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王安石出生地在哪

  王安石,字介甫,北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那麼王安石出生在哪?下面是小編為你收集整理的王安石出生在哪,希望對你有幫助!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的故鄉

  王安石是撫州臨川人,1021年出生在臨川,那時王安石的父親王益任職臨川軍判官,此後王安石就跟隨父親一直生活在臨川。在臨川接受教育,到了年紀稍長的時候,父親調職離開,王安石也跟著父親一起宦遊南北,所以其故鄉是撫州臨川。

  但是關於王安石故鄉說法也不一,一種說法是在臨川,另外一種說法是在東鄉。東鄉是在江西東鄉上池村,距離縣城只有25公里,在這裡人們發現了100多棟北宋時期的建築還有就是與王安石有關的十幾處遺蹟,據考古發現,東鄉始建於北宋年間,距今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留存至今的建築大都有著明清風格,因為在明清時期進行過修建,它的發現對於研究明清建築藝術有著重要的意義。1985年,東鄉村被列為省級旅遊風景區,到了2000年,被列為文物受到了國家的保護。其中較為著名的景點要數與王安石有關的了,包括荊公別墅,荊公橋,荊公世第門等多個遺址。這也是為什麼人們要以東鄉作為王安石故鄉的一種說法。

  但是又有說法稱古時候的撫州臨川就是現在的江西東鄉縣上池村,但是終究還是眾說紛紜,在所有的文獻資料中,王安石的故鄉記載都是撫州臨川,但是後來隨著地域的劃分與更新,王安石的故鄉在古時候的說法和現在的說法有了很大的出入與不同也是大有可能的。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的簡介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以及改革家。王安石還與韓愈、柳宗元還有蘇洵、蘇軾、蘇轍、歐陽修、曾鞏一同被稱為唐宋八大家。

  王安石出生在官僚家庭,從小跟父親遊歷各地,目睹了宋朝的民生疾苦,立下改變世道的志向。1042年,王安石以進士身份前往淮南上任節度判官,後調任鄞縣知府,任職四年時間,注重水利建設,並擴建學堂,為百姓做了許多實事。1501年,宰相文彥博向宋仁宗推薦王安石,王安石辭不前往,後來歐陽修又推薦王安石,王安石以侍養老母回絕。不久王安石出任常州知州,認識周敦頤併成為知己。

  1058年,王安石被調往京城,此次進京,王安石以《上仁宗黃寺言事書》提出了自己變法的內容,但宋仁宗並不採納。1063年,王安石辭官回鄉守喪,宋英宗多次召王安石進京,王安石都回絕了。一直到1067年,宋神宗繼位,王安石得以重用,1608年。王安石向宋神宗提出自己的“治國之道”,次年宋神宗任王安石為參知政事,開始變法。一直到1085年宋神宗去世,宋哲宗繼位,高太后垂簾聽政,廢除新法,1086年王安石病逝。

  唐宋八大家王安石的夫人

  說法一:

  王安石夫人姓吳,人們均以吳夫人稱之,吳夫人出生於金溪,是一個書香之家的小姐,從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能詩能文,是一個博學的才女。曾有作品留世《約諸親遊西池》,其中留有名句“待到明年重把酒,攜手。那知無雨又無風。”這句詩情感灑脫,讀起來朗朗上口,為人所傳誦。

  說法二:

  吳國夫人這個稱呼是皇帝親自冊封的,歷史上的王安石夫人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美女作家,即使人到中年,依然風韻猶存,其最擅長的領域就是寫作,曾作一首《約諸親遊西池》,讀完酣暢流利,情感真摯且灑脫,詞風清麗婉約,處處體現著不凡之氣,深受老作家的喜愛,並大佳頌揚。王安石也是個著名的文學家,在文學上有著很高的成就。

  說法三:

  吳夫人曾為丈夫王安石置小妾,是因為王安石本人平常不修邊幅,邋里邋遢,吳夫人受不了於是為其置小妾,來讓其他人照顧王安石***顯然這種說法是立不住腳的***。

  說法四:

  一年元宵節,王安石進京趕考,路中偶遇一家大戶人家,這戶人家正張燈結綵,徵對招親,只要能對的上的人就能娶這戶人家的千金。上聯是“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王安石看後沒有頭緒,便記在心中繼續上京趕考,恰逢考題出“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心中很是激動就把那句上聯對上。同年,王安石考中進士,光榮返鄉,回鄉途中看見了這個對聯依然在,王安石則用考題對出了這個下聯,成為了這戶人家的乘龍快婿。王安石就這樣愛情事業雙豐收,而這個故事的女主人就是王安石夫人。