝廷內以王安石為首的新派勢力所針對,新政黨想將蘇軾於死地,蘇軾便因此而遭受牢獄之災。

  蘇軾脫離牢獄之災後,便再次經歷了人生的第二次起落,最終老死於宋徽宗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